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农业科技
中南农业科技

邵华斌

月刊

hbxm87389001@163.com;hbxm@chinajournal.net.cn

027-87389001

430064

武汉武昌南湖瑶苑1号

中南农业科技/Journal South-Cent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0年,重点报道本省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刊物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养殖场家,突出实用,及时反映畜牧生产成绩、问题、措施及对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全省畜牧兽医科研、生产和教学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水溶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谢成俊王平孙振荣王镭...
    3-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生产提质增效,研究3种水溶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商品率的影响。以马铃薯希森6号为试验材料,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F0(不施水溶肥,对照)、F1(腐殖酸水溶肥)、F2(微生物水溶肥)、F3(中药水溶肥),测定不同水溶肥处理下马铃薯形态、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追施水溶肥能提高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并能增加产量与提高品质。以微生物水溶肥的表现最突出,较不施水溶肥株高增加5。23 cm,单株块茎数提高19。92%,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5。47%,商品率增加10。95%,产量提高27。13%、淀粉含量增加11。87%,维生素C含量增加16。08%。由此可知,微生物水溶肥不仅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品质,可作为当地灌溉追施的高效水溶肥。

    水溶肥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长发育产量品质

    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

    朱道奇张志华包鑫丰顾祝禹...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随县环潭镇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探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能调节土壤pH(2。46%~3。77%),降低土壤容重(1。44%~5。76%),提升土壤有机质(3。38%~9。41%)。土壤pH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时,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呈下降趋势,水稻产量较对照组增加了5。49%~9。91%。考虑施肥量与经济成本等综合因素,施用4 50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土壤调理剂效果较好。

    土壤改良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理化性质水稻产量

    新美洲星和麦甜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刘丰国代小军伍德春尚莉莉...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新肥料、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鄂中地区油菜(Brassica napus L。)上的使用效果,在湖北省荆门市展开对有机水溶肥新美洲星(抗逆剂)配合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麦甜)在油菜化肥减量增效及防治菌核病等方面的种植技术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水溶肥料新美洲星、麦甜、新美洲星配合麦甜施用均有助于油菜生长发育,可增加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从而促进油菜产量的增加;与传统模式相比,抗逆减肥、高效防病、高效防虫和综合集成模式油菜产量分别提高1。7%、11。3%、13。3%和14。6%;从菌核病发病率降幅看,从大到小依次为综合集成模式、高效防病模式、高效防虫模式、抗逆减肥模式;从病情指数来看,从小到大依次为综合集成模式、高效防病模式、抗逆减肥模式、高效防虫模式、传统模式,说明包衣处理、新美洲星或麦甜均能有效降低菌核病发病率;与传统模式相比,抗逆减肥、高效防病、高效防虫、综合集成模式每公顷纯收益可增加279。0、1 456。5、2 016。3、1 639。5元。综合可得,有机水溶肥新美洲星和杀菌剂麦甜的配合施用技术模式效果较好,可以在鄂中地区优质油菜种植上加大推广力度。

    油菜(BrassicanapusL.)新美洲星抗逆剂麦甜杀菌剂生长发育产量技术模式鄂中地区

    不结球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筛选及其保持系选育

    田俊卓李奇崔群香周亮...
    14-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多种不同基因型的可育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材料对2个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株进行授粉,根据F1代群体的育性表现,筛选出细胞质雄性不育株;对16个自交品系的纯度进行调查,各品系筛选出5个或10个典型植株对其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叶柄长、色泽等性状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纯度均不低于50%;1-5、3-31、2-16、2-61、1-79、华冠4的开展度、株高均较大;聚类结果显示,3-31、1-9、2-61、2-16和华冠4聚在第三类,品系间性状差异较小。1-5、1-79、3-31、2-61、1-26、2-11、2-25和1-98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0%,一致性好;16个自交品系叶色空间分布较叶柄色集中,说明品系间叶色差异较小;3-31、1-79、1-34-17、2-11、2-16、1-5和华冠4的叶色亮丽。综合分析,1-5、1-79、3-31和2-11色泽好,变异系数小,且纯度高,是选育保持系的优良品系;而华冠4和墩子黄既可以作保持系又可以作父本。3-31和华冠4的植株高大,分别适宜作为保持系和父本,用于选配高产的不结球白菜杂交组合。

    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Makino)细胞质雄性不育DH系保持系提纯

    玛瑙红樱桃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常嗯鸣王春艳陈九同涂珍杰...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玛瑙红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愈伤组织诱导率,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取单因素试验分别对0。1%HgCl2处理外植体的时间、NAA浓度和IBA浓度范围进行探究,再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的优化试验,筛选玛瑙红樱桃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0。1%HgCl2最佳处理时间为5 min,NAA浓度为0。35~0。65 mg/L,平均诱导率达73%,IBA浓度为0。20~0。40 mg/L,平均诱导率达67%;Box-Behnken响应面模型分析得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0。51 mg/L NAA+0。35 mg/L IBA,0。1%HgCl2 处理外植体时间为4。5 min,平均诱导率达95%。NAA与IBA配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玛瑙红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Lindl.)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NAAIBA响应面分析筛选

    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科文邓群仙李婉芝黄艳...
    23-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使用0、0。5、1。0、1。5、2。0 mg/L外源油菜素内酯预处理后,于-3℃条件下低温处理24 h,研究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使枇杷幼果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冻害指数升高至90。5,但随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0 mg/L相比,枇杷幼果的SOD、POD、CAT、APX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在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均与其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可以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枇杷幼果的耐寒性,并在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 mg/L时枇杷幼果的耐寒性最佳。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幼果油菜素内酯低温胁迫抗氧化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冻害

    火龙果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谢宇星郭祁毕欢博王复标...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磷菌能使难溶性的矿质磷成为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游离态磷,为了得到高效解磷菌株,通过平板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筛选了2株具有较强解磷性能的细菌,观察分析2株菌种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发现,菌落的形态是淡黄色不透明状,呈现不规则形状,菌落表面较为湿润、不黏稠以及平滑。芽孢经过染色后,在油镜的镜检下可以发现有深色的芽孢。该菌株能吸收利用葡萄糖、蔗糖等多种糖类,同时也能够分解淀粉,但是不能分解纤维素;明胶内部没有明显液化,硝酸盐还原试验中为阳性反应,小倒管内无明显气泡出现。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这2个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火龙果[Hylocereusundatus(Haw.)Britt.etRose]根际高效解磷菌筛选

    测序比对基因突变位点与修水黄羽乌鸡卷羽性状的关联性

    张危红魏岳康昭风谢金防...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修水黄羽乌鸡羽毛外卷遗传机制,对基础群进行系统选育,且通过测序寻找与卷羽性状相关的位点。结果表明,在修水黄羽乌鸡群体中,部分个体在出壳10日龄后逐渐显现羽毛外卷的性状,通过测序对比,在E22C19W28_E50C23区域KRT75基因的上游序列上检测到1处碱基突变,发现单核苷酸多态位点(G>T)与卷羽性状极显著相关(P<0。001)。

    修水黄羽乌鸡卷羽性状基因突变测序比对位点关联性

    优质黄芪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特征分析

    高巍王志强刘鸣
    35-3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外观性状比对和药效成分含量测定,探究优质黄芪的整体质量特征。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结合外观性状、规格等级综合分析评价黄芪质量。结果表明,商品规格等级越高,黄芪甲苷含量越低,黄芪皮部黄芪甲苷含量是木质部的7。6~13。8倍;黄芪枯朽空心部位黄芪甲苷含量较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芪中分布较均匀,不随等级和规格变化而变化。由此可知,黄芪商品等级的优质与药效指标成分优质不统一,单以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苷2个指标成分代表黄芪质量存在一定局限性,黄芪质量应综合考虑栽植方式、生长年限、产地加工和规格等级;直播多年生黄芪在外观性状上更符合优质黄芪特征。

    优质黄芪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外观性状内在质量

    超微乌梅粉体提高再造烟叶香气成分的种类及总量

    吴建霖张文军陈宇超周俊...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南地区以梅子为代表的特色香吃味植物资源利用率低及功能型再造烟叶产品开发方式单一的问题。通过制备及筛选超微乌梅粉体,并应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液中,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乌梅样品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并对比分析了乌梅风格特征再造烟叶试验样及未加乌梅的再造烟叶对照样的挥发性致香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乌梅单体样品中共检测到57种香气成分,总量为175。414 μg/g;未加乌梅超微粉的再造烟叶对照样中共检测到73种香气成分,总量为58。776 μg/g;乌梅再造烟叶试验样中共检测到83种香气成分,总量为99。024 μg/g。经超微乌梅粉体添加后的再造烟叶挥发性致香成分如醛类、醇类、烯类等含量都有明显的上升,共检测得到香气成分种类较对照样增加13。70%,香气成分总量较对照样增加68。48%。

    乌梅超微粉体再造烟叶香气成分种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