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孙绍先

双月刊

1004-1710

hdxbbjb@vip.126.com

0898-66279237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就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于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列斐伏尔对恩格斯哲学的研究及其理论误区探析

    易显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斐伏尔作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探索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时,对恩格斯哲学也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提出不少所谓的"质疑".总体上看,这些"质疑"包括,本体论层面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质疑,方法论层面对"自然辩证法"的质疑,认识论层面上提出"决定论与规律"问题.由于立场和研究视角的差异,导致列斐伏尔对恩格斯哲学进行了歪曲和误读.这些质疑,不仅没有任何说服力,反而进一步映衬出恩格斯哲学的科学性与进步性.

    列斐伏尔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自然辩证法

    "慎独"俗解与儒家修身人格观念的历史衍变

    赵春燕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性、内洽性的特点,也可以深化对于以慎独为核心所建立的修身体系在历史中所发挥的利弊作用的认识.

    慎独儒家修身

    公域视界的捍卫:自由议题的新共和主义论证

    徐健徐翔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极自由本身所带有的逃避政治的倾向在不断深入的现代生活中走向了激进,从而使得自由这一价值成为了隔绝公共生活的防火墙.在此基础上,主张私域优先与宽容原则的结果是公共生活出现了"部落化"特征.为了捍卫日益衰退的公共生活,新共和主义者们从自由概念出发对这一价值进行重新论证,不论是强调自由的积极参与面向还是免于支配面向,其最终都将视界锁定在公共领域的维护之上.尽管新共和主义者们给出的自由方案遭到了各方的质疑与批判,但是却为弥合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间的裂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与方案.

    新共和主义公共领域政治参与

    国际航权自由化的困境及其纾解

    马得懿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但如何实施开放第七航权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航空自由的变迁规律决定了国际航权开放具有自由化特质、主要以航空运输双边协定的模式展开以及若干航空运输大国主导的特点.国际航权开放主要包括美国的积极推动和主导、欧盟的谨慎融入以及亚太区域的积极跟进.然而,国际航权自由化面临着国际航权开放融入多边体制步履维艰和全面惠及各国的国际航权自由化的多边体制尚未形成的困境.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中国应该通过凝练成熟的谈判范本以确立中国主导国际航权开放双边体制的主导地位,以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为基础和原点推动国际航权开放的区域性多边体制,以及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法律基础细化国际航权开放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国际航权自由化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海洋塑料污染国际法规制的推进及中国参与

    李志文寇勇栎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益严重的海洋塑料污染已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仅次于气候变化的第二大环境危机.目前,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国际法律框架体系尚未建立,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国际法规制主要散见于《巴塞尔公约》等国际法文件中,法律治理存在规则碎片化、遵守与实施困难等多重困境,而有约束力的全球协议制定进程刚刚开启.未来,海洋塑料污染的国际法规制需要从强化不同规制规则之间的协调、推进国际立法、完善履约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作出改善.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积极应对.在国际层面,推动不同涉塑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协调和涉塑国际立法进程、有效促进海洋塑料污染规制规则的遵守与实施;在国内层面,加强技术创新、健全各类涉塑制度和完善国内立法等.

    海洋塑料污染国际法规制中国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党的海防战略演进探析——基于国家本体安全的视角

    杨娜陈嘉祥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本体安全事关国家自我的"存在".保障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免受美苏两霸的侵略与控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国家本体安全的重要关切.为抵御美国来自海上的威胁,海防成为"向海图存"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冷战局势嬗变对国家本体安全焦虑所产生的阶段性影响,因时制宜调整海防战略:从"一边倒"时期的"建设强大海军",到"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海防回缩,继而至"联美遏苏"时期的"近海防御".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党的海防战略演进的历史经验,对科学推进新时期"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战略仍具借鉴意义.

    本体安全中国共产党海防战略

    "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探赜

    肖贵清刘世辰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在理论特质、价值取向层面的高度契合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实现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化""化中国"的成功实践中实现了由高度契合到有机结合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分析和研究"第二个结合"并使其走向深入,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以文化精华滋养马克思主义,充实其文化生命和鲜活内容.

    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鼓励勤劳致富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石建勋李自强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而且将分配制度科学界定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提出了"鼓励勤劳致富"的改革举措和战略安排.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通过鼓励勤劳致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接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安排,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守正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回答,以及对吃"大锅饭"历史教训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总结,进一步批判和纠正了关于共同富裕认识误区,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勤劳致富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象性视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论析

    谢卓芝刘秀萍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维度,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得益彰,共同指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内涵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个体精神生活富裕与社会总体精神生活丰裕的统一;是自觉的精神追求、自信的精神交往、自主的精神创造、自在的精神享受的统一;是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和主体精神力量发展的统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当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主要面临着不良社会思潮侵袭干扰、公共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欠佳、农村地区部分主体精神贫困等现实挑战.亟需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公平分配、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营造文明和谐友善的交往氛围等策略予以化解.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科学内涵

    布兹加林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陈红甘晓娟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兹加林作为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将已进入到极权市场和全球资本霸权统治时期的当代资本主义称为晚期资本主义,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雇佣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公共所有和私有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人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是一个一方面发展生产力,同时又限制其进步,并产生荒谬形式的制度.布兹加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复兴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在总结反思苏联社会主义解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复兴21世纪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

    布兹加林晚期资本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