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领导科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领导科学论坛
领导科学论坛

黄世新

月刊

1674-9650

ldkxlt@sina.com

027-50769328

430079

湖北武汉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3楼

领导科学论坛/Journal The Science of Leadership ForumCHSSCD
查看更多>>《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杂志(双月刊)是反映我国教育界研究领导科学理论、实践科学领导最新成果的综合性期刊。中国高校领导科学第一刊,名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由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湖北省高等学校领导科学研究会主办。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传领导科学理论,传递领导科学学术信息,推进领导科学学科建设,提供领导实践的经验教训,研究领导工作的文韬武略,探索领导人才的成败得失,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科学领导。既有前沿理论探讨,又使读者喜闻乐见。注重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实践性,力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明丽王真理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及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更能体现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互动过程,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核心。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我国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着重探讨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参考。

    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知情权

    乡村文化空间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基于江苏省M村的田野观察

    娄倩蒋卫东魏宇君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空间的构建与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意义,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村民精神生活。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空间建设逐渐呈现衰微之势,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文章以江苏省M村为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乡村文化空间三重模型",深入探析M村文化空间生产可持续的机理和路径。研究认为,"物质—社会—精神"三重空间相互交织、相互建构,共同维持乡村文化空间良性运转:乡村文化物质空间治理的核心是要素重组,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要素间的耦合互动;乡村文化社会空间治理的要点是关系重构,旨在强化多元主体的共治合力;乡村文化精神空间治理的关键是价值重塑,旨在更好发挥主流文化在引领风尚中的突出作用。

    乡村文化空间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振兴

    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路径

    马佩云丁春福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种治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形成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在自治方面,要培养民众自治意识,加快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级治理结构,创新村民自治实现方式;在法治方面,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优化健全农村社会法律服务体系,强化农村法律服务队伍,提升乡村行政执法水平;在德治方面,要通过乡贤参与治理、道德约束激励、乡村德治方式创新等推动乡村善治。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治理现代化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启东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的考察分析

    李潇潇赵凯旋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启东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是政协依托既有党政体系,通过下沉资源实现的协商制度创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推动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基于对启东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的考察分析,总结推动协商议事的实践做法,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的路径思考。

    "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基层治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地方探索——解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诸暨经验"

    陈玉桃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是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要阵地。近年来,诸暨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聚焦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效,并凭借独特优势,被划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首批试点。通过分析其主要做法,解码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诸暨经验",有助于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工作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也为全国开展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工作提供启发与参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过渡型社区"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赫林
    118-12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市边界日益向周边地区拓展,随之出现了"撤村建居"及"村落合并"的"过渡型社区"。在失地农民、流动人口、本地居民等群体共存的空间形态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调研发现,"过渡型社区"治理存在社区环境状况堪忧、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社区认同有待增强、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要消除"过渡型社区"存在的治理难题,需要加强社区环境营造,培育居民主体意识;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服务升级;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过渡型社区多元治理自治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高校思政课研究

    王霞杨中启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其"三进"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守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目前的"三进"实践中,进教材存在内容交叉重复;进课堂存在内容较为浅显、方法适配性较低,进头脑存在理论认知碎片化、"三个认同"坚定性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方向指引作用,进教材要突出课程内容特点,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几门思政课中的内容衔接;进课堂要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进头脑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领悟力、增强"三个认同"坚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源源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政课"三进"

    习近平幸福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倩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幸福"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涵盖人民幸福、全面幸福、奋斗本身就是幸福等要义的习近平幸福观。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轻精神;重虚拟、轻现实;重依赖、轻自主等错误的幸福观念。高校通过加强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途径将习近平幸福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遏制部分大学生的不良幸福观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等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幸福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精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思政路径探讨

    施敏发吴家华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论述,为当前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培育依然面临着挑战,因此,当前高校应站在"两个大局"和百年伟业的战略高度,从育人内容选择和供给上探索精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大思政路径。

    精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思政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探赜

    陈慧洁王琳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追求、民本理念、治国之策和正义追求等内容是中华法律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为此,文章建议通过激发法治教育对象内生动力、提高法治教育主体素质能力、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营造法治教育良好氛围等方式,引导大学生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法治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法治教育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