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

刘军保

月刊

1007-1237

hnyxyxb@126.com

0898-66893391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3号

海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海南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95年,现为月刊,年刊登近600篇省内外医(药)学科研、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医学科研论文。近几年发展迅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被11个国际检索数据库和12个国际文摘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中国医学学报频次排名第1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报》影响因子排名第22位,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排名第24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OX9/NF-κB/MMP-13信号通路探讨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易林张文豪向文远石正誉...
    2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痹通方(BSBT)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第3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BSBT(L)组、IL-1β+BSBT(M)组、IL-1β +BSBT(H)组(5%、10%、15%BSBT含药血清),分别干预24 h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磷酸化细胞核因子(NF-κB p65)、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L-1β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升高,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降低;与IL-1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细胞凋亡率降低,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升高;与IL-1β+BSBT(L)组比较,IL-1β+BSBT(M)组和IL-1β+BSBT(H)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细胞凋亡率降低,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升高。结论: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SOX9/NF-κB/MMP-13信号通路,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软骨细胞微环境,促进软骨修复。

    补肾痹通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信号通路IL-1β

    益肝胶囊对药物性肝损伤大鼠HMGB1、RAGE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唐娅李君齐雅芝曹睿...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益肝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ATB-DIL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益肝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两组,除空白组(n=6)灌胃0。9%氯化钠溶液外,其余18只给予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各50 mg·kg-1·d-1)连续灌胃4周。然后将18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益肝胶囊低剂量组、益肝胶囊高剂量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继续灌胃0。9%氯化钠溶液,益肝胶囊低剂量组0。468 g/kg,益肝胶囊高剂量组1。872 g/kg[1]进行灌胃给药。4周后,HE染色观察肝的病理变化;检测ALT、AST、ALP、γ-GT、TBIL的含量;IHC检测HMGB1、NF-κBp65、RAGE蛋白的表达;WB检测HMGB1、NF-κBp65、RAGE、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的结构排列较紊乱、肝细胞出现肿胀融合、炎性细胞数量增多并伴有点状坏死,而益肝胶囊各治疗组的上述病理变化有明显的改善;模型组ALT、AST、ALP、γ-GT、TBIL含量较空白组上升(P<0。05);益肝胶囊各治疗组ALT、AST、ALP、γ-GT、TBIL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HMGB1、NF-κBp65、RAGE的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肝胶囊各治疗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HMGB1、NF-κBp65、RAGE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益肝胶囊可能通过HMGB1/RAGE/NF-κBp65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从而对ATB-DILI起到保护作用。

    益肝胶囊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HMGB1RAGENF-κB

    《海南医学院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254页

    前列腺素D2调控自噬影响胃癌干细胞的干性

    田恒金汪非凡高培垚陈阿敏...
    25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s D2,PGD2)对胃癌干细胞(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GCSCs)干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法富集7901-GCSCs;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无血清培养的7901-GCSCs干性标志物CD44的阳性率;通过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GD2(2。5、5、10)μg/mL刺激后的成球能力,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GD2刺激后干性相关指标(OCT4、CD44)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Q(2。5、5、10)μmol/L刺激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GD2以及PGD2+CQ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干性相关指标(OCT4、CD44)的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胃癌细胞SGC-7901相比,无血清培养的 7901-GCSCs中CD44 阳性率表达增加(P<0。05)。干细胞成球实验结果表明,与DMSO组相比,PGD2组中7901-GCSCs的成球能力明显减弱(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PGD2组中7901-GCSCs的干性相关指标(OCT4、CD44)蛋白表达下调(P<0。05),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表达增加(P<0。05)。与DMSO组相比,CQ组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与DMSO组相比,PGD2+CQ组中细胞自噬相关蛋白以及干性相关指标表达并无明显变化,提示CQ可阻断PGD2对7901-GCSCs的干性抑制作用。结论:PGD2可能通过调控自噬影响7901-GCSCs的干性。

    PGD2胃癌胃癌干细胞自噬干性

    膀胱癌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预后特征和免疫与药物治疗分析

    杨丛语阿茹娜刘嘉铭
    26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铜死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都具有高选择性,联合其优点并认识在膀胱癌中的特征对开发新靶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通过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特征基因鉴定膀胱癌,为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和新靶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获取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的表达样本,从既往研究中提取13个铜死亡基因和79个免疫检查点基因。由相关性分析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构建预后模型,采用qPCR实验验证预后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评估高低危组免疫治疗和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构建由BTNL9,CD160,TNFRSF14和TNFRSF18组成的预后模型。在两个数据库中均证明了其可靠的预测能力,qPCR证明4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正常组和癌细胞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低危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优于高危组;高危组患者化疗疗效更好。结论: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药物和免疫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潜在靶点的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方案。

    膀胱癌铜死亡免疫检查点免疫治疗药物治疗

    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临床特征分析

    林慧霞刘婷杨逸昊栗菲...
    273-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报道磁共振表现为脑干带状高信号的患者,收集并整理纳入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基因检查结果、脑脊液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其中26例有肺腺癌病史,2例发现肺部占位性改变,磁共振均表现为T2-FLAIR上脑干腹侧呈带状高信号,两侧对称,可延伸至小脑脚,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T1加权成像为长T1信号,T2加权成像为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识别肺癌继发软脑膜转移很重要,T2-FLAIR和DWI上脑干无强化带状高信号很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继发软脑膜转移的特征性表现。

    软脑膜转移带状高信号肺腺癌磁共振成像脑脊液血脑屏障

    壮药鹰不扑水煎剂对Ⅰ、Ⅱ期急性肾损伤疗效的序贯试验观察

    周雁黄国东谢璋庆周嫦艳...
    279-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序贯试验观察壮药鹰不扑水煎剂对Ⅰ、Ⅱ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型单向质反应序贯试验设计,将25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再通过查询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壮药鹰不扑水煎剂治疗,对照组予金水宝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量、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观察两组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在试验到第10例时,试验线接触上界U线,达到试验标准终止试验,接受有效的假设,认为壮药鹰不扑水煎剂对Ⅰ、Ⅱ期AKI有治疗作用,作出接受壮药鹰不扑的结论。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好转天数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医证候积分数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Scr、mAlb、NGAL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治疗组的Scr、mAlb、NGAL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均多于本组治疗前,其中治疗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壮药鹰不扑水煎剂治疗Ⅰ、Ⅱ期AKI有效,且壮药鹰不扑可显著改善Ⅰ、Ⅱ期AKI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改善肾功能优于金水宝片,且安全性好。

    壮药鹰不扑急性肾损伤序贯试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药效学探讨扶阳解表颗粒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谭丹丹冯振宇孟霜王旭艳...
    287-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扶阳解表颗粒(FYJBKL)对病毒性感染肺炎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所建立的网络模式,研究FYJBKL病毒性肺炎的目标表达点,从而确定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主要靶点和重要的信号传递途径。其次,将药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靶点进行对接;然后,建立发热、发汗和炎症大鼠模型以探索FYJBKL的解热、发汗和抗炎作用机制;最后,采用ELISA法分析大鼠的血液样本IL-17、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173个节点、456条边,其中发挥成分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主要机制靶点有IL-17、IL-1β、TNF-α、IL-6等。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30条信号路径(P<0。05),涵盖了白细胞介素17信号路径、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路径、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路径等。经过分子对接的研究,发现活性物质和可能的关键目标的联系效率良好。FYJBKL的高、中浓度组明显减少了炎症模式下大鼠血液中IL-17、IL-1β、TNF-α、IL-6的表达(P<0。05)。显著减轻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明显抑制酵母所致大鼠升高的体温;与正常组相比,FYJBKL使大鼠足跖部汗点数显著增高(P<0。05);HE染色显示FYJBKL均不同程度地改善肺组织纤维化及炎症渗出现象。结论:推测扶阳解表颗粒在抗病毒、抗免疫、抗炎症的相关信号通道以及生物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很可能是由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与其共享靶点的结合所引起的;扶阳解表颗粒可以改善病毒性肺炎引起的相关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炎症调节的多个靶点TNF、IL-17以及IL-6等相关通道的活性有关。

    扶阳解表颗粒网络药理学药效学病毒性肺炎分子对接经方扶阳

    补肾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提高骨密度、改善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

    李凯明贾懿瑄孙建峰申杨勇...
    297-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补肾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远期疗效,为临床应用评价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新颖性,系统搜索自2017年1月~2023年2月之间公开发表在知网(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中的有关补肾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RCT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根据Cochrane协作网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3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RR=1。30,95%CI(1。14,1。47),P<0。000 1]、VAS评分[SMD=1。19,95%CI(0。77,1。61),P<0。000 01]、BMD评分[SMD=1。09,95%CI(0。15,2。04),P=0。02]、COQOL评分[SMD=0。99,95%CI(0。68,1。30),P<0。000 01]、OPG评分[SMD=0。48,95%CI(0。18,0。77),P=0。002]、RANKL评分[SMD =1。33,95%CI(1。00,1。65),P<0。000 01]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ODI评分[SMD=0。27,95%CI(-0。03,0。57),P=0。08]、Cobb评分[SMD=1。52,95%CI(-1。05,4。09),P=0。25]、椎体高度评分[SMD=0。43,95%CI(-0。14,1。01),P=0。14]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提高OVCF术后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方面,补肾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具有明显优势,优于单纯应用OVCF。

    补肾活血汤椎体压缩骨折疗效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非小细胞肺癌ctDNA监测耐药相关伴随基因研究进展

    薛崇祥张旭鲁星妤崔慧娟...
    30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但肺癌患者的基因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可早期发现与肺癌疾病进展相关差异基因和伴随基因,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对肺癌靶向治疗全程管理的全方位掌握。根据精确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药应用,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非小细胞肺癌ctDNA靶向治疗伴随突变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