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连片产地趁鲜加工工艺

    黄浩胡昌强段媛媛郭晓亮...
    125-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选黄连片产地趁鲜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切片前干燥温度、切片时含水量、切片后干燥温度3个因素对黄连片水分、生物碱含量、加工损耗的影响;为了验证工艺稳定性,以优化后的工艺生产6份黄连片样品,检验其水分与生物碱含量稳定性。结果表明,黄连片趁鲜切制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切制后干燥温度与切制时含水量,次要影响因素为切制前干燥温度。切片前后干燥温度显著影响黄连片的水分;切制时含水量极显著影响黄连片的加工损耗;3个因素均对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影响。黄连片产地趁鲜加工最优工艺:将鲜黄连在60~80℃干燥至含水量42%~32%时为止,取出切片,然后60℃干燥至含水量12%以下。该工艺生产的黄连片水分与生物碱含量稳定、可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

    黄连片产地趁鲜加工含水量生物碱含量加工损耗正交试验法

    不同颜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及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洪涛王保陈正洪侯尧...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不同颜色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湖北省高山地区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不覆膜、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地膜为对照,分析了白色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辣椒产量。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覆膜后12~33 d)是地膜增温的主要时期,覆膜种植主要提高该时期5cm土层土壤温度;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与聚乙烯地膜相近,白色地膜增温效果优于黑色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诱导期在40~54 d,白色地膜降解速度比黑色地膜快,不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全生物降解地膜未改变辣椒产量高峰期,主要提高第5~8次采摘期辣椒产量。综合考虑保温、抑制杂草、产量等因素,湖北省高山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主要成分为PBAT、PLA的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辣椒(CapsicumfrutescensL.)产量

    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菜薹品种的营养品质与食用感官品质

    杨心彪黄兴学朱学娜叶语桦...
    134-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挖掘菜用油菜薹(Brassica napus L。,简称油菜薹)的营养与食用品质特性,以市场常见薹用蔬菜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var。purpuraria,又称红菜薹)和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别称白菜薹)为比较对象,对3种菜薹(共15个不同品种)的食用感官及营养指标(总酚、类黄酮、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进行比较,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筛选出综合品质高的菜用油菜品种。结果表明,3种菜薹在品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就营养品质而言,油菜薹的平均总酚、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2、K、Se含量均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油菜薹在K元素含量较高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Na/K比,属于低钠高钾食物,其Se含量远高于国家富硒蔬菜的最低标准,是红菜薹的1。6倍,是白菜薹的3。4倍,Cd、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中国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的标准NY/T 743-2020。就感官品质而言,油菜薹的平均感官得分(86。04分)最高,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显示,油菜薹综合得分排名整体较为靠前,其中硒滋圆2号、21YC-76、狮山2017油菜薹综合排名较高,适合作为越冬薹用蔬菜品种进行推广。

    模糊数学菜薹营养品质食用感官品质

    饲料防腐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腐效果

    邓真华黄金枝钟利军俞燕芳...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适宜江西省小蚕人工饲料育的饲料防腐剂,为家蚕(Bombyx mori L。)人工饲料育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选择纳他霉素、富马酸二甲酯、山梨酸钾、丙酸钙、多菌灵5种防腐剂添加到家蚕配合饲料中,以常规饲料为对照,开展不同饲料防腐剂对小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料不同防腐剂对家蚕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24 h疏毛率以添加山梨酸钾的处理最高,达94。54%,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龄眠蚕体重以添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的处理较高;蚁蚕结茧率以添加山梨酸钾的处理最高;死笼率以添加山梨酸钾的处理最低;各处理1龄眠蚕体重、2龄眠蚕体重和茧质之间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不同防腐剂防霉效果不同,家蚕饲养过程中以添加富马酸二甲酯、山梨酸钾、丙酸钙和对照的饲料霉变程度较轻,自然条件下以添加0。25%山梨酸钾饲料霉变程度最轻且保质期最长。人工饲料中添加0。25%山梨酸钾其防腐效果好、饲料保质期长,且有利于家蚕的生长发育。

    家蚕(BombyxmoriL.)人工饲料防腐剂山梨酸钾饲养效果

    不同光周期与肥料配比对设施内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木农布郭蓉杜光辉张庆滢...
    147-15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光周期与肥料配比对设施内工业大麻生长及CBD产量的影响,以一年生花叶用工业大麻品系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光周期处理与3因素(氮、磷、钾)、4水平的肥料效应试验,筛选出最佳补光方案与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在18 h/d光周期下的工业大麻具有最高的农艺指标、叶产量与CBD产量,同时在该处理下工业大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N1P2K2处理(P2O5:5。18 g/盆、K2O:5。18 g/盆、N:7。00 g/盆)下叶产量与CBD产量最高,并且达到最高产量效应值、肥料农学效率与肥料贡献率,其光合参数与叶绿素相对含量也处于最高水平。研究得出18 h/d的光周期与N1P2K2的施肥水平最利于工业大麻生物产量与CBD产量的提高,这对花叶用工业大麻设施内高效栽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工业大麻设施栽培光周期叶产量CBD产量光合速率

    一株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博焘郭云清张腾飞张文婷...
    156-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引起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某规模化鸭场的鸭急性死亡病因,对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耐药性测定、动物回归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急性死亡的鸭病原菌仅有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分离鉴定为阳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药物敏感性较高,仅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可引起雏鸭急性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浆膜炎症状。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心脏、肝脏被膜有明显纤维性渗出,心肌细胞有炎性浸润、脾脏实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脑组织可见较多的血管淤血扩张。毒力测定显示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为3。06×106 CFU/mL。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生化特性回归试验病理变化毒力

    张广才岭森林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距离的生境差异

    李殿伟张承志高明曹钰炜...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境与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9-11月,选取黑龙江省张广才岭4种生境(阔叶林、林缘、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为试验地点,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扩散试验。结果表明,①植物种子在人工落叶松林(2。92±2。24 m)中的扩散距离极显著小于阔叶林(3。69±1。92 m)、林缘(3。46±2。29 m)、针阔混交林(3。43±2。25 m)(P<0。01),该生境为啮齿动物提供了更好的隐蔽环境,人为干扰程度在4种生境中最小。其余3种林型间种子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②不区分生境时,3种种子的扩散距离分别为红松(4。38±3。62)m、毛榛(3。29±2。70)m、蒙古栎(2。16±2。66)m。③蒙古栎、红松、毛榛种子的扩散距离集中分布1~6 m的范围。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扩散距离与生境的隐蔽性和人为干扰程度有关,生境中的隐蔽状态越好,扩散距离越小;人为干扰越大,扩散距离越大。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扩散选择具有差别。不区分生境时,红松和毛榛种子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扩散距离都显著大于蒙古栎种子。

    啮齿动物分散贮食种子扩散生境扩散距离

    响应面法优化糙米总黄酮提取工艺

    李悦程建峰罗彤段依婧...
    167-17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胚芽糙米为材料,采用乙醇溶液提取总黄酮,先后开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4个因素对糙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糙米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0∶1、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40℃和提取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550%,与预测得率2。591%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58%。优化后的方法比优化前更科学准确、操作简单、高效快捷和环保廉价,适用于大批量糙米总黄酮的提取。

    糙米黄酮乙醇提取法响应面法

    青稞饼干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曹文秀白家瑞李光英张艳珍...
    173-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稞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青稞饼干的工艺配方,结合感官评价方法,考察其青稞粉和全麦粉质量比、白砂糖、橄榄油、全脂奶粉添加量对青稞饼干品质的影响,并测定其微生物、理化指标、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当青稞粉和全麦粉质量比为3∶1、橄榄油添加量为20%、白砂糖添加量为5%、奶粉添加量为10%时,青稞饼干感官评分达95。8分,电子舌味觉特征表现为甜味、酸味突出,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饼干相应的国家标准。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制成的青稞饼干表面呈金黄色、色泽均匀、口感酥脆,具有浓郁的青稞香气。

    青稞饼干响应面感官评价品质特性

    QuEChER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啤酒中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常晨阳王晓单娇李晓明...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啤酒中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啤酒样品通过乙腈提取,1。5 g氯化钠盐析分层,净化剂为30 mg PSA+15 mg GCB+885 mg无水硫酸镁,流动相A为0。01%甲酸水溶液+2 mmol/L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HP C18-AQ(100 mm×2。1 mm,1。9 μm),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5~15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9 0,LOD为0。10~1。43 μg/L,LOQ为0。29~4。76 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5。9%~118。0%,RSD为1。4%~8。8%(n=6)。该方法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分析快速,适用于啤酒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

    啤酒QuEChERS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