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唐伟

月刊

1003-8477

hbsk@263.net

027-86798366;86798261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鹂路60号《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

湖北社会科学/Journal Hube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湖北省委直接领导的综合性应用理论月刊。刊物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产业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燕梅
    5-9页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粮食安全

    李政
    9-15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公平竞争机制

    袁培
    16-20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刘传江
    21-25页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付泽宇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借此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类文明形态更新的规律,赋予生产力以哲学意蕴.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出发点,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阐释新质生产力,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其丰富内涵、时代价值、方法论要求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等,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引.

    新质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文明新形态"术语革命"

    列宁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论特质和当代启示

    秦在东张晨阳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在文化上极其落后,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了大量精辟论述和实践探讨,形成了列宁文化思想.在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中,他提出了文化安全观,要求立足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思想和武装斗争,"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阐明了文化发展观,主张辩证地批判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同时继承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揭示了文化价值观,提醒正视落后农业国"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注重农民的文化教育和价值再造;指明了文化交往观,宣告反对狭隘的"民族文化自治",构建无产阶级联合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理论特质上体现出鲜明的科学性、显著的人民性、突出的战略性和强烈的批判性.列宁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对我们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列宁文化思想苏维埃马克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界定及研究进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四十年

    康秀云罗肖肖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是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从动态发展的视角解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动力不足问题,激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力量,进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本质、功能等原理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要素、实践活动优化运行与发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中,对深入思考与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基本内涵与构成还存在不足.因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亟待规范基本概念和内涵并进行系统、整体的深度研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价值意蕴及未来前进方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迈入新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论域研究展望学科四十年

    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

    谢长安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各国国情不同,选择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发展道路不可能完全相同.树立正确和科学的民主观,是发展民主的首要问题.21世纪以来,被包装为"普世价值"的西式民主在全球遭遇严重挫折,引发了当今世界的"民主之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主观,有力回应了当今世界的"民主之问".中国共产党民主观的基本内容有:以本国国情为立足点,自主建构民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民主与发展的关系;以实践为标准,坚持民主的功能、形式与实质的统一;以党的领导和法治为保障,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下推进民主;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这套民主观有助于实现民主发展与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良性互动,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

    中国共产党民主观"民主之问"西式民主人民民主

    规模收敛、规模延展、协商系统及其创新发展——探寻破解协商民主规模难题的三条路径

    王宇环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商民主的规模难题主要源于现代国家的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破解难题,需要回应:协商对话在何种规模内是可能的?如果政治代表是必需的,其如何更具回应性?梳理协商民主理论的学术史,可提炼出破解协商民主规模难题的三条路径:规模收敛路径、规模延展路径和协商系统路径.相较于规模收敛和规模延展路径,协商系统路径具有独特的证成力:它以包容、分工和耦合为核心内涵,一方面放宽协商输入的标准,通过包容非协商性元素和大众意见的非正式表达,最大程度地为决策制定输入大众意见,突破规模限制;另一方面,基于系统的分工与耦合,在政治代表与大众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互动,并创新代表模式,将代表嵌入到协商序列的各个环节中,以使政治代表更具回应性.但协商系统路径仍存在包容性局限、分工与耦合难题以及代表模式创新瓶颈,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中的"全过程协商",能否为应对上述问题提供思路,进而推进系统路径的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要命题.

    协商民主规模难题微型公众双轨制协商协商系统全过程协商

    地方政府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工具——基于省级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

    王振兴周建国王科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我国基层治理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性举措.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考察省级政策文本,在编码的基础上构建"政策动力—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分析模型,阐释地方政府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工具及其逻辑.研究发现:应对纵向压力、解决实践问题、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功能构成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三重动力;围绕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总体目标,各省份在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机制、结构布局、发展质量、功能发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为实现这些政策目标,地方政府综合应用治理型、激励型、支持型和赋能型政策工具,致力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后续研究可深入分析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并结合实践案例探索政策工具的优化路径.

    社区社会组织政策工具扎根理论地方政府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