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

吴建清

季刊

1008-8164

FBMZ@chinajournal.net.cn

0718-8438535

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三孔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Medical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学等方面的优秀论文,面向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和省、地市县级医疗单位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石菖蒲-川芎配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黄斌罗洪斌黄胜谭铖...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软件预测石菖蒲-川芎配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析其作用信号通路,从系统水平深入探讨其抗AD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D)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石菖蒲和川芎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和药物数据库(Drugbank)检索获得AD作用靶点,并运用小分子活性数据库(PubChem)和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根据石菖蒲、川芎潜在活性成分二维或三维结构相似性预测出相关作用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重叠部分筛选得出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药物成分-疾病靶点PPI网络;运用基因分析软件(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数据库(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阐明石菖蒲-川芎配伍与AD的关系.结果 石菖蒲-川芎配伍活性成分与AD疾病靶点网络包括10个化合物和51个靶点,参与相关代谢通路28条,包括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Rap1信号通路、AD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等.结论 石菖蒲-川芎是以多个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发挥治疗AD的药理作用,其多与增加突触间信息传递、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及突触可塑性、降低Aβ的生成与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抵抗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以及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网络药理学石菖蒲川芎AD

    CT定位大鼠单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构建

    贵丹胡兴荣徐升康佳...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CT定位确定照射野后右胸一次性照射20 Gy,照射后第10、60、70、80d处死大鼠后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肺炎症分级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有6只在照射后死亡,照射后大鼠肺组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肺组织炎症分级:对照组5只均为0级,模型组1级11只、2级12只、3级1只;肺纤维化分级:对照组5只均为0级,模型组0级2只、1级5只、2级10只、3级7只.结论 通过CT模拟定位,20 Gy一次性照射大鼠右胸可成功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提供一定基础.

    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CT模拟定位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B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李升婷刘宇晴周林杨玉红...
    1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水平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肥胖患者(BMI≥25 kg/m2) 30例为T2DM肥胖组(T2DM-OB),T2DM非肥胖患者(BMI<25 kg/m2) 30例为T2DM非肥胖组(T2DM-NOB);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测量3组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水平,统计并分析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VEGF-B水平及其与IR的关系.结果 ①T2DM-OB组体质量、WC、HC、WHR、BMI、VEGF-B显著高于T2DM-NOB组及CONT组(P<0.01);T2DM-OB组与T2DM-NOB组WHR、FPG、HbA1c、TC、TG、Fins、HOMA-IR均高于CONT组(P<0.05,P<0.01),T2DM-OB组与T2DM-NOB组HOMA-β均低于CONT组(P<0.01),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VEGF-B水平明显升高.②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VEGF-B与体质量、BMI、WC、HC、WHR、FPG、HbA1c、TG、TC、LDL-C、Fins、HOMA-IR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HOMA-β成显著负相关(P<0.01).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OMA-IR、BMI、TG是VEGF-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VEGF-B在新诊断T2DM及肥胖患者中显著升高,VEGF-B与IR成正相关.

    VEGF-B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脂质沉积

    NUSAP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王宇航肖慧郑冬雪陆进...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仁纺缍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数据库(GEPIA)和卡普兰-迈尔-绘图仪(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NUSAP1在肝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肝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影响,再通过肿瘤芯片数据库(Oncomine)验证NUSAP1在正常组织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最后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IMER)分析NUSAP1在肝癌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EPIA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NUSAP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各期中均高表达,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NUSAP1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期(RF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疾病特异生存期(DSS)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Oncomine数据库共388项有关NUSAP1在正常肝组织与不同肝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其中有140项研究具有显著差异(P<0.05),6项肝癌数据研究中发现NUSAP1在肝癌组织高表达(P<0.05);NUSAP1在肝癌免疫微环境中与各类免疫细胞正相关(P<0.05),NUSAP1高表达对生存预后有不利的影响(P<0.05).结论 NUSAP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不利于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预后,可作为肝癌临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为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核仁纺缍体相关蛋白1肝癌总体生存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温晓雅刘志强王博龙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养正消积胶囊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纳入有关养正消积胶囊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ce Handbook5.1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核对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单纯化疗组相比,联用养正消积胶囊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RR=1.22,95%CI:1.08~1.38,P=0.001],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R=1.63,95%CI:1.34~ 1.97,P<0.00001]和中医证候评分[RR=2.85,95%CI:1.58~5.12,P=0.0005],降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等骨髓抑制的发生.结论 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NSCLC患者应用养正消积胶囊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

    养正消积胶囊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评价

    希氏束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龙燕樊光辉李蒋凤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希氏束起搏(HB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PubMed以及sinomed数据库,提取有关希氏束起搏与传统有心室起搏(RVP)(心尖部或间隔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分析文献资料一般特征,评价文献资料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文献,共有研究对象1 255例,其中HBP 534例,RVP 7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BP组QRS时限短于RVP组(WMD =-32.14,95%CI:-50.98~-13.29,P=0.0008);HBP组R波振幅水平低于RVP组(WMD=-5.15,95%CI:-8.46~-1.84,P<0.002);HBP组电极导线阻抗水平低于RVP组(WMD=-53.66,95%CI:-102.95-4.373,P=0.03);HBP组起搏阈值水平高于RVP组(WMD=0.43,95%CI:0.04~0.82,P=0.03);HBP组可升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RVP组(WMD=6.42,95%CI:3.64~9.19,P<0.000 01);HB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VP组.结论 与RVP相比,HBP同样具有可行性,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希氏束起搏右心室起搏可行性安全性Meta分析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其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王俊文肖紫云李拓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按是否行玻璃体腔注气,分为巩膜扣带联合球内注气组(A组)和单纯巩膜扣带组(B组),其中A组29例,B组37例,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曲率、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A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7d BCVA低于术前(P<0.05),AL较术前增长(P<0.05),ACD较术前明显变浅(P<0.05),晶状体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厚(P<0.05);垂直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曲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A组术后眼压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高于基线眼压(P<0.05),手术方式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第7d,A组视网膜复位率为100%(27/27),B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7.30%(36/3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6,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4/29),B组为16.22%(6/3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05).结论 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但会对眼球生物学参数造成一定影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球内注气生物学参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死亡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谢朝云熊芸蒙桂鸾杨忠玲...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9年9月277例NRDS合并VAP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计算死亡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NRDS合并VAP患儿死亡率22.02%;出生胎龄<28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入院时日龄<7h、出生体质量<1000g、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时间>7d、感染类型(迟发型)、并发症、多重耐药菌感染、PCT>0.5μg,/L共11个因素是NRDS合并VAP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是NRDS合并VAP患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g、出生胎龄<28周、机械通气时间>7d、多重耐药菌感染、降钙素原(PCT) >0.5 μg/L共5个因素是NRDS患儿V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RDS合并VAP患儿死亡率较高,加强超早产-极低体质量儿的管理,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早期拔管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通气时间是减少NRDS合并VAP患儿死亡的主要措施;血清PCT监测可预测NRDS合并VAP患儿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某医学专科院校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黄艳梁蓓蓓汪婷婷唐小丽...
    39-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医学专科院校学生的睡眠质量开展调查并分析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对407名医学专科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 407名医学专科学生PSQI平均得分(5.80±1.91)分,其中睡眠质量差(PSQI≥8分)的学生占21.1%(86/407),性别、恋爱情况与PSQI得分呈负相关(P<0.05);年级、每周锻炼频次、学习压力和就寝使用手机时间与PSQI得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级(OR=3.348)、就寝使用手机(OR=3.309)、每周锻炼频次(OR=3.140)、学习压力(OR=2.975)、恋爱与否(OR=2.402)和性别(OR=1.969)是导致医专学生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当前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建议学校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学生的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Logistic回归分析

    振幅整合脑电图针对ICU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价作用

    王彪朱晓杰孙向东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ICU脑卒中昏迷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ICU脑卒中昏迷患者31例,采用Nicolet Monitor脑电测量系统收集患者发病72h内的aEEG,评估并记录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患者转出ICU时脑功能评价量表(CpC)评分.结果 aEEG I级8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GCSI级8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脑功能预后良好9例,不良22例;aEEG分级与GCS分级呈正相关(r=0.742,P<0.01);GCS分级与CPC评分呈正相关(r=0.622,P<0.01);aEEG分级与CPC评分呈正相关(r=0.707,P<0.01);aEEG分级线下面积(0.922)大于GCS分级线下面积(0.871),在最佳截断值1.5时,aEEG(敏感度95.5%、特异度77.8%)较GCS(敏感度90.9%、特异度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可作为ICU脑卒中昏迷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价指标,其预测能力高于GCS评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GCS脑卒中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