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孟庆仁

月刊

1006-6233

hbyxzzs@heinfo.net;hbyxbjb@heinfo.net

0314-2155002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翠桥路河北医学杂志社

河北医学/Journal Hebei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入编中国期刊网,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辟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BV感染Jurkat T细胞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转录组分析

    时瑞柴文佳桂晋刚王微...
    1999-2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EBV刺激过表达CD21 的Jurkat T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EBV感染T细胞的机制。方法:经过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CD21,再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 CD21 基因插入到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上,使其在Jurkat 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通过EBV刺激过表达CD21 的Jurkat T细胞(EBV-LV-Jurkat),然后与未经处理的Jurkat T细胞和仅经过慢病毒感染的 Jurkat T 细胞(LV-Jurkat)均进行普通转录组测序,并对EBV-LV-Jurkat T 与LV-Jurkat T这两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EBV感染过表达CD21 的Jurkat T细胞(EBV-LV-Jurkat T)与过表达 CD21 的 Jurkat T细胞(LV-Jurkat T)差异表达基因(DEGs)GO 富集分析发现,其中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 MAP激酶酪氨酸磷酸酶活性信号通路,其相关基因DUSP1、DUSP10、DUSP5、DUSP8 等被显著富集。对 EBV-LV-Jurkat T与LV-Jurkat T的DEGs进行KEGG 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多种与 EBV 感染 B 细胞之后相似的细胞通路以及分子主要富集于MAPK、IL-17、HIF-1、NF-κB 与 PI3K/AKT 等信号通路,以及免疫反应系统相关基因也被显著富集。结论:成功构建了CD21 过表达的Jurkat T 细胞模型,并通过转录组测序揭示了EBV刺激能够显著上调MAPK信号通路。这为进一步探索EBV感染T细胞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初步数据。

    EB病毒基因克隆CD21基因转录组测序慢病毒载体

    尿酸联合炎症指标对冠心病冠脉血流储备和MACE的预测价值

    宋明哲朱王亮李建飞许志茹...
    2005-2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联合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dNLR)对冠状动脉疾病(CAD)冠脉血流储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年12 月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323 名稳定型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NLR定义为中性粒细胞计数/(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数)。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定量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本研究的终点是MACE,包括全因死亡率和随访期间严重心力衰竭的再次住院。结果: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dNLR、SUA、FFR≤0。92 的例数显著更高(P<0。05),和FFR显著降低(P<0。05)。SUA(HR=1。886,95%CI=1。545~2。303)、dNLR(HR=1。479,95%CI=1。241~1。762)、FFR≤0。92(HR=3。208,95%CI=1。468~7。010)是CAD患者发生MACE 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SUA与FFR呈显著负相关性(r=-0。163,P=0。003)。SUA、dNLR 组合具有最大的预测接受PCI的CAD患者MACE能力,AUC为0。908,灵敏度为 96。7%,特异度为 79。9%。根据 ROC 曲线确定SUA、dNLR的最佳临界值分为亚组1(n=180)、亚组2(n=116)、亚组3(n=27),各亚组分别有1例、13 例、16 例发生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9。4%、88。8%、4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从亚组1 到亚组 3 的 MACE 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og Rank(Mantel-Cox)=94。912,P<0。001)。结论:在接受PCI的CAD患者中,dNLR和SUA增加与MACE风险高独立相关,并强调了二者联合应用作为识别CAD患者的长期MACE的潜在临床效用。

    尿酸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冠状动脉疾病血流储备分数

    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IL-6 IL-17水平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谢永俊穆永保张雁张明金...
    2011-2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complex anal fistula,CA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 2021年1 月至2023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30 例高位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研究对象分为对切组(行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n=68)和传统组(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n=62)。比较对切组和传统组治疗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手术前与手术 1 周后创面症状评分、IL-6 与 IL-17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3 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切组和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98。53%vs9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切组术后创面愈合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创面症状评分均降低,且对切组降低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IL-6 与IL-17 水平均降低,且对切组降低幅度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AMCP、ARP 均下降,且对切组下降幅度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切组和传统组尿潴留发生率(1。47%vs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切松紧高挂术同传统术式都具备良好的治疗高位CAF效果,两种术式均具备较高安全性,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对肛门括约肌的影响。但与传统术式相比,对切松紧高挂术可显著性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创面相关症状恢复,下调机体炎症水平,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可为治疗高位CAF的首选术式。

    对切松紧高挂术高位复杂性肛瘘传统切开挂线术创面愈合炎症

    血清IL-23 UCH-L1 miR-424与足月新生儿HIE病情程度的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

    张娟李翔余珊肖洪...
    2017-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3(IL-23)、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微小 RNA-424(miR-424)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程度的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足月HIE患儿105 例作为HIE组,根据HIE分度标准分为轻度患儿(37 例)、中度患儿(43 例)及重度患儿(25 例),另选取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 105 例作为对照组。于所有受试者入组1d内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3、UCH-L1 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RT-PCR)法检测miR-424 水平,比较 HIE 组和对照组血清 IL-23、UCH-L1、miR-424 水平,分析血清IL-23、UCH-L1、miR-424 与HIE病情程度的关系。对HIE组随访1 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IL-23、UCH-L1、miR-424,分析血清IL-23、UCH-L1、miR-424 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IE组血清IL-23(68。67±21。29)ng/L、UCH-L1(1。98±0。63)ng/mL高于对照组(30。06±6。13)ng/L、(0。75±0。24)ng/mL,miR-424(1。98±0。63)低于对照组(1。02±0。11)(P<0。05);重度患儿血清IL-23(95。21±21。08)ng/L、UCH-L1(2。42±0。46)ng/mL高于中度患儿(70。49±18。13)ng/L、(2。01±0。40)ng/mL、轻度患儿(48。62±14。72)ng/L、(1。65±0。34)ng/mL,中度患儿高于轻度患儿,miR-424(0。53±0。10)低于中度患儿(0。70±0。12)、轻度患儿(0。84±0。16),中度患儿低于轻度患儿(P<0。05);血清IL-23、UCH-L1 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miR-424 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随访1 年,失访1 例。104 例患儿中预后良好 82 例,预后不良 22 例。预后不良组出生 1min Apgar 评分、5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病情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23(94。41±20。35)ng/L、UCH-L1(2。46±0。62)ng/mL高于预后良好组(61。76±18。74)ng/L、(1。84±0。49)ng/mL,miR-424(0。51±0。16)低于预后良好组(0。75±0。20)(P<0。05);偏相关性分析,控制其他因素后,血清IL-23、UCH-L1、miR-424 与足月HIE患儿预后情况显著相关(P<0。05);血清IL-23、UCH-L1、miR-424 预测足月HIE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815、0。792、0。806;联合预测的AUC 为 0。913,敏感度为81。82%,特异度为86。59%,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结论:血清IL-23、UCH-L1、miR-424 与足月新生儿HIE病情程度显著相关,对预后具有独立预测能力,联合预测价值更可靠。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白介素-23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微小RNA-424

    TNF-α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顾鑫童李凯周庆
    2023-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HVR)术后肺部感染与 TNF-α 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HVR)术后患者 80 例,依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有肺部感染组(30 例)、无肺部感染组(50 例)两组。结果:肺部感染组患者 30例共检出病原菌43 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2。7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0。9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5。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95%;最后为真菌,占11。63%,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 9。30%。有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比例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长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有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TNF-α 基因 rs1800629 位点的基因分型 GG 比例、等位基因频率G比例均低于无肺部感染组,GA、AA比例、A比例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ICU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TNF-α 基因 rs1800629 位点 AA(P<0。05)。结论:HVR术后肺部感染与TNF-α基因多态性有显著的相关性,后者是前者的易感因素。

    心脏瓣膜置换术肺部感染病原菌TNF-α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血清NOX4 MUC1表达水平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及随访1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研究

    陆珏蔡梦娇张莹冰
    2028-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4(NOX4)、黏蛋白 1(MUC1)表达水平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疗效及随访1 年总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02 例Ⅲ期NSCLC患者,均进行放疗干预,并在放疗前检测血清NOX4、MUC1 水平,另选择51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血清NOX4、MUC1 水平,以及放疗前不同临床特征的Ⅲ期NSCLC患者血清NOX4、MUC1 水平。根据放疗效果将Ⅲ期NSCLC 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对比两组血清NOX4、MUC1 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以中位血清NOX4、MUC1 水平为界,比较不同血清 NOX4、MUC1 水平的患者 1 年总生存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Ⅲ期NSCLC患者1 年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 组血清 NOX4、MUC1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型的Ⅲ期 NSCLC 患者血清NOX4、MUC1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102 例Ⅲ期NSCLC患者放疗结果显示,疗效良好组例数为55 例,疗效不佳组例数为47 例。疗效良好组血清 NOX4、MUC1 水平低于疗效不佳组(P<0。05)。高水平NOX4 组患者1 年总生存率低于低水平NOX4 组(P<0。05),高水平MUC1 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低于低水平 MUC1 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NOX4、MUC1 水平是Ⅲ期NSCLC患者放疗后 1 年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Ⅲ期 NSCLC 患者血清NOX4、MUC1 表达水平与其放疗疗效及随访 1 年总生存率有关,检测血清 NOX4、MUC1 水平有利于辅助评估患者放疗疗效和早期预后生存情况。

    非小细胞肺癌Ⅲ期放疗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黏蛋白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病毒DNA载量与肝功能损害关系研究

    路璐姜丽娜王颖慧丁瑛雪...
    2033-2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 年2 月至2023 年3 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确诊的126 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IM组),另选同期 50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 IM 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根据是否发生肝功能损坏将IM组患儿分为肝损害组(76 例)和非肝损害组(50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水平。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评估 EBV-D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EBV-DNA载量和肝功能指标对肝功能损害的预测能力。结果:IM组患儿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肝损害组患儿ALT、AST、TBIL水平和EBV-DNA 载量均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BV-DNA载量与ALT(r=0。652,P<0。05)、AST(r=0。628,P<0。05)、和 TBIL(r=0。634,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AST、TBIL和EBV-DNA载量升高均是导致IM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EBV-DNA载量、ALT、AST和TBIL单独预测肝功能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30、0。821、0。681,而联合预测的AUC 为 0。962,灵敏度为 0。908,特异度为 0。920。结论:IM患儿EBV-DNA载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其中高载量组患儿的肝功能受损风险较高,提示在临床管理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减轻肝损伤的风险。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肝功能损害

    LYR铁蛋白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转归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

    雷庆龄林云碧黄体龙宋春艳...
    2038-2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循环淋巴细胞比例(LYR)、铁蛋白、游离乳酸脱氢酶(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情转归的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12 月收治的 89 例初诊儿童 APL 患者,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CR)组、非 CR 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YR、铁蛋白、S-LDH水平,分析 LYR、铁蛋白、S-LDH 与病情转归的净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LYR、铁蛋白、S-LDH 预测病情转归的价值,并分析不同 LYR、铁蛋白、S-LDH 表达水平对病情转归的影响。结果:非 CR 组 LYR 低于 CR 组,铁蛋白、S-LDH 高于 CR 组(P<0。05);LYR、铁蛋白、S-LDH与病情转归显著相关(P<0。05),三者的净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25、0。860、0。812;LYR、铁蛋白、S-LDH预测病情转归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34。12、261。22、511。39,AUC 分别为 0。779、0。802、0。797;OR危险度分析,LYR、铁蛋白、S-LDH高表达患者非CR的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 0。120、12。783、9。579倍;LYR、铁蛋白、S-LDH联合预测非CR的AUC为0。916(95%CI:0。838-0。964),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3。10%。结论:LYR、铁蛋白、S-LDH水平与APL患者病情转归密切相关,为临床早期评估预测APL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循环淋巴细胞比例铁蛋白游离乳酸脱氢酶

    学龄前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及与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的关系分析

    毛华赵晓媛孙欢欣马杜婷...
    2043-2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及与肺表面活性蛋白(S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3 年10 月在本院确诊的 112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组),根据哮喘发作频率分为高频组(n=52)和低频组(n=60)。纳入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的60 例同龄儿童为对照组。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高频组与低频组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 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 D(SP-D)水平,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评估哮喘发作情况与SP 水平及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并绘制ROC 曲线分析SP 对哮喘发作情况的预测能力。结果:疾病组SP-A、SP-D水平高于对照组,AC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与低频组相比,高频组SP-A、SP-D水平明显升高(P<0。05),FEV1、FVC及FEV1/FVC比值降低(P<0。05),ACT评分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P-A、SP-D、FEV1、FVC 及 FEV1/FVC 与哮喘发作频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A、SP-D是哮喘发作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P-A、SP-D单独预测哮喘发作情况的 AUC 为 0。784、0。816(P<0。05)。而 SP 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 0。950(P<0。05)。结论:学龄前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发作频率与SP 水平密切相关,SP 水平可作为哮喘发作频率的预测指标,肺功能指标可用于评估患儿的呼吸功能状态,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

    支气管哮喘学龄前期肺表面活性蛋白哮喘发作生物标志物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SAA PCT和FN RB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王良慧马娣殷俊李宇婷...
    2049-2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降钙素原(PCT)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4 月至2024 年4 月于本院收治的85 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25 例)。比较两组入院后血液指标[PCT、SAA、RBP、血红蛋白(Hb)、纤维结合蛋白(FN)、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β2 微球蛋白]水平,血细胞[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水平、血气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HCO3-)、碱剩余值(BE)、血乳酸浓度(Lac)]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相关血液指标和 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情况的血液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 PCT、SAA、IL-6、hs-CRP、RBP 和 β2 微球蛋白水平均较预后良好组更高,ALB和FN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更低(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 Ⅱ评分更高(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 PCT、SAA 和 RBP 水平均与 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FN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 PCT、SAA、FN 和RBP 均是老年影响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 PCT(AUC=0。819)、SAA(AUC=0。775)、FN(AUC=0。792)和RBP(AUC=0。736)均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血SAA、PCT、RBP 水平越高,FN水平越低,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且上述四指标均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肺炎血液指标老年病情严重程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