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余敏辉

双月刊

2095-0683

xuebao2261@sohu.com

0561-3802261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做到学术性、导向性、专题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统一,繁荣学术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它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居于文化之间:乡村短视频的另类主体与多重价值

    张燕萍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及跨国流动的常态化,使不少文化他者加入到我国乡村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呈现了一种文化持有者深度嵌入他者文化的独特媒介景观.此类短视频以超越主客的"中间人"视角,开展再现多样化地方性知识的乡村叙事,成为阐释中国文化的"第三方",为中国公众原本熟悉的地方与文化创造了陌生化的"间离"效果,具有"反身性"的突出特征.而传播主体作为居于文化之间的双重文化主体,既可承担跨文化传播的角色,也是"转文化"传播的重要实践者,既能对外输出本国文化,也能向中外观众阐释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实现文化间的对话与交融,具有多重价值.

    文化他者乡村短视频地方性知识间性视域反身性转文化传播

    从《十日文萃》新发现的夏衍六篇佚文

    郭昆仑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年12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6卷本《夏衍全集》几乎收录夏衍创作的全部文稿,为夏衍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报刊等领域提供丰富而宝贵的文献史料.但因夏衍一生创作颇丰,且生活转徙多地,有些文章连夏衍本人也识别不清,加之编者未能仔细翻检全部文献资料,导致《夏衍全集》收录有所遗漏.近期,笔者在翻看全面抗战时期有关夏衍的资料时,从《十日文萃》新发现夏衍六篇佚文,它们分别是《广州最后之日》《在废墟上生长的》《广州湾通讯》《历史的决算》《苏联的自卫与土耳其》《待旦之心》.现按照文章类型加以分类,并略作考释,以期能对《夏衍全集》补遗与夏衍研究有所助益.

    夏衍《十日文萃》佚文补遗

    十色交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考释——论刘勰经学与文学双重视域下的理论构建

    沈旭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贤对《文心雕龙·情采》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的注释有误,或可译为:光耀由情理生发的雅义于外,蔽藏描绘物貌的丽辞于内."朱蓝"不应取颜色义,当是赤、青两种"正色"的原料,以喻情志之本;"红紫"既有状貌描写的喻指,也与"屏,蔽也"的本义相呼应.这既体现了今、古文经学思想的交织影响,也呈现出刘勰"执正驭奇"的艺术控制论思想.由此,则"正采"与"间色"之间不是二元对立,而是本末并存、以本为主的关系.该句之所以与儒家传统的伦理色彩观有异,是因为刘勰受到经学思想内部玄学化阐释的影响,并出于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及"诗骚传统"的考虑.它不仅与全书的理论体系息息相关,还呈现出刘勰对真、善、美关系的新认识,以及刘勰在理论结构的宏观层面,始终坚守礼制思想的原则.

    朱蓝红紫情志之本状物之饰伦理色彩观艺术控制论玄学经学

    夏敬观《忍古楼词话》文献价值

    张燕芹刘泽华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敬观《忍古楼词话》作为近代纪事类词话,载录词人122人,主要叙及词坛交游、词学承传等,同时辑录词集55本、词作304首,并附有精当的词学析论,故从文献价值视域对其进行学理性剖辨,是非常必要的.从近代词学史看,《忍古楼词话》载录了近代词坛样貌、词人行迹及交游等,反映出传统词学的承传与词坛实况,堪称近世"词林纪事";从当代词学研究看,《忍古楼词话》留存了大量第一手词学史料,为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有助于进一步掘发近代词学及词学现代化的价值与意义.

    夏敬观《忍古楼词话》文献价值文献辑佚师承关系

    沈祖棻少年诗词辑录

    余英华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祖棻家学渊源,少即能文,尤擅诗词.然沈氏全集及诗词专集所收录多为其成年后的作品,少年诗作鲜见.现从《明报》《申报》《工商新闻》等民国报刊文献中辑得沈氏初中时所作诗词29首,可略窥其当时创作情状.从纤巧清丽的闺情自书到庄重沉郁的同文唱和,显示出沈氏初入诗坛时的变化与成长.

    沈祖棻少年诗词闺情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标点符号考辨

    唐永辉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点符号不仅表示停顿,还有很多其它语用功能,尤其是在传统诗歌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更不容小觑.《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经典爱情诗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然而,在国内高校英语教材中,尽管诗歌文字相同,但其诗行末尾标点符号却各不相同,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困惑,甚至误认为英语诗歌标点符号无关紧要.本文利用中西方校勘学的各种相关理论,从该诗标点符号的问题出发,结合作品主题和彭斯创作风格,分别从音韵、版本、彭斯手稿、歌谱等方面考证了《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标点符号.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标点符号校勘学考证

    汉语方式论元的句法特征和引进机制

    杨义良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式论元是非核心论元的一种,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以往对方式论元特征的概括不能完全反映其全貌,本文在语料库检索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考察,认为方式论元具有个体性、受动性,可以后置于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这与人们以往的认知有显著差异.本文在生成语法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的论元结构理论,运用功能范畴对方式论元的引进作进一步的解释.方式宾语句中的方式性受事论元由活动范畴Do引进;把字句中的方式性致事论元、方式性役事论元分别由致使范畴Caus、达成范畴Bec引进.新的解释方案为方式论元的引进提供了新思路,可以系统地解释方式论元的生成机制.

    方式论元个体性受动性引进机制功能范畴

    当代汉语"(A是)AB的A"的释义功能特征

    黄光毅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汉语"(A是)AB的A"的释义功能是指言者用定语AB来解释A.其形式构造具有灵活性,如定语除了以双音词语多见而使定中短语呈现为规整的四字格,还可以尽可能扩充以满足释义需要.实际使用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兼具释义和传意,即言者在解释字词的同时也表达了思想感情,具体有"追加强化、择义具化""依名释义""标新立义""多元释义".历时变化具有明显性,"AB的A"的释义功能可追溯至汉唐训诂术语"某某之某",其释义功能是"参照-目标"关系作用于意义表达层面的结果,即以语义更加精确的AB为参照来解释A;随着言者对定语部分的认知突显不断强化,释义功能发生主观化,演变出"传意"色彩.

    "(A是)AB的A"释义功能主观化"参照-目标"构式

    《西游记》正字作俗字例释

    陈敏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小说中的俗字满纸皆是,且类型多样,其中,正字作俗字现象值得学界关注.以不同版本的《西游记》为切入点,旁证以多种明清小说,试选10例予以说明.

    《西游记》正字作俗字考释

    脸面的伦理现象学内涵及其教化性研究

    李占彪赵谨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脸面指个人的尊严以及值得尊重与称赞的成就或道德品质,它是理解中国人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对脸面的研究已从文化学迁移至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中,但尚未进入道德教育研究的视野内.脸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性概念,它从人伦关系中生发,在伦理空间中定格,是自我的道德关照.脸面的伦理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以规训之力施行教化、以激励之意促人奋进、以引领之法形塑价值、以交往之情化解冲突.脸面的教化要培育以德为先的脸面意识,树立表里如一的脸面观,开展循序渐进的脸面教育,践行尊重鼓励为主的教育评价理念.

    脸面伦理教化脸面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