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刘大群

双月刊

1000-1573

xuebao@hebau.edu.cn

0312-7521323,7521322

071001

河北保定市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在1905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的基础上,几经更名演进而来的,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学报和科技期刊。旨在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本刊为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已被CA、AJ、ZR、CABI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和国内许多权威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多年来连续获得省内外多项奖励,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华北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和全国优秀高校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翟昭慈刘新月刘志国刘孟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是植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的 2 种活性物质,作为第二信使或关键信号分子参与并调节了植物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地对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在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cAMPcGMP植物生长发育

    玉米茎秆和根系的协同抗倒性分析

    张桂萍MUKTI Marasini李薇薇张凤路...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系统分析玉米茎秆和根系的协同抗倒性,试验选用 6 个抗倒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 6.0、7.5 和 9.0×104 株/hm2 3 个种植密度,以田间茎秆的拉倒力和拉倒角度为抗倒性评价指标,与基部第三节间和根系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基部节间性状与根系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节间长、粗、单位长度鲜重、干重和各组分含量、根幅、支持根粗、根条数、根粗和根干重均与抗倒性评价指标显著正相关,其中节间粗(拉倒力:r=0.561**,拉倒角度:r=0.521**)、单位长度鲜重(拉倒力:r=0.520**)和干重(拉倒角度:r=0.562**)的相关性最大.节间粗和单位长度物质积累量与根干重和支持根粗等根系性状显著正相关,协同作用于植株的抗倒性.当种植密度增大,节间粗、单位长度物质积累量、结构根深、支持根粗、总根条数、根粗和根干重显著减小或减少,导致植株的拉倒力和角度显著减小,倒伏率显著增大.'粒收 1''创玉 107''MC278'和'京农科 728'的节间粗(1.76、1.72、1.71 和 1.70 cm)、单位长度鲜重(2.9、2.7、2.4 和 2.5 g/cm)、干重(0.45、0.40、0.35 和 0.45 g/cm)以及其他与抗倒性相关的节间和根系性状较大,进而有较大的拉倒力(18.1、17.1、14.7和13.0 N)和拉倒角度(63.3°、56.7°、50.3°和49.6°);增密后拉倒力、拉倒角度以及与抗倒性相关的节间和根系性状变幅较小,故抗倒性和耐密性较强.本研究为保障玉米的高产稳产和提高机械化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玉米茎秆根系拉倒力拉倒角度协同抗倒性

    玉米ZmBT2b基因在抵抗禾谷镰孢侵染中的功能研究

    周帆杨喆崔婷茹刘鹏飞...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玉米BTB-TAZ蛋白ZmBT2b在玉米抵抗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ZmBT2b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ZmBT2b具有BTB和TAZ结构域,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性,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通过构建ZmBT2b基因过表达的拟南芥植株ZmBT2b-OE,对该基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ZmBT2b-OE对灰葡萄孢和Pst.DC3000 的抗性显著增强,确定了ZmBT2b基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为明确ZmBT2b基因在玉米抵抗禾谷镰孢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获得了该基因的玉米突变体Zmbt2b-1 和Zmbt2b-2,对突变体的抗病性进行检测发现,突变体Zmbt2b-1和Zmbt2b-2 对禾谷镰孢的抗性敏感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且突变体中JA合成途径关键合成基因ZmLOXs和病程相关基因ZmPRs在禾谷镰孢侵染过程中显著下调,表明ZmBT2b在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过程中具有正调控功能.研究结果为阐明玉米BTB-TAZ蛋白在玉米抗病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玉米ZmBT2b禾谷镰孢ZmPRs

    镉菲交互作用对玉米吸收转运土壤中镉菲的影响特征

    高佳圆张玉坤孟庆宇张光伟...
    29-3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耐抗镉、菲(Cd、Phe)强的玉米品种'郑单 958'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开展了土壤中Cd(0、2.5、5 mg/kg)和Phe(0、1、50 mg/kg)复合污染交互作用对玉米吸收转运土壤镉菲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 958'株高受到了Phe单一污染胁迫的正向刺激作用;各处理间株高、生物量受Cd单一污染的影响变化不大.在 Cd和Phe复合污染下,Cd和Phe共存不同程度抑制了'郑单 958'玉米幼苗的株高,与Cd单一污染相比,株高显著升高 8.22%;与Phe单一污染相比,株高显著降低 13.65%,而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低高浓度Phe的存在抑制了玉米幼苗根部Cd的吸收积累,与低高浓度Cd单一污染相比,根部Cd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 29.40%,32.70%,两者呈拮抗作用;而高浓度Phe的存在促进了玉米幼苗茎叶部Cd的吸收积累,与低浓度Cd单一污染相比,茎叶Cd含量显著提高 22.22%,两者协同作用显著.Cd 的存在促进了玉米幼苗根部和茎叶部对Phe的积累,与低浓度Phe单一污染处理相比,低浓度Cd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根部Phe含量的升高,提高了 61.84%;高浓度Cd的存在显著促进了玉米幼苗茎叶部Phe含量的升高,提高了 187.53%,二者协同作用显著.另外,Phe的存在促进了'郑单958'从根到茎叶对Cd的转运,同样Cd的存在也促进了对Phe的转运.因此,玉米'郑单 958'不适用在较高Cd和Phe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食用,而更适宜作为两种污染物复合污染的土壤修复作物.

    玉米交互作用积累特征

    藜麦叶花青素生物合成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张敏王梅王红霞王俊玲...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翠绿色和粉红色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叶片中花青素的合成机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通过对藜麦叶片的DEGs进行分析发现:与花青素生物合成密切相的DEGs有 11 个分别为 4CL、C3'H、HCT、CHS、CHI、ANR、CYP75B1、UGT79B1、FG3、FG2、CYP73A;转录因子有 4 个分别为:MYC2、BHLH14、HY5 和TGA.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有 7条GO Terms(GO:0009812(类黄酮代谢过程,flavonoid metabolic process)、GO:0010468(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GO:0051553(黄酮生物合成过程,flavone biosynthetic process)、GO:0009813(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flavonoid biosynthetic process)、GO:0009411(应对紫外线,response to UV)、GO:0043169(阳离子绑定,cation binding)和GO:0016703(氧化还原酶活动,oxidoreductase activity))与花青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 6 条(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ko00360)、苯丙素的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ko00940)、类黄酮生物合成(Flavonoid biosynthesis,ko00941)、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ko04075)、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Flavone and flavonol biosynthesis,ko00944)和昼夜节律-植物(Circadian rhythm-plant,ko04712))与花青素生物合成显著相关的代谢途径.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矢车菊素 3-O-3",6"-O-二丙二基葡萄糖苷(Cyanidin 3-O-3",6"-O-dimalonyl glucoside)和柚皮素(Naringenin)可能是粉红色藜麦叶片形成的关键DAMs;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是藜麦叶片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富集途径;通过qRT-PCR对 10 个DEGs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RT-PCR的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藜麦花青素转录组代谢组qRT-PCR

    添加单宁酸和原花青素对油菜氮素利用率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景悦杨王珊珊张新星吴迪...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N2O排放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原花青素、单宁酸等植物提取物对北方石灰性土壤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生物量、N2O排放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单施尿素(UR)、尿素+低量原花青素(PC1)、尿素+高量原花青素(PC2)、尿素+低量单宁酸(TA1)和尿素+高量单宁酸(TA2)5 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技术测定了各处理N2O排放.结果表明:与UR处理相比,(1)PC1、PC2、TA1 和TA2 处理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增幅为 7.9%~17.9%)及含氮量(增幅为 10.3%~23.2%);(2)显著降低了土壤NO2-和NO3-等无机氮含量;(3)PC1、PC2、TA1 和TA2 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油菜生育期N2O排放量,其中原花青素处理N2O减排率为 28.1%~33%,单宁酸处理的减排率为 32.9%~41.5%;(4)油菜的氮素利用率提高了 5.0%~9.7%.综上所述,在北方石灰性土壤施用原花青素、单宁酸不仅显著降低了N2O排放,还有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这为富含原花青素、单宁酸等植物提取物的绿色循环利用与北方石灰性农田土壤N2O减排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原花青素单宁酸氧化亚氮无机肥氮素利用率

    7个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初步比较及生理响应

    张雅晰孙建苗王逍冬董康挺...
    58-6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2O2)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APX)含量上升.将这 10 个生理指标转化为 4 个主成分因子,计算出得分D值,评分最高的为'光芒'.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表明:7 个品种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排序为光芒>A-1>007>A4>朝阳>宣言>佳美,为后续匍匐翦股颖抗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匍匐翦股颖褐斑病生理响应抗病性评价

    沼液配方肥对梨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杨微李梦园杨凤景怡然...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土施沼液配方肥对梨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黄冠'和'鸭梨'为试材,设置不同量沼液配施化肥,通过土壤施用沼液配方肥,测定产量、单果重、可溶性总糖含量等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及土壤营养元素、有机质等土壤养分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果园常规施肥相比,T5 处理显著提高'黄冠'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提高16.96%、28.25%、11.87%和17.46%,T5处理显著降低'黄冠'的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8.18%;T5处理显著提高'鸭梨'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提高 12.12%、20.69%、20.41%和 15.84%.与果园常规施肥相比,沼液配方肥的全氮、全磷、全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5 处理效果最显著,在[0~20)cm土层,分别提高 19.47%~26.46%、20.45%~23.81%、25.00%~28.89%;在[20~50]cm土层,分别提高 18.08%~26.67%、20.56%~27.24%、9.46%~13.89%.T5 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在[0~20]cm土层,分别提高14.57%~24.77%、22.85%~34.06%、17.87%~27.2%、23.95%~36.2%;在[20~50]cm土层,分别提高22.52%~26.5%、15.16%~26.2%、12.6%~33.01%、13.95%~16.04%.综上所述,通过土施沼液配方肥,T5 处理更利于提高梨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

    沼液果实品质土壤养分

    长期中度干旱下3种苹果砧木水分利用效率评价

    李晓涵刘怡童胡玮李中勇...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干旱胁迫下不同苹果砧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探究产生差异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平邑甜茶为基砧,选取'13#30''M9'和'10-1'3 种苹果砧木为接穗进行芽接.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 2 种水分处理,处理时间为 60 d.测定了 3 种苹果砧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以及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M9'的WUEi显著提高,'13#30'和'10-1'的WUEi分别显著降低和无显著差异.WUEL 从大到小排序为:M9>13#30>10-1.同时,WUEi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WUEL与根冠比、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n呈显著负相关,且与T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对高WUE的苹果砧木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评价苹果砧木WUE提供了理论依据.

    苹果砧木干旱胁迫水分利用效率

    表面展示SARS-CoV-2抗原蛋白乳酸乳球菌工程菌的构建

    王佳莹张祖朔陈佰胜王丹丹...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表达抗原蛋白的工程菌是探讨抗原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技术将信号肽-细胞壁锚定蛋白结构域序列(Usp45-3LysM)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Omicron变异株上S1 蛋白的受体结合位点结构域(RBD)序列融合,构建表达载体pNZ8149-GFP、pNZ8149-2RBD、pNZ8149-3RBD,转化乳酸乳球菌NZ3900(Lactococcus lactis NZ3900)构建了GFP、2RBD、3RBD表面展示工程菌菌株.结果表明工程菌受Nisin诱导表达GFP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 20 ng/mL和 20 h.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证明,3 种目的蛋白都成功表达并展示于工程菌的细胞壁上,表明表面展示SARS-CoV-2 抗原蛋白乳酸乳球菌工程菌已构建成功.本研究为新冠病毒或其他动物病毒的新型乳酸菌口服疫苗的研制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打下基础.

    乳酸乳球菌Omicron变异株RBD结构域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