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李凌杰

双月刊

1002-5634

hbsyxb@ncwu.edu.cn hbsyxb@126.com

0371-69127216

450045

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委主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办,以反映水利水电科研成果为主的刊物。目前主要栏目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等。此外还吸收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的优秀成果。 本刊创刊于1980年。1986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1990年获得国际刊号,2007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至今已出版了33卷125期。1989年获河北省科技期刊二等奖。1995年获河南省自然版学报优秀学报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一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第4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第5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9年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学报评估优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杨亚锋周晓晓王红瑞刘祎萌...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及其发展的障碍因子诊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绿色 4 个维度构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 模型)对我国 2021 年 31 个省份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等东南部沿海省份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藏、青海等西北部省份的相对较低;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高科技>绿色>高质量>高效能;水利工业企业专利是制约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

    水利新质生产力RAGA-PP模型障碍度模型

    黄河中游地区水-能-粮-碳纽带关系模拟与韧性调控

    赵含李占玲王红瑞刘艺欣...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能源、粮食和碳排放等对区域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其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纽带关系,对于区域绿色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以黄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来探索水-能-粮-碳的关联模式,根据 1999-2019 年黄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能源、粮食、碳排放现状的基础数据梳理这4 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并对其未来 30 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仿真模拟,从抵抗性、恢复性和适应性 3 个方面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整个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常规发展模式下,预计 2050 年水资源及粮食不会出现明显的供需缺口,而能源消费缺口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变越大。②每个情景的 3 个分数都存在差异,其中多子系统优先发展的情景在抵抗性、适应性及恢复性 3 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其他情景。③情景 11 的 4 个子系统都优先发展时及情景 10 的能源、粮食及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先发展时,韧性指数从2020-2050 年整体是最高的;情景 11 的碳排放量最低,水资源、能源及粮食供需指数都相对较高,因此情景 11 为最优发展模式。

    水-能-粮-碳纽带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韧性调控

    海河流域水-能-碳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驱动因素研究

    李情情曹永强王菲范帅邦...
    20-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能资源短缺及碳排放超标是制约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探究水-能-碳系统耦合关系是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海河流域水-能-碳系统为核心,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综合分析法,构建流域水-能-碳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 2000-2021 年海河流域水-能-碳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水-能-碳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碳排放系统处于最高位水平,评价指数多年平均值为 0。45。②海河流域水-能-碳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特征,发展水平由濒临失调过渡到中级协调阶段。③地表水资源量、污水处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调控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是制约水-能-碳系统发展最大的障碍因子和外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水-能-碳系统耦合协调度障碍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海河流域

    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粟洨悦陈万林徐志芬陈菁...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对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四川省粮食供给至关重要。为此,以都江堰灌区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 TOPSIS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评价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测算出灌区 2009-2021 年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间演变特征。随后构建灰色模型GM(1,1)预测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 2022-2030 年的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9-2021 年,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发展趋势;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为 0。961,属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均值为 0。663,多数年份处于中度协调阶段;2022-2030 年,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上升至 0。893,进入高度协调阶段。本研究结果可为都江堰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类似区域的相关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灰色预测模型都江堰灌区

    安徽省干旱危险性评价及等级划分

    常伊婷蒋尚明崔毅金菊良...
    41-4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 104 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的计算结果绘制的县域干旱危险性区划图中,除个别县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布有所差异外,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程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其自然地理分布紧密相关,并且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旱灾风险区划提供支撑。

    干旱危险性评价干旱危险性区划干旱危险性指数指标综合法安徽省

    基于AHM-CRITIC赋权法的城镇综合节水水平评价

    尹泰来郝仕龙张岩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省惠安县为例,基于水资源紧缺程度、城镇节水管理程度等准则层指标,构建了城镇节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 AHM-CRITIC 赋权法建立城镇综合节水水平评判模型,评判了惠安县2015-2020 年,2025 年和 2035 年的综合节水水平。结果表明:①2015-2020 年惠安县的城镇综合节水水平属于中等级别,能满足初步控制目标。②预测惠安县的节水水平在 2025 年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在 2035年达到良好级别,各指标发展状况均满足福建省泉州市向惠安县下达的"三条红线"的要求标准。③基于可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较为全面地评价当地综合节水水平;采用 AHM-CRITIC 赋权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 AHM 赋权法和 CRITIC赋权法的优缺点,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城镇节水管控一体化长效机制,评判及预测城市综合节水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AHM-CRITIC赋权法城镇节水节水水平评价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魏怀斌李卓艺刘静贾玉玲...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用水安全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建设更为安全的水源地是新时期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水源地安全的定义,结合 CiteSpace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究当前水源地安全研究的热点趋势,提出涵盖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风险与应急、管理安全 4 个方面的评估框架;通过对关键文献指标频次分析和筛选补充,确定包含 14 个指标的评估体系。采用改进的 AHP-CRITIC 权重法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消除单一赋权的主观性。该评估体系体现了水源地安全的综合性和完备性,解决了评估侧重于水质等某一方面的单一性问题,可较好地诊断出水源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板桥水库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板桥水库安全评估结果为 90。78 分,处于安全水平(Ⅰ),其中水质安全和管理安全方面评估等级为安全(Ⅰ),供水安全和风险与应急方面评估等级为安全但存在较小风险(Ⅱ)。评估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说明该评估体系具有可靠性与实用性。

    水源地安全CiteSpace指标体系改进的AHP-CRITIC板桥水库

    高密度城区滨水空间生态服务能力评价

    席珺琳罗伟嶂袁建伟张会...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滨水空间对于维护高密度城区的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滨水空间生态服务能力评价中忽视居民感知的问题,以广州市越秀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句法模型、Fragstats、SolVES 模型等提取空间可达性、景观生态质量、居民感知等数据,通过双变量分析法筛选出与居民感知数据高度相关的变量,构建了基于居民感知的生态服务回归评价模型,并耦合年度植被加权模型对生态服务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基于居民满意度指数的回归方程筛选出的最优变量组合所建立的生态服务模型,能够反映出滨水空间生态要素供给和居民感知服务能力;②越秀区滨水空间生态服务能力等级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异质性特点;③耦合年度植被加权的综合服务等级从加权前的南高北低分布转变为中北高南部低分布,高低值的分布区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结果可为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滨水空间的规划选址与改善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滨水空间的生态宜居服务能力。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服务居民满意度空间句法

    基于多线性材料硬化的向量式有限元C型薄壁型钢屈曲分析

    孙子涵陈朝晖宋春草马文亮...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C型薄壁型钢在实际工程中较常见,在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曲失效。传统有限元法预测结构屈曲变形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案,但程序较烦琐。基于向量式有限元(VFIFE)方法编制了三角形壳单元的 For-tran计算程序。通过 Matlab软件编写前处理与后处理程序,将计算结果与经典的双曲壳屈曲计算结果对比,考察其正确性。考虑几何非线性问题与材料非线性问题,引入多线性材料硬化模型,计算了不同尺寸的 C型薄壁型钢在轴压荷载下的屈曲特性。根据位移-轴力曲线判断屈曲荷载,通过后处理程序绘制出屈曲发生后的变形,并与现有的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引入多线性材料硬化模型的向量式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结构屈曲荷载以及屈曲变形,为预测结构的屈曲变形提供一种新的、可靠参考。

    向量式有限元结构屈曲多线性材料硬化模型后屈曲

    基于双折减系数法与极限平衡法的顺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李小根盛济铭王静刘泓辰...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省布拖县龙潭乡冯家坪滑坡为例,利用 FLAC3D 软件设计了基于双折减系数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程序,应用"GIS-Rhino-FLAC3D"耦合技术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滑坡失稳过程中衰减速度和弱化程度的不同,以及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一种以黏聚力和摩擦力的衰减权重定义综合安全系数的双折减系数法,并采用极限平衡法作对比计算,研究分析了顺层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抗剪强度参数双折减程序可以得出安全系数云图,直观地反映滑坡安全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传统强度折减法相比,所提出的双折减系数法计算的滑动面分布范围和综合安全系数更精确,较极限平衡法误差更小,可以准确地反映滑坡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双折减系数法应用于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顺层滑坡极限平衡法双折减系数法GIS-Rhino-FLAC3D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