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李琳

月刊

1673-9078

xdspkj9@qq.com

020-87112373

510640

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13号楼

现代食品科技/Journal Moder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国家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全国知名的食品科技类期刊,具体事务依托建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的轻工与食品学院运行,1985创刊,月刊。主编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琳教授,副主编为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于淑娟教授和副院长吴晖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快速SDS-PAGE荧光检测方法

    李汉芳黄珍路梦凡孙娜娜...
    296-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采用新型的Chromeo P503(P503)染料替代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以克服脱色染色步骤繁琐、耗时长(≥5 h)的不足,建立一种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快速简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方法.P503 染料标记蛋白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发射,在 30 min内一步操作即可完成,并且进行脱铁处理后消除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于荧光信号的干扰,保证定量的准确性.根据凝胶成像图中 78 ku蛋白条带是否存在及其灰度值的大小,实现乳铁蛋白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 15~75 μg/mL,检出限为 5.11 μg/mL,加标回收率在 75.79%~108.09%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SDS-PAGE和P503 结合无需进行肝素亲和柱前处理,便可直接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快速简便的准确定量检测,P503 染料标记还可以用于其它乳蛋白的SDS-PAGE快速低成本定量检测,从而为乳品质量控制和营养评价及加工工艺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乳铁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hromeoP503快速标记

    不同产地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和膳食风险评估

    郗政棋沈琦勿吉斯古冷何伟忠...
    303-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产地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状况,探明其残留风险.该研究以2020年广西,海南、河北、辽宁、江苏、吉林 132 份甜瓜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DB65/T 3970-2017《蔬菜和水果中 17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开展了样品中6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水平的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差异,进而开展了各产区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风险排序.甜瓜样品中残留 5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脱落酸残留样品占比最高为72.13%,其次是多效唑、矮壮素、氯吡脲、烯效唑,残留样品占比分别为11.48%、9.29%、4.37%、2.73%.残留的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0%~0.119 7%,平均值为 0.015 2%;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在0%~9.714 1%,平均值为 0.669 2%,均远低于 100%,处于安全水平.风险排序得分,无高风险植物生长调节剂,且不同产地残留样品风险得分不同.综合残留样品占比、急、慢性膳食风险评估及风险得分来看,eMRL建议制定修订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9、4、1 mg/kg,且脱落酸和多效唑的残留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加强关注.

    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风险评估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

    基于GRA-ISM-HMM的广州市肉及肉制品安全风险评估

    张维蔚陈坤才张玉华陈燕珊...
    31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利用广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2015年至2020年针对肉及肉制品样本的检测数据,构建肉及肉制品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从而了解广州市该段时间内肉及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风险及其时变特点.该研究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建立风险指数,并基于该指标值作为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观测值探讨观测背后的隐含风险状态.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0 年所有样本综合风险指数结果都在[0,0.45]之间,总体风险都较小,其中 2019年风险最高;将风险指数进行等级划分,显示 2015~2020 年风险等级为[1,2,2,2,3,1];通过HMM分析得到这六年的隐藏风险等级为[0,1,1,1,2,0],与观测风险结果一致,且HMM预测 2021 年风险等级为 1,即表明广州肉及肉制品风险往良好态势发展.最后,进行风险差异原因分析,发现各肉制品分类之间有差异,其中腊肠、鸡肉和腊肉的风险指数较高于其他种类,而 2019 年增加腊肠和腊肉的检测是风险增加的一个原因.总体来说,广州肉及肉制品风险较小,但依旧需要监督改善.

    肉及肉制品风险评估灰色关联分析解释结构模型隐马尔夫模型

    高盐食品基质中砷含量的测定

    戴瑞平刘花梅舒露唐丽君...
    32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基体匹配-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盐食品基质中砷含量的方法,以解决高盐基体对砷测定的质谱干扰和基体干扰.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技术要点,通过分析前处理消解方式、有机基质、氯含量和内标校正元素等对砷含量测定的影响,建立了高盐食品基质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并不太适用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有机基质和氯分别会对砷的质谱测定信号产生增敏效应和质谱干扰,74Ge比 72Ge更适合作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内标元素.建立的检测方法定量限 0.010 mg/kg,高盐基体中砷在 0.010、0.025、0.20、0.50 m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 91.50%~110.80%,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 0.76%~7.22%.本法和参照法对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值均大于t0.90,10(1.81,双边),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动能歧视测定模式并不太适用于高盐食品基质样品中总砷的测定.该方法准确可靠,能用于高盐和高基体食品中砷含量的测定分析.

    高盐食品基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基体匹配

    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香辛料中15种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

    侯美玲冯桂蓉蔡小钦黄丹丹...
    331-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分析香辛料中15种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的内标检测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钠溶解,乙腈萃取,正己烷复溶后,过弗罗里硅土(Florisil)小柱净化浓缩,供HPLC 检测,苯并[a]芘-D12 作为内标定量.该方法在0~1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辣椒中PAHs检出限:0.5~3.0 μg/kg;定量限2.0~10.0 μg/kg;花椒中检出限:0.5~1.0 μg/kg;定量限2.0~3.0 μg/kg.在2.0、10.0、50.0 μg/kg 3个浓度水平,辣椒中回收率范围为60.58%~119.4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n=6)为1.25%~9.61%,花椒中回收率为60.46%~119.24%,RSD(n=6)为1.10%~8.56%.5种地产香辛料中∑PAHs含量由高到低为:青花椒(561.2 μg/kg)>二荆条(448.8 μg/kg)>红花椒(358.3 μg/kg)>石柱红(353.6 μg/kg)>小米辣(243.5 μg/kg),区县种植基地污染较严重的为璧山、江津和荣昌,∑PAHs分别为721.5、626.6和621.0 μg/kg,PAHs中污染较严重的化合物为菲、荧蒽和芘,平均含量分别为215.10、80.25和75.35 μg/kg.该研究建立的内标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香辛料及制品中PAHs检测.

    多环芳烃污染物内标法高效液相色谱香辛料

    萝卜硫苷的高效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李金旺甄少波李修德周麟依...
    34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RAA)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其代谢产物具有防癌抗癌等功能.但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的RAA纯度较低,降低了其利用率,因此需要对RAA纯化.当前纯化RAA的主要技术为色谱纯化技术,但该技术存在回收率低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此外,因膜纯化技术是分离纯化糖苷类物质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以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故该技术同样是纯化RAA的潜在技术.因此,色谱纯化与膜纯化联合技术可实现RAA的有效回收并提高RAA的纯度,有效规避色谱纯化技术所造成的RAA回收率低及二次污染的缺点.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目前RAA主要的纯化方法,分析了色谱和膜纯化技术在RAA纯化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为RAA的高效纯化提供方法参考.

    萝卜硫苷十字花科植物高效纯化色谱纯化技术膜纯化技术

    淀粉分子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张思捷张芯蕊冯志强汪桢...
    350-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淀粉是由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终产物之一,是农作物收获器官的主要储存性多糖之一,也是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淀粉分子量是研究淀粉分子结构的重要基础参数,也是决定淀粉性质及其应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淀粉分子量进行调控,可以改善天然淀粉的诸多性能,例如热稳定性、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等,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医药、化学、食品工业等领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三个方面对淀粉分子量调控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调控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分子量变化对淀粉物化性质和应用产生的影响.提出淀粉分子量调控的新思路,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研究淀粉分子量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淀粉分子量调控技术性质变化应用

    专栏征稿植源性营养因子的稳态化调控及其在加工适应性的应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