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唐伟

月刊

1003-8477

hbsk@263.net

027-86798366;86798261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鹂路60号《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

湖北社会科学/Journal Hube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湖北省委直接领导的综合性应用理论月刊。刊物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发展观下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效应:动能升级与方向引领

    董前程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述,提升生产力质量、优化其动能发挥将更具体地聚焦于资本、技能、工具等要素的持续改善.颠覆式创新产业业态、全面创新生产过程、系统性变革生产工艺,使得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基础动能和支撑动能更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科技与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广泛嵌入与创新融合,推动传统生产力动态转型升级,实现数字技术创新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下的生产质量提升,形成以新技术、新要素、新方式为典型表征的新质生产力.研究发现,其同时作用于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微观层面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变革,以科技为核心构筑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以高效能实现高质量,强调颠覆式创新中的技术突破性变革,科技赋能下的生成要素创新配置,以及创新驱动下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全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地,在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仅创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素支撑,而且凸显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动能,还优化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为加大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未来应致力于高质态产业结构与要素组织构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全面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加速新产业培育的核心关键与实现路径

    史宇田杰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加强科技驱动效能,其中,创新是关键、科技是首位动力,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具体表征.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产业升级变革催生并支撑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表现出的高质态特征还将加快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矛盾的科学解决,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创新生产方式、制造模式、技术工具等助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并通过完善基础要素材料、加快先进制度体系化建设和产业技术基础升级等保证新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动力;新发展理念下所形成的更具先进性绿色性的低碳产业和供应链,以及循环经济体系,将为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由此,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而强化科技先导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活动更加紧密地贴近生产一线.

    新质生产力新产业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个人数据权利保护的双重价值及立法规范

    郑文阳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定义个人数据,其与个人信息只在应用场景中略有区别.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个人数据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数据权利既是一项新型权利,也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权利,涉及多元权利主体,包含人格性的个人数据和财产性的数据资产.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不仅要保证用户个人的数据安全,也要注重数据经营者的赋权与保护.当下,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层面仍存在不足,如个人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晰、个人数据市场交易缺乏有效规制、以知情权和选择权为代表的用户自主权在实践中被削弱等问题.对此,需要从立法规范层面对数据产权进行类别化规制,构建开放和公正的数据交易市场,完善不同场景下数据权利的保护举措,以达到个人数据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数据权利数据产权数据权益数据交易

    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的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发展趋势、演变动因及运用建议

    蒋小翼曹昊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是一种债务互换机制,债权人通过减免部分债务换取债务国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伴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该机制呈现出法律关系复杂、互换合意难度降低、债务减免和环保金额增加等特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不可持续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需求、主权债务重组规则的变化以及国际绿(蓝)色金融原则的发展对该机制的演变会产生影响.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面临着透明度建设、规则的双重适用和提升主权债券评级的风险等挑战.中国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思想,推动国际债务治理规则更新,助力绿(蓝)色金融规则的国际化,并寻求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的改进,以妥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可持续发展目标集体行动条款绿(蓝)色金融原则

    进化论对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的建构影响——基于两种解读的分歧

    徐天戍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进化论如何影响到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的生成,存在两种不同解读.伦理路径的解读发现,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出的伦理起源观对土地伦理构成直接影响,土地伦理正是基于达尔文关于"道德情操"的解释而获得了伦理进化的合理性;生态路径的解读则认为,《物种起源》才是土地伦理的直接援引对象,土地伦理继承的是进化论中关于生物生存斗争中相互依存关系的强调.前者成功捍卫了土地伦理在哲学传统中的伦理基础,却因缺乏充分的文本论据成为超越性解读;后者更加忠实于原文,却过度强调土地伦理对进化论科学性的继承,陷入理论自洽性不足的阐释困境.考察进化论历史视野中土地伦理的建构,辨析当代学者在土地伦理认识上的分歧与不足,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土地伦理对于生态实践的思想价值.

    土地伦理进化论生态实践

    在与康德道德思想的对比中看罗尔斯的契约观——兼论政治自由主义中的两个循环论证

    陈波舒远招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始终将他的正义观念视为某种形式的契约论.这种契约观在建构主义中达到完善和成熟,它的某些主要理论要素源自对康德道德思想的重新解读.罗尔斯通过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吸收与改造来构建其正义理论,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树立了捍卫理性信仰的成功典范,但也在契约论框架下处理康德义务立法概念时遭遇了表现为循环论证的困难.

    康德伦理与法权契约观稳定性

    乾隆前期的海防论争与海防建设——以闽浙为中心的考察

    顾建娣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前期,清廷就是否裁改闽浙两省大战船,如何解决工部、兵部册载战船尺寸与闽省战船实际尺寸不符等问题展开了系列论争.论争以力主加强海防建设的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得到乾隆帝的肯定和支持而暂告结束.喀尔吉善复适时提出了加强外海水师训练和修订完善巡洋会哨制度的建议.在其主持下,东南海防一度颇有起色.但随着相关人事调整,在整肃弊政、杜绝靡费思想的指导下,乾隆帝多次谕令将水师战船改小,水师训练也日渐废弛,以致海防形同虚设.

    乾隆朝闽浙海防战船裁改水师操练巡洋会哨

    魏国国官建置及其意义——兼论魏晋南北朝禅让之结构

    沈雷
    15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魏的成功禅代,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的典范.禅代程序中国之建立和国官建置,是此模式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建安十八年,曹操开建魏国,自置百官.魏国之设在精神上取则汉初诸侯王之制,等齐汉之朝廷,实质上是在为其后的禅代做准备.故其国官兼采汉初之官名,并取则东汉朝廷,同时加入新创之制,形成独特的魏国国官制度.大理、奉常、御史大夫三官即标识魏国国官的历史存在.此三官的历次重现反映出,建国设官成为禅让过程中的固定结构.王朝更替的基本逻辑是国升格为王朝,领有天下,国号成为天下号,而前代王朝降为国.从时间尺度上看,诸国建立而争夺天下,同构于在空间中争夺天下的战国,可称为"历时之战国".

    魏国魏晋南北朝国官禅代御史大夫

    从话语交流到文化认同: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双重跨越

    顾栋栋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国国际形象的现实要求,也是去"西方中心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是在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中展开的,不仅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中西文化差异等客观问题,也面临对外沟通交流不够、汉语直接输出较难等主观问题.为此,要创新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理念、机制、方式等,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环境,在对话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此外,还要以精准化的表达传播中国声音,以柔性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本土化的方式降低文化折扣,以市场化的方式培育中国品牌,实现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从话语输出到文化输出、从国际交流到国际认同的双重跨越.

    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话语交流文化认同

    《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及其启示

    冯亚利黎慧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是儒家思想之经典大作,其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传统典籍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发扬经典著作《论语》的国际影响力,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基于Python爬虫技术,爬取美国知名书评网站"好读"与"亚马逊"关于《论语》英译本读者的有效评论,构建语料数据库,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题模型、情感分析的方法描摹读者评价的形貌和情感态度,分析海外读者对《论语》英译本的接受度,发现尽管一部分海外读者对少数《论语》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和水平等提出批评,但大部分海外读者对《论语》给予了正面的情感评价,积极的情感态度占比较大,而持中立和消极态度的读者比例总和不到40%.同时,读者评价主题不仅涵盖《论语》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孔子生平,还涉及儒家思想、教育观念、哲学道理等方面.

    《论语》自然语言处理文化软实力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