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别造山带木子店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时代与成因初探

    黎方云张欣费雯丽郭盼...
    36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别造山带木子店地区多处出露条带状铁建造(BIF),其形成时代和成因长期以来缺乏有力证据支撑.在对木子店地区王家畈、柳子冲木子店岩组剖面开展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代表性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索木子店BIF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结果表明,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 450±10)Ma、(2 469±17)Ma,后者锆石中还记录了(1 957±11)Ma的变质年龄;磁铁石英岩样品具有低Al2O3、TiO2、Na2O、K2O,低Zr、Th、Nb、REE和高Y/Ho比值特征,在相关成因判别图解中显示其形成过程中基本无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而有高温热液的参与.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木子店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基本不含陆缘碎屑物质、有高温热液参与的含铁化学沉积作用之下,属典型的阿尔戈马型 BIF.

    木子店条带状铁建造锆石U-Pb年龄阿尔戈马型大别造山带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李斌王朝管后春雷丁尔...
    373-380,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并伴随新生陆壳增生.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发现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发育明显的核幔结构和震荡生长环带,Th/U比值高,为岩浆成因锆石,其LA-ICP-MS U-Pb年龄为(2 557±24)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具有高SiO2(69.03%~70.05%)、高Al2O3(14.71%~15.63%)、低MgO(0.92%~1.43%)特征,K2O/Na2O比值为0.95~1.06,铝饱和指数为1.08~1.12,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Zr、P、Y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REE=81.25×10-6~123.74 × 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La/Yb)N比值为52.71~72.13),显示Eu正异常(δEu=1.36~2.40),综合说明其属于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Ⅰ型花岗岩.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在该时期发生过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契合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和演化历史,佐证了 2.5 Ga是华北克拉通陆壳生长重要阶段.

    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新太古代Ⅰ型花岗岩蚌埠隆起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娘娘顶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证据

    叶健华方洁钟石玉杨成...
    38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娘娘顶花岗岩体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其侵位时代及形成构造环境还不清楚.采集娘娘顶花岗岩样品,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浆源区特征、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及其与杨新岩铍矿点的关系.结果表明,娘娘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752.6±9.0)Ma,属南华纪岩浆作用产物,仅构成杨新岩铍矿点的赋矿围岩;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2.56%~77.26%)、富碱(Na2O+K2O 含量为 7.37%~8.86%)、过铝质(A/CNK 为 0.97~1.22)等特征,Rb、K、Th等元素相对富集,Ba、Sr、Ti、P等元素明显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明显负Eu异常(δEu为0.2~0.7),表明岩石为铝质A型花岗岩;(87Sr/86Sr)i为0.710 605~0.710 608,εNd(t)为-4.94~-5.05,相应的Nd模式年龄tDM为1.83~1.84 Ga,具有大陆上地壳特征,可能为古—中元古代古老基底部分熔融的产物;主量元素CaO、MgO、TFeO、TiO2与SiO2均显示负相关关系,其岩浆演化机制应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综合来看,娘娘顶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伸展背景.

    娘娘顶花岗岩体锆石U-Pb测年Sr-Nd同位素南华纪伸展环境桐柏—大别造山带

    江汉盆地长湖南东部第四纪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段先锋吴波罗红李龙强...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江汉盆地长湖南东部ZK06钻孔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分析,探讨第四纪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和质量磁化率特征、水动力条件及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长湖南东部地区第四纪环境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即阶段Ⅰ(早更新世,深度34.9~51.15 m),以河流沉积环境为主,伴有河间洼地沉积环境,质量磁化率值偏低且稳定,气候温和湿润,对应第四冰期后的间冰期;阶段Ⅱ(中更新世,深度18.9~34.9 m),湖泊沉积环境,生物丰富,质量磁化率值较低,偶有较大波动,气候总体较为温和湿润,对应第三冰期后的间冰期;阶段Ⅲ(晚更新世,深度14.4~18.9m),河间洼地沉积环境,质量磁化率值总体稳定偏低,水动力条件弱,气候由温和湿润迅速转为寒冷干旱,对应末次间冰期与末次冰期;阶段Ⅳ(全新世早期,深度5.45~14.4 m),湖沼沉积环境,质量磁化率稳定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水动力条件增强,说明此阶段气候开始由冷转暖,进入冰后期;阶段Ⅴ(全新世晚期,深度0~5.45m),湖沼沉积环境,质量磁化率值显著升高,水动力条件弱,气候温暖湿润,对应冰后期.该成果为江汉盆地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第四纪沉积物江汉盆地粒度特征磁化率特征古环境

    S-A多重分形法在Au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中北部为例

    白洋何宇向文帅魏凌霄...
    400-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化学数据的分形/多重分形模型研究是应用地球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选取能谱—面积(S-A)多重分形模型来对埃塞俄比亚中北部地区的Au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识别,结果表明S-A多重分形模型可以有效分解复杂地球化学场,突出局部矿致异常,并在已知重点金矿集区外围识别出多个有利Au异常区,有效提高矿致异常的识别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S-A多重分形模型准确识别潜在的矿致异常,为进一步的金矿勘查工作提供有效的地球化学依据.

    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能谱—面积方法金矿床埃塞俄比亚

    鄂北浅覆盖金矿区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有效性试验研究

    程普翁雪波黄景孟刘晓阳...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在中国北方覆盖区的找矿勘查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南方覆盖区地理、地质条件与北方地区差异较大,需要开展有效性试验研究.在鄂北浅覆盖区的小玉皇顶金矿区及卸甲沟金矿区开展方法试验,探讨该方法在鄂北浅覆盖区的采样要求,并分析其探测隐伏矿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鄂北浅覆盖区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较为适合的采样层位为BC层,采样粒度为-120目,能够在保证结果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采样的经济性.卸甲沟金矿区隐伏矿脉上方的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结果中存在Au-Pb-Bi-W综合异常,与该区原生晕异常组合相似,表明其极有可能是隐伏矿体的地表显示,说明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在鄂北浅覆盖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穿透性地球化学浅覆盖区隐伏金矿鄂北

    织纳煤田张家湾区块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开发模式研究

    郭志军杨永宇温书鹏孔令飞...
    414-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织纳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以织纳煤田三塘向斜张家湾区块为研究区,根据参数井取心资料,分析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含气性、孔渗特性及力学特性,探讨与之相适应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模式.结果表明,张家湾区块发育薄—中厚复杂煤层群,具有10个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埋深200~500 m;各煤层为高阶煤储层,大多数煤层的煤体结构较好,煤层含气量为9.36~18.05 m3/t(平均为14.14 m3/t),呈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具备较好的煤层气开发潜力;煤层渗透性较低,特别是6、7煤层的渗透性极低,适用于压裂改造或间接增透模式开发;煤储层强度和脆性随深度增加呈现增加趋势.该区块首选开发模式为丛式井"分段压裂、合层排采",对于厚煤层可考虑开展小规模水平井前瞻探索,对于煤炭开采区建议积极探索"煤—气"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张家湾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煤层气煤储层参数井开发模式织纳煤田

    山东省阳信县东部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资源量评价

    王琪
    421-426,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阳信县东部地区地热资源状况,以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产能测试、水质检测分析等手段,查明该区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特征,建立热储概念模型并计算馆陶组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结果表明,该区馆陶组热储层顶面埋深940~1 100 m,厚200~345 m,属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热储层中储存的地热资源量为9.677 3 × 10 18 J,地热水可采资源量为2 171.3万m3/a;全区可布地热井33眼,合理井距为3 950 m.研究成果可为阳信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当地地热资源规划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

    地热热储层馆陶组资源量评价

    鄂东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朱文慧邹浩刘婷陈兵...
    427-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莲河湿地位于大别山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该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迫切需要对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对白莲河湿地的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于遥感解译和白莲河水库及入库支流地表水、环库土壤取样测试结果,选取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和15个次级指标,建立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质量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个等级区,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5.63%、26.94%、21.52%、5.91%;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白莲河水库库首东河及西河、库东瓦寺前河及如意河、库尾大坝及第一溢洪道沿岸区域;污染源、地表水环境质量、滩涂湿地演变、地貌类型、地质构造是影响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以为白莲河湿地恢复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

    生态地质环境ArcGIS层次分析法白莲河湿地

    江汉平原北部典型农业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与来源解析

    宗维王德宝江宜匡华...
    437-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农业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选择沙洋县汉江沿岸典型农业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规范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00件,测定8项重金属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识别重金属的来源.研究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Ni、Zn、Cu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整体较低,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依次为Cd>Zn>Ni>As>Cu>Cr>Pb>Hg,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Cd>Hg>As>Ni>Cu>Pb>Cr>Zn,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影响最大的是Cd;通过PMF模型源解析识别出研究区重金属主要有工业源、交通运输源、农业源和自然源等4种来源,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71%、30.07%、34.79%、31.43%,Hg主要来自于工业活动,Pb、Zn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农业活动造成了土壤中Cd、Zn、Cu的高载荷,As、Cr则多来自于地质背景引起的自然源.

    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来源解析典型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