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0-2022年海南省市售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及风险评估

    赖宣丞蔡月黎承叶海湄...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海南省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以及评估农药残留的潜在危害,收集2020-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214份蔬菜样品,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法对33种农药进行分析,计算风险指数(R)和食品安全指数(IFS),评估农药对人类健康的风险。结果表明,2020-2022年海南省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包括4类共33项,共检出23种农药,含量平均值为0。001 2~0。049 6 mg/kg,农药检出率大小表现为杀菌剂类>杀虫剂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在214份蔬菜样品中,158份样品至少检测出1种农药(73。8%),鲜豆类和叶菜类蔬菜检出6~9种农药,农药残留共存最多的是芹菜和普通白菜,均检出9种农药;采用风险系数法评估23种农药的残留风险,灭蝇胺被评估为高风险农药,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被评估为中风险农药;根据食品安全指数法,除残杀威外,其他22种农药的食品安全指数(IFS)为0。000 02~0。012 97,均远小于1。000 00,海南省蔬菜农残风险可以被消费者接受;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海南省大部分居民不会因食用海南省市售蔬菜面临健康风险,但多种农药联合使用的危害还需进一步研究。

    市售蔬菜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指数风险评估海南省

    LC-ICP-MS法同时测定富硒大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砷

    苏莹林津冯灏李越...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C-ICP-MS)技术,建立富硒大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砷同时检测的方法,用于检测湖北省市售富硒大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砷的含量。富硒大米前处理方法选用15 mg蛋白酶E和15 mg蛋白酶K混合提取,色谱条件采用Aglient ZORBAX SB-Aq色谱柱,流动相为20 mmol/L柠檬酸溶液+5 mmol/L己烷磺酸钠溶液+1%甲醇溶液(pH=4。0),1 mL/min流速进样,质谱采用HEHe模式,可在5 min内完全分离出3种有机硒和2种无机砷。3种有机硒和2种无机砷在1~5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0,As(Ⅴ)、As(Ⅲ)、SeCys2、MeSeCys、SeMet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12、0。18、0。15、0。15 μg/L,满足检测要求。无机砷的回收率为96。2%~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2。5%~3。9%,有机硒的回收率为72。4%~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2。1%~4。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富硒大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砷的同时检测。

    富硒大米有机硒无机砷LC-ICP-MS法

    绿洲土壤盐分含量高光谱反演建模

    黄帅谭宏婧付尚可李晓慧...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以实测土壤高光谱数据和土壤盐分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多种光谱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筛选特征波段,使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单变量回归和主成分回归3种方法构建土壤盐度高光谱监测模型。研究表明,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对数二阶微分光谱特征波段所构建的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最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最高,可有效估测土壤含盐量。此项研究成果满足了对干旱区盐渍化监测的需求,为干旱区土壤盐分定量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土壤盐渍化高光谱单变量回归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GAN病虫害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费加杰杨毅曾晏林蔺瑶...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咖啡和柑橘病虫害样本图片,利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在原始SRGAN(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超分辨率重建网络里加入了注意力模块,对重建图像视觉质量和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化相似性(SSIM)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和原始SRGAN模型对比之后峰值信噪比提高了2。23,结构相似性提高了7%。在细节纹理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重建后的图像识别准确率提高了约4。42个百分点。因此,设计的模型可以对小样本性质的植物病虫害样本进行扩充。

    超分辨率重建注意力机制病虫害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化相似性(SSIM)

    黔西北山区不同地形地貌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

    尹林江廖艳梅赵卫权李威...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黔西北山区不同地形地貌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毕节市为例,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利用热点探测、核密度、空间叠加等方法,探究黔西北山区不同规模农村居民点的整体分异特征和其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市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广泛,破碎化程度高,布局随性较强,以中等规模农村居民点分布为主;密度整体较大,整体表现为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高密度集聚区主要为大规模农村居民点集聚区,低密度集聚区主要为小规模农村居民点集聚区;不同地形地貌下毕节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异特征均较明显。不同高程、坡向、地形起伏度范围内均以中等规模农村居民点为主,但不同规模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有所不同,小规模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高程1 200~2 400 m、坡度6°~35°、地形起伏度小于400 m的中山地貌内,对于坡向的选择性不大;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高程1 200~2 400 m、坡度6°~35°、地形起伏度小于400 m、坡向为半阴坡和阳坡的中山地貌内。

    农村居民点地形地貌空间分异特征黔西北山区

    多倍体水稻DHF-CBS基因的抗旱性鉴定

    葛杰何玉池展帆李之龙...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旱胁迫下DHF-CBS基因调控多倍体水稻(Oryza sativa L。)的抗旱机制,选取2种水稻品种,分别为多倍体植株中花-11(DHF-CBS基因)、突变体植株UC-32(不表达DHF-CBS基因),对2种水稻的GUS化学染色结果、组织含水量、脱落酸(AB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TBARS)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第7天,中花-11仍有部分叶片保持绿色且坚挺,干旱胁迫第11天时整株叶片变黄,甚至有的叶片变枯,经过干旱胁迫后的表型观察发现,中花-11比UC-32的抗旱能力强;对水稻的含水量、ABA含量、TBARS含量、GSH含量进行分析,表明中花-11的抗旱性优于UC-32,说明DHF-CBS基因增强了水稻的抗旱能力。

    多倍体水稻(OryzasativaL.)DHF-CBS基因抗旱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玉娟孙敏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模型,重点分析了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即数字金融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数字金融的普及率与便利化程度越高,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强。此外,数字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弱,西部地区居中,中部地区最强。

    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金融创新农村经济普惠服务

    大别山区域生态效率测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数字经济视角

    邢宇夏庆利张明如肖翔霞...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大别山区47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与ML指数及其分解指数进行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测算及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生态静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和差异化发展特征;大别山生态动态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增益作用;数字经济、绿色创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环境规制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能源消耗、人口规模为抑制因素。因此需要用好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保护,抓好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区域环境规制,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大别山区超效率SBM-ML指数Tobit模型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柯美高纪关心周海琼
    234-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2004-2019年非线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资本劳动比率引致的结构效应提高中国农业碳排放水平,出现反常的"正技术效应"。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降低中国农业碳排放水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总体上使中国农业碳排放水平上升。中国是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国,存在农业碳排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全国农业2017年基本实现"碳达峰"。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业碳排放农业"碳达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的研制及应用

    赵临龙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综合指数评判法,建立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评判标准,并且依据评判标准,对陕南安康市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设想,即打造传奇色彩的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打响"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文化品牌;突出文旅融合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交通格局同城化的原生态山水园林"城郊公园"。

    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研制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