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焊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焊接技术
焊接技术

冯志伟

月刊

1002-025X

hjjsh1972@126.com

022-86562798 27631854

300232

天津市河北区南口路40号

焊接技术/Journal Weld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重点报道现场施工中的先进经验;科研与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国内外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全方位为焊接行业服务的原则,在栏目安排上,既有著名专家学者对行业发展有指导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又有来自工程建设第一线的焊接工作者的具体工艺实践和生产经验;既反映国内外焊接行业发展的现状,又体现对焊接行业未来的展望。在焊接界,不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焊接工人都可以从《焊接技术》中吸取技术营养,全面了解行业动态及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用零部件绿色再制造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王亮孙亮李凌鹏雒建顺...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矿业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对矿山工程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矿用零部件绿色再制造修复技术进展进行研究.阐述了绿色再制造生产模式的基本内涵,从产业政策与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和试点企业数量逐步增加两个方面分析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堆焊修复技术是一种早期较为常用的矿用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但在堆焊中工件受热不均匀易产生较大内应力及变形等缺陷;热喷涂修复技术能在零件磨损表面形成一层抗腐蚀、耐磨的喷涂层,应用前景广阔;电刷镀修复技术适用于较轻的矿用零部件表面磨损处理;随着再制造技术与激光熔覆技术的组合,开发了激光再制造修复技术,全面提升了失效零部件的绿色再制造修复的自动化控制和规模化生产.

    矿山工程绿色再制造焊接修复技术矿用零部件可持续发展

    大厚度钛合金焊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杨旭光廖志谦刘希林范金伟...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大厚度钛合金焊接方法的发展现状、工艺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以及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大厚度钛合金焊接技术,如窄间隙TIG焊、MIG焊、窄间隙激光填丝焊、窄间隙潜弧焊、窄间隙复合焊、真空电子束焊和超窄间隙焊等焊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钛合金大厚度窄间隙超窄间隙焊接技术

    无钴基硬质合金在核级阀门中的应用分析

    孙志强李予卫吴义党陈忠兵...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通过文献查阅、国外资料、国内分析报告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了核电用非钴基硬质合金研发与性能、研究现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核级无钴硬质合金密封面裂纹机理分析和加快核级无钴硬质合金堆焊材料国产化研发的建议.

    核电站阀门密封面非钴基硬质合金应用分析

    不锈钢光纤激光熔透焊接头微观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

    徐炳辉张鹏冯旭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光纤激光器对不锈钢实施熔透焊试验,分析不锈钢光纤激光熔透焊接头微观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方法分析不锈钢光纤激光熔透焊接头微观结构对疲劳性能、硬度、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母材的疲劳寿命比焊接接头的高;在室温腐蚀试验下,循环次数越大焊接接头最大应力荷载下降越明显,腐蚀时间越长,对疲劳性能影响越大;室温疲劳试验中,同等循环次数下,光纤激光熔透焊接头疲劳强度随厚度增大而提高;在瞬断区显微组织对疲劳裂纹扩展断口形貌没有太大影响,母材比焊接接头在疲劳裂纹扩展时更容易出现疲劳条带;焊缝数量可提高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在焊缝数量一样时,增加2倍焊缝长度,能够提高疲劳极限,但提升幅度不大;焊缝硬度高于母材的;焊接试样的拉伸测试指标均低于母材的拉伸测试指标.

    不锈钢光纤激光熔透焊接头微观结构疲劳性能

    恒外载和膜致应力共同作用对焊接接头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影响

    乔铁良杨帆张文娟孙剑伟...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力腐蚀开裂(SCC)是影响结构材料裂纹尖端力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针对恒外载和膜致应力共同作用下对焊接接头裂纹尖端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 SCC寿命周期有限元模型,得出氧化物在不同裂纹扩展阶段裂尖力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恒定外载荷和膜致应力共同作用下,从深度为5 μm的划痕到尺寸为2 mm的裂纹,膜致应力产生的裂尖Mises应力所占比例由60%下降到2%,膜致应力产生的裂尖拉伸应力所占比例由57.2%下降到1.9%;在恒外载和膜致应力共同作用下,膜致应力会促进裂尖金属发生位错和运动,从而造成膜的破裂和基体金属的裸露,引起微裂纹的形核和扩展.

    应力腐蚀开裂膜致应力裂纹尖端力学性能

    气缸套表面耐磨热障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艳芬王士峰尹玉婷王玉...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油机气缸套表面热障涂层是协同提升其阻热、耐磨、减摩性能的有效方法.利用超音速高能等离子弧喷涂设备,在38CrMoAlA基体表面制备了厚度为1.5 mm的NiCoCrAlY-YSZ双层结构的热障涂层,并对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高温摩擦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涂层孔隙率约为(9.62±2.23)%,与基体结合强度为(30.33±1.89)MPa;当环境温度为200 ℃时,38CrMoAlA基体的磨损率约为1.96×10-4 mm3/(N·m),高于250 ℃油润滑条件下YSZ涂层的1.14×10-4 mm3/(N·m);涂层在油润滑时的摩擦磨损性能较为优异,无润滑时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分别由0.05和0.54×10-4 mm3/(N·m)增加至0.70和2.97×10-4 mm3/(N·m),其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为主.该研究为低散热柴油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防护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等离子弧喷涂气缸套热障涂层摩擦磨损

    汽轮机高压主汽门阀杆断裂原因分析

    张亚凯房新裴杨毕虎才...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从失效阀杆的宏观检查、成分测定、金相检验,以及断口电镜形貌观察等方面入手,结合EDS能谱检测,探讨阀杆断裂的主要原因.该阀杆断裂位置处的钴基堆焊层及基体材质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断口形貌观察发现,裂纹起源于堆焊层与基体界面,并优先扩展至整个硬质堆焊层;金相组织观察显示,堆焊层过渡区域有残余奥氏体及网状偏析的脆硬碳化物存在,弱化了界面的结合强度;对过渡区域能谱检测发现有大量O元素分布其中,表明堆焊时在此处形成了大量的氧化物夹杂及堆焊疏松组织,这都不利于堆焊层与基体的结合.上述试验分析表明,阀杆堆焊层与基体界面的过渡区是该失效阀杆的薄弱环节,而堆焊和热处理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在界面结合的薄弱处聚集,最终导致界面处出现裂纹及裂纹扩展至堆焊层表面,从而造成阀杆的断裂失效.

    汽轮机阀杆钴基堆焊层失效分析

    基于Simufact关键结构的关键焊缝优化

    卢序鑫张乙宙李明洋邓仕廷...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厚板手工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不稳定、一次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低、返修量大的问题,基于Simufact数值仿真平台,对厚板手工焊接改为机械手焊接并对焊接顺序对焊接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数据的充分分析,得出最优的焊接顺序方案,为确定合理的焊接变形控制方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依据.在实际应用中,焊接变形数据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达到90%以上,为项目的顺利生产、成本的压降、焊接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摇枕热弹塑性有限元法焊接顺序变形控制

    基于BIM-Tekla的钢结构框架梁柱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宁亚锋程瑞芳余少博梁波乐...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钢结构框架梁柱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的全面性,提出基于BIM-Tekla的钢结构框架梁柱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该方法首先对钢结构框架梁柱有限元建模时的热应力、生热率及屈服强度等参数进行计算;基于BIM-Tekla平台,完成钢结构框架梁柱焊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根据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确定梁柱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值与不同温度、位置、角度、路径、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取钢结构框架梁柱不同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值分布,从而实现对钢结构框架梁柱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梁柱的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值随着板材梁翼缘厚度增大而不断缩减,而钢结构框架梁的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值则随着板材梁翼缘厚度增大而不断增大;当焊接接头坡口角度为60°~210°时,残余应力值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波动变化,而在210°~360°时,接头的残余应力波动幅度较大;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受框架直径比值影响较大.

    BIM-Tekla平台钢结构框架梁柱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人工时效处理对体育器材焊接用Al-6Si-2Cu-Fe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李永军白利兵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Al-Si-Cu铝合金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中取代铁制零件,该合金的力学特性是其应用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中Al-6Si-2Cu-Fe作为代表合金之一,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会显著影响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为此,文中研究了不同人工时效处理方式对Al-6Si-2Cu-Fe合金的影响.按先后顺序对合金进行了 3种不同的时效处理,分别是预时效、单级时效和双级时效.通过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冲击试验、金相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时效处理的不同,相组成和形态微结构存在差异,每种处理的差异可以在析出相的显微组织形态中观察到,各析出相包括弥散的、圆形和针状等形态,这些相结构显著影响了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单级时效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其分别为160.16 HB和201.45 MPa;预时效处理的冲击韧性最高,其吸收能量为18.55 J.

    Al-6Si-2Cu-Fe合金预时效单级时效双级时效显微组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