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白景锋张海军白云帆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I增长幅度大,2008-2011年处于波动阶段,2012年以后增长幅度减小;NDVI变化最明显的是研究区东北部、西部和丹江口库区周边,这些区域地势相对低平、人口集中,中山和高山区NDVI变化不大;高程、坡度、人口数和城镇化是影响水源区NDVI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气温和产业比重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在空间上有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NDVI影响的最显著范围为高程1 090m以下、年均降水量980 mm以上的区域,人文地理因素影响的显著范围区是人口密度大、城镇化率高的地区。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NDVI时空变化

    2007-2020年新疆额敏县野果林时空分布和重心动态变化

    胡馨月孙倩黄瑾依宋庭伟...
    211-21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额敏县野果林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快鸟(Quick bird)遥感影像、2013年和2020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野果林野外实测数据等,实现野果林的信息解译和面积提取,基于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2007-2020年研究区野果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情况,掌握了各类地物与野果林之间的相互转换,剖析了野果林空间分布的重心偏移规律,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野果林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20年,野果林面积增加了3。91 km2,呈持续缓慢增加趋势,旅游景区的开发,直接导致建筑用地面积有所增加;14年间,野果林面积逐步增加,归因于草地和裸土向野果林的转换较为频繁,其中草地向野果林的转化最为显著;野果林的重心变化幅度较小,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野果林随机森林时空变化重心偏移新疆额敏县

    潜流式人工湿地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的微生物特性

    陈曙平卢原张文艺李乔...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活污水经A1/O1/A2/O2设施处理后流入潜流式人工湿地(简称人工湿地),为揭示其生物降解特性,通过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进水处的脲酶活性高于出水处的脲酶活性,出水处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出水处脲酶活性越高,总氮的去除效果越好;微生物扩增子测序表明,人工湿地的优势菌门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由进水处到出水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下降8。41个百分点和12。14个百分点,厚壁菌门上升12。91个百分点;人工湿地进水处、出水处脱氮菌属含量较大,相对丰度分别为20。51%、14。18%,其中,具有异养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菌属也相对丰富,分别为8。54%、7。44%。

    A1/O1/A2/O2潜流式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微生物脲酶活性微生物扩增子

    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污染源

    蒙小俊王昕婕朱妮葛光环...
    224-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重点污染源、污染区域和11个地市区的污染类型。利用输出系数法(ECM)对2010-2019年陕西省11个地市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进行评价,通过快速聚类法划分11个地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0-2019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污染负荷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年TN和TP污染负荷最低,分别为129 027。14、13 872。84 t;2019年陕西省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农村生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20。923%、60。130%和18。947%;不同污染源TN和TP的等标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1 个地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榆林市(16。94%)、汉中市(15。42%)、安康市(13。06%)、渭南市(12。93%)、咸阳市(9。28%)、商洛市(8。31%)、宝鸡市(8。18%)、延安市(7。03%)、西安市(6。89%)、铜川市(1。74%)、杨凌示范区(0。24%);11个地市区农业面源污染分为农业种植污染主导型、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污染主导型、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污染主导型、混合污染型4种污染类型。

    面源污染时空特征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污染源陕西省

    响应面优化超高石灰铝工艺去除高氯废水中的氯离子

    段越罗学刚
    23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业生产产生的高氯废水为试验对象,采用超高石灰铝(UHLA)工艺去除高氯废水中的氯离子(Cl-),根据单因素结果,以Cl-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钙氯摩尔比对Cl-去除率有极显著的影响,温度对Cl-去除率具有显著影响,而铝氯摩尔比对Cl-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钙氯摩尔比、温度、铝氯摩尔比;UHLA工艺去除高氯废水中Cl-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Ca):n(Al):n(Cl)=5。4:2。9:1。0,反应温度为25。5℃,理论的Cl-去除率可达90。56%;采用模拟废水对最优工艺进行横向验证,模拟废水中Cl-去除率为97。85%,显著高于工业高氯废水;采用ICP-MS分析UHLA工艺处理前后高氯废水中的元素变化,发现UHLA工艺能有效去除阴离子如SO42-、SO32-、I-等及重金属离子如Sr2+、Cr3+、Zn2+等。

    氯离子高氯废水模拟废水UHLA工艺响应面

    油菜、龙葵、苎麻对镉、砷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

    李泉陈仪刘莉赵前礼...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菜、龙葵、苎麻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油菜、龙葵、苎麻对耕地土壤中Cd和As的吸附效果和富集转移效应,并施加沼泽红假单胞菌和黑曲霉两种微生物,探讨了微生物对油菜、龙葵和苎麻净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油菜和龙葵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吸附效果较好,表现出富集特性,而苎麻植株对Cd的吸收效果较差。其中油菜植株体内Cd含量大小表现为油菜茎杆>油菜根>油菜子,龙葵植株体内Cd含量大小表现为龙葵茎>龙葵果>龙葵根;油菜、龙葵、苎麻对土壤中As吸附效果均较差;沼泽红假单胞菌和黑曲霉两种微生物对促进油菜、龙葵和苎麻吸收土壤中Cd和As的作用均较小。油菜更适宜用作Cd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油菜龙葵苎麻耕地植物修复重金属

    2001-2016年中国PM2.5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时空聚类与风险防控

    林奕晨孙思维潘悦刘超群...
    247-253,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耦合人口加权的空气污染暴露风险(PPM2。5)评估体系,基于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开展中国PM2。5及其人群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和时空聚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间-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发现耦合人口加权的空气污染暴露风险(PPM2。5)格局与PM2。5浓度分布存在空间错位现象;PPM2。5风险等级随区域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但研究期内其人群暴露的东高西低总体格局不变;其均衡性时空演变呈整体不均衡性加强而局部更趋于均衡的趋势。基于时空扫描统计的K-means聚类分析,划定4种暴露风险类型,分别为稳定低风险型、持续增长风险型、持续高风险型、低-高风险渐变型,各类型分布差异显著且具备不同人口经济特征。针对不同PM2。5人群暴露风险的时空聚类分区制定差异化的空气污染预警和防治策略,有助于提升城市韧性,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PM2.5耦合人口加权暴露风险时空趋势时空聚类风险防控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生态脆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李梓涵于慧巩飞王天柱...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LUS模型预测阿坝州生态脆弱区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并利用InVEST模型计算2000年、2010年、2020年及2030年生境质量,对其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湿地退化情况显著且裸地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裸地面积将达334。38 km2;与2000年相比将会有204。55 km2湿地退化。驱动因子中,降雨是限制林地、湿地扩张的主要因素,侧面反映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草地受各项因子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一般生长在远离政府的地方,且其面积扩张受DEM限制;气温是导致裸地增加的主要因素。生境质量总体较高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有缓慢变差的趋势,预计2030年生境质量低的区域面积将比2000年增加670。28 km2,主要由扩张的耕地、建设用地造成。未来生境质量降低的速率将有所减缓,但仍需加强人工措施来阻止降低。

    PLUS模型土地利用预测InVEST模型生境质量阿坝州

    基于潜力类型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及释放——以华南丘陵区某县为例

    陶风徐显岁陈荣清
    261-26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其他闲散用地、闲置建设用地及超标准宅基地3个角度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从经济角度探索区域整治效益,并结合整治潜力、效益确定建设用地整治时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充足,其中超标准宅基地整治潜力显著;其他闲散用地及闲置建设用地整治效益优越,超标准宅基地整治收支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潜力释放大小与整治面积、效益、时序相关,由地区能力与需求决定。

    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整治潜力整治潜力释放整治效益整治时序

    贵州省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人口时空演变分析

    唐天君周忠发张付显梅黄登红...
    268-27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GIS空间统计工具,将贵州省内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000-2020年共计21期WorldPop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揭示了贵州省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1年来的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坝区人口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按人口增长曲线特征可以划分为稳定增长期(2000-2006年)、快速波动增长期(2006-2010年)、快速负增长期(2010-2015年)以及缓慢下降期(2015-2020年)4个阶段,总体下降了0。99万人,其中五千亩耕地坝区上升了0。94万人,万亩耕地坝区下降了1。93万人;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人口分布以较低密度聚集区与低密度聚集区为主,人口分布差异较明显;人口密度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无明显差异,在局部表现为HH集聚、LL集聚和HL集聚;坝区人口重心迁移幅度较小,经向变化和纬向变化均呈往复移动的趋势。

    耕地坝区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空间自相关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