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赵会懂

月刊

2095-140X

jfjyyzz@126.com

0311-87978599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98号

解放军医药杂志/Journal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TPCD
查看更多>>为适应军队医学期刊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华北国防医药》于2011年第一期始更名为《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年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在保持原有学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视点和重点进行编辑策划和栏目调整,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预防医学、临床经验、药学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病理与临床、影像医学、医院管理、信息管理与应用、护理园地、医学心理学、病例报告等栏目,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投稿和阅读。本刊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6个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药学文摘期刊列为固定收录对象。2003年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5年入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期刊奖。欢迎新老读者和作者继续给本刊赐稿和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GF和HIF-1α联合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

    杨志华彭源嘉高保东李兵...
    1-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的重组减毒沙门菌(TPHK)对大鼠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6只,随机分为NC组(6只)及TC、Ty21a、TPH、TPK、TPHK组,各实验组又分为2、6、12、24 h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建模前给予相应基因药物109 CFU/只,共4次,隔日1次,随后建立肠缺血再灌注(I/R)模型.检测各组小肠组织HIF-1α和KGF蛋白表达,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较各组小肠组织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NC组比较,各实验组小肠组织HIF-1α表达水平在I/R后6 h时达峰值,且TPHK组HIF-1α表达水平在6、12、24 h高于TPK和TPH组(P<0.05,P<0.01);与NC组比较,TPK和TPHK组小肠组织KGF表达水平在I/R后6 h时达峰值,后开始下降,TPHK组小肠组织KGF表达水平在I/R后2、6、24 h高于TPK和TPH组(P<0.05).I/R后24 h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TPHK组较其他实验组黏膜和腺体结构完整,隐窝深度深,炎性细胞浸润少,黏膜固有层结构近似正常.与NC组比较,各实验组小肠组织和血浆SOD活力在I/R后6 h达峰值,TPHK组SOD活力在I/R后6、12、24 h高于TPK和TPH组(P<0.05);I/R后6 h时各实验组小肠组织和血浆MDA含量达峰值,TPHK组小肠组织和血浆MDA含量在I/R后6、12、24 h低于TPK和TPH组(P<0.01).结论 TPH、TPK和TPHK对大鼠肠I/R应激致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有较好防护作用,其中TPHK抗氧化应激作用优于TPH与TPK,KGF和HIF-1α对氧化应激损伤有协同防护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再灌注损伤减毒沙门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白藜芦醇通过circACTR2/miR-186-5p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刘珣李丹王海凤杨蕙頔...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MEC)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hRMEC分为正常对照(NG)组、高糖(HG)组、HG+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HG+si-NC组、HG+si-circACTR2组、HG+白藜芦醇+pcDNA组、HG+白藜芦醇+pcDNA-circACTR2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RMEC凋亡率,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检测circACTR2和miR-186-5p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ACTR2和miR-186-5p的靶向关系.结果 低、中、高剂量白藜芦醇处理后,高糖诱导的hRMEC的凋亡率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水平和MDA含量降低,circACTR2表达水平降低,miR-186-5p表达水平升高,呈剂量依赖性(P<0.05).沉默circACTR2后,hRMEC的凋亡率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水平和MDA含量降低(P<0.05).过表达circACTR2可减弱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hRMEC损伤的作用.circACTR2靶向调控miR-186-5p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circACTR2/miR-186-5p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损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皮细胞白藜芦醇circACTR2miR-186-5p细胞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当归补血汤促进糖尿病足溃疡体外创口愈合机制的实验研究

    黄强常金霞郑硕牛少辉...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当归补血汤在糖尿病足溃疡(DFU)体外创口愈合模型中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实验组给予当归补血汤(生药含量4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制备含药血清,随后分别使用添加0、15%、30%、6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的高糖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测定HUVECs内NO含量及不同浓度当归补血汤对iNOS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15%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比较,30%和6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活力、迁移比例、NO含量、iNOS和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6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活力、迁移比例、NO含量、iNOS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3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P<0.05).结论 DFU体外创口愈合模型中,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增加iNOS的表达,促进NO血管调控分子的表达,同时能促进VEGF表达,加速创口的愈合.

    当归补血汤糖尿病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合酶大鼠,Wistar

    上调LncRNA TUG1通过海绵miR-133a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的影响

    朱磊夏智敏王尘帅李锟...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 TUG1通过miR-133a对口腔鳞癌Cal27细胞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5月确诊的口腔鳞癌组织5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4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TUG1和miR-133a在口腔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口腔鳞癌Cal27细胞和口腔上皮HIOEC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检测下调TUG1对Cal27细胞活力、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a预测LncRNA TUG1和miR-133a间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UG1和miR-133a的相关性.下调miR-133a表达,检测Cal2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能力.pcDNA-TUG1和miR-133a mimics共转染Cal27细胞,检测LncRNA TUG1通过miR-133a对Cal2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过表达或下调TUG1表达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量,XAV939作用Cal27细胞,检测过表达TUG1对Cal2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口腔鳞癌组织中LncRNA TUG1的表达上调,miR-133a表达下调(P<0.01).与HIOEC细胞比较,Cal27细胞中LncRNA TUG1的表达上调,miR-133a表达下调(P<0.01).下调LncRNA TUG1表达明显抑制了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LncRNA TUG1靶向且负调控miR-133a;下调miR-133a促进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上调LncRNA TUG1通过miR-133a促进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上调LncRNA TUG1激活了Cal27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通过此通路促进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结论 上调LncRNA TUG1通过miR-133a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口腔鳞癌的发展.

    口腔肿瘤癌,鳞状细胞LncRNATUG1miR-133aWnt/β-cateninCal27细胞细胞增殖肿瘤侵润

    COX-2、VEGF-c及ERK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刘霞李强陈勇赵淑娟...
    24-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舌鳞癌手术切除标本95例,另选取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OX-2、VEGF-c及ERK表达情况及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对患者随访2年,分析COX-2、VEGF-c及ERK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舌鳞癌组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舌鳞癌有淋巴结转移者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病理分期Ⅲ~Ⅳ期者COX-2、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中低分化者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者(P<0.05,P<0.01).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者的2年生存率低于COX-2、VEGF-c及ERK阴性表达者(P<0.05).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COX-2、VEGF-c及ERK阴性表达者.肿瘤中低分化、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COX-2、VEGF-c、ERK阳性表达是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COX-2、VEGF-c及ERK在舌鳞癌中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情况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舌肿瘤癌,鳞状细胞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预后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苑晓磊胡东博张国福张小可...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给予DAC联合CAG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CD206+、CD3+、CD4+、CD8+、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C联合CAG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巨噬细胞及免疫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

    白血病,髓样,急性地西他滨阿糖胞苷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CD4-CD8比值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蔡宝松张雁赵晨阳张彦匣...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早期NSCLC 138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69例作为对照组,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采样6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2组术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术后FVC、MV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老年早期NSCLC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生存情况.

    癌,非小细胞肺亚肺叶切除术胸腔镜检查纵隔淋巴结采样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手术后并发症

    PD-1抗体联合治疗对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崔丽敏赵冀安
    36-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应用对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局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TKI类药物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1抗体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生存情况、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任意级别及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3、6个月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局部治疗、TKI及PD-1抗体联合可有效提高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临床疗效较好,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且未明显增多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肝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预后免疫功能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趋化因子CCL5、CD105的表达与血管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李冠男吴文元刘大为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RCCC)患者趋化因子CCL5、CD105的表达与血管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RCCC(研究组)156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9例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CCL5、CD105表达情况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CD105标记的MVD值、CCL5阳性表达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CCL5表达与CD105标记的MVD值的相关性.比较不同CCL5、CD105表达RCCC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CCL5、CD105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CD105标记的MVD值高于对照组(P<0.01).CD105标记的MVD值随RCCC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加,CCL5阳性表达率随RCCC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加(P<0.01).RCCC患者CCL5与CD105标记的MVD值呈正相关(r=0.421,P<0.05).RCCC患者中CCL5、CD105阳性表达者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CCL5、CD105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RCCC患者CCL5、CD105阳性表达率及CD105标记的MVD值增高,推测上述因子参与了RC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RCC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肾透明细胞癌趋化因子CCL5CD105微血管密度预后

    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E、NE及IL-10水平的影响

    李英杰王芳卢想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1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给药不同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研究组在对照组给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E、NE及IL-10水平,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脑电双频指数值在T2、T3、T4时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6 h血清E、NE、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术后1、3、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能够提高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及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

    甲状腺肿瘤咪达唑仑麻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