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耐热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智两优黄占丝苗的选育

    蔡海亚董华林徐耀庭游艾青...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两优黄占丝苗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安徽五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不育系EK1S和恢复系黄占丝苗配组选育成的丰产、耐热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表现出产量较高、株型适中、抗倒性较强,尤为突出的是该组合为强耐热型水稻。2022年该组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水稻中籼稻新组合智两优黄占丝苗耐热选育

    喷施石灰水对甘薯储藏后品质的影响

    柴沙沙汪治张登波雷剑...
    5-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淀粉型和食用型2个不同类型的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为试验材料,设置喷施石灰水后晾干入窖储藏处理(SL),同时以直接入窖储藏为对照(CK),考察石灰水对甘薯储藏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食用型甘薯,与对照相比,入窖前喷施石灰水处理的失重率、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干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对于淀粉型甘薯,与对照相比,入窖前喷施石灰水处理的失重率和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干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

    甘薯(IpomoeabatatasL.)储藏石灰水品质

    基于景观生态指数的成都都市圈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化分析

    李明霞刘平辉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生态指数,从空间复杂性、空间脆弱性、空间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识别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严重失控4个等级,并定量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成都都市圈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整体呈"四升两减"的变化特征,耕地和水域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少,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协调相对稳定。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特征。土地利用冲突指数高值区分布于城市中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不同用地类型的冲突等级存在一定差异。林地和草地的冲突等级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建设用地的冲突水平较高,但有缓和趋势。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具有正相关性且集聚效应明显,LISA集聚态势整体呈中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

    土地利用冲突景观生态指数成都都市圈时空演化

    异龙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及预测

    何佳峰赵行锋王春富刘淑霞...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异龙湖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期提取,得到其时空演变趋势,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探究近31年来异龙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与转出量,并利用PLUS模型对异龙湖2030年与205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0-2020年,异龙湖流域的耕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林地面积出现了小范围的减少,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大量水域转为耕地,说明石屏县在近31年城市化扩张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而为了维持耕地占补平衡采取了围湖造田措施;PLUS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50年,异龙湖流域的建设用地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而耕地面积会减少。

    土地利用动态度时空变化预测PLUS模型异龙湖流域

    云南红壤水力参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探究

    王莹李重庆刘清圣卢麒麟...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造成云南红壤水力参数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大的原因,分别采集原状土农田以及土地平整后农田的土壤样品,测定红壤的基本水力参数;同时开展持续2h的田间地表滴灌入渗试验,将土壤剖面分为0~15 cm、15~25 cm、25~40 cm、40~55 cm共4层,基于HYDRUS-1D模型的Kosugi经验模型构建不同反演模型,分析不同反演方式对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为保障反演模型在田间条件下收敛,将滴头接触半径假定在(1。0±0。2)cm范围采用试错法进行率定,选出精度最高的条件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将0。84 L/h灌溉流量通过试错法率定,在滴头接触半径为0。9 cm、上边界定通量为2。75 cm/min的条件下反演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其R2为0。926 18,AIC值为-65。62,BIC值为-62。04;适用于田间红壤的反演方式为将实测各层状土的饱和含水量、残余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固定不变来反演拟合参数,鉴于红壤表层在田间滴灌期间会形成阻水层,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也需进行反演。此外,云南原状红壤受地理、紫外线辐射、干湿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具有极高的保水性以及较强的透水性,但对土地平整后的农田进行采样或是通过数值模型基于不准确的土壤参数进行反演,可能得出红壤保水性、透水性较差的结论。

    红壤土壤水力参数参数反演地表滴灌数值模拟云南省

    基于流域差异的湖北省自然径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神经网络分析

    邵茜韦鸿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北省自然径流数据,结合气象、卫星遥感、水利工程、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等数据,构建了多层感知器(MLP)、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长江流域、汉江流域和清江流域的自然径流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好,能够有效地捕捉自然径流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敏感性分析及重要性排序的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各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权重存在明显差异,且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明显。气候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降水量的权重最高,温度次之,蒸发量最低;人类活动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中水利工程的权重最高,土地利用次之。不同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权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汉江流域的权重最高,清江流域的权重最低。2023-2042年的自然径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径流将呈下降趋势,同时影响因素的权重也将发生相应变化。

    自然径流神经网络流域差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湖北省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白洋淀流域生态承载力评价与时空格局

    刘潇高星袁子华高晓晨...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统计年鉴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测算该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赤字)状况,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白洋淀流域整体以及大部分区县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且具有南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00-2020年流域整体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小且存在空间分异,西北部人均生态承载力较高,中部、东南部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低;2000-2020年流域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生态赤字水平在逐渐好转,西北地区生态盈余,中东部生态赤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盈余(赤字)紧密相连。

    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生态足迹白洋淀流域

    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生物学特性及世代重叠形成的差异

    赵凡黄闫江李杨包珩言...
    4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和烟草粉螟(Ephestia elutella)的个体发育进程为切入点,根据烟草甲和烟草粉螟不同虫态及历期的量化数据建立世代重叠的数学模型,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世代重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甲在第8、12、15、18、23天时幼虫头壳宽度发生明显变化,烟草粉螟在第5、10、14、23天时幼虫头壳宽度发生明显变化。在培养8~25 d时烟草甲幼虫的龄期较集中;在培养3~5 d时烟草粉螟幼虫的龄期较集中,在培养10~33 d时烟草粉螟幼虫在3~4个龄期均有分布。在相同温度和饲料条件下,不同种群密度的烟草甲成虫羽化时间较集中,为5~7 d,不同种群密度的烟草粉螟成虫羽化时间较分散,种群密度为360~400头/盒时,烟草甲、烟草粉螟羽化历期较其他组长且羽化峰值出现时间延后。烟草甲前4代卵量和卵覆盖时段都在增加,但没有出现重叠,从第5代开始出现虫卵重叠;烟草粉螟卵从第2代开始出现虫卵重叠。在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综合防控中,应重点阻断烟草粉螟不同种群之间的交互渗透,避免因虫龄混杂或虫态交错而增加防治难度。

    烟草甲(Lasiodermaserricorne)烟草粉螟(Ephestiaelutella)生物学特性世代重叠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张华崇戴宝生赵树琪闫振华...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的茎叶处理除草剂,通过大田小区试验,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对比分析1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麦安全性和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WP)出现药害,但对小麦新叶没有影响。田间药效结果显示,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WG)、50%异丙隆WP、10%唑草酮WP、25%绿麦隆WP、41%氟噻草胺悬浮剂(SC)、20%啶磺·氟氯酯WG、50%吡氟酰草胺WG、25%噻吩磺隆WP和42%二甲·氯氟吡乳油(EC)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好,且持效期较长,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50%吡氟酰草胺WG、10%唑草酮WP、53%二甲四氯二甲胺盐水剂(AS)、25%绿麦隆WP、15%炔草酯水乳剂(EW)和42%二甲·氯氟吡EC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且持效期较长,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也均在80%以上;50%吡氟酰草胺WG、10%唑草酮WP、25%绿麦隆WP和42%二甲·氯氟吡EC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药后45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超过90%,可作为茎叶处理除草剂用于麦田杂草防除。

    茎叶处理除草剂麦田杂草防除效果

    滇东北地区杉木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刘平凌晓霏晏青华诸慧琴...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形态学及ITS测序方法,对滇东北地区发现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与Phragmocamarosporium platani相似,初步鉴定为Phragmocamarosporium platani近似种Phragmocamarosporium aff。platani。本研究是该病原菌对杉木危害的初次报道。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叶斑病Phragmocamarosporium滇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