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孟庆仁

月刊

1006-6233

hbyxzzs@heinfo.net;hbyxbjb@heinfo.net

0314-2155002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翠桥路河北医学杂志社

河北医学/Journal Hebei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入编中国期刊网,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辟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与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喻露兰智新周与华梅道菊...
    640-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 年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6 例SAP 患者。在住院后第1、3 和7 天获得血清SF水平,并根据第1 天血清SF水平是否大于275ng/mL将患者人群分为两组:SF水平升高组(n=36)和SF水平正常组(n=40)。分析SF水平与CRP 水平、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 SAP 患者的能力。结果:与 SF 水平正常组相比,SF 水平升高组第 1、7 天 A-PACHEⅡ评分、第7 天CTSI评分、第1、3、7 天SF水平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第1 天SF水平与第1、7 天APACHEⅡ评分,第1、7 天CTSI评分和第7 天CRP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6、0。495、0。269、0。582、0。362,均P<0。05)。在Cox生存分析中,病因、第1 天SF水平、第7 天CTSI评分、持续性器官衰竭是与SAP 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第1 天SF水平对SAP 患者的死亡具有最高预测能力(AUC=0。851),显著高于同期的 APACHEⅡ评分(AUC=0。630)和CTSI评分(AUC=0。693)。结论:早期SF水平升高与 SAP 不良预后有关,并可作为患者死亡的潜在预测因子。

    血清铁蛋白重症胰腺炎临床预后铁死亡

    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马晓丹刘洋吴云高宇洁...
    646-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年1 月至 2023 年 6 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09 例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根据分娩结局进行分组,阴道分娩成功组78 例,失败组31 例。比较两组孕妇基线资料及妊娠晚期肌层厚度差异,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疤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与疤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产前胎儿评估体重、是否临产入院及文化程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为疤痕子宫再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产前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预测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69、0。691、0。67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06,显著高于单独指标(Z=2。885、3。604、3。296,P =0。004、<0。001、0。001),敏感度为 90。32%,特异度为 61。54%。结论:产前 BMI、宫颈 Bishop 评分和肌层厚度为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阴道分娩结局的预测指标。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影响因素产前体质量指数肌层厚度

    体积>80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尖部收切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彭强王定勇田峰王魏龙...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体积>80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术中应用尖部收切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196 例我院体积>80mL、择期手术的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98,采用TUPKP 术中应用尖部收切法),常规组(n=98,采用常规TUPKP 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逼尿肌稳定性相关指标、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逼尿肌压力、初始尿意容量、排尿后残尿量以及最大尿意容量各自较术前相比皆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上述指标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研究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等级优于常规组(P<0。05),且时间与前列腺症状分级的交互项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维度较术前均升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维度差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2。04%,低于常规组的 9。18%(P<0。05)。结论:TUPKP术中应用尖部收切法治疗体积>80mL的BPH患者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体积>80mL尖部收切法

    两种激光治疗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的临床研究

    杨伊帆杨素艳薛磊曹敏娜...
    656-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研2 种激光方法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间由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门诊确诊的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患儿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 595nm 脉冲染料激光组,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组,每组30 例。对患儿的治疗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随访得知,595nm组较CO2 组治疗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多次治疗后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5nm组较CO2 组不良反应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12 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及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的治疗中均效果显著,各有优缺点,可根据病灶特点及患儿要求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研究

    李娟王利丽杨林
    660-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方法:选自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LN患者40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LN分为六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为Ⅱ+Ⅴ型、Ⅲ+Ⅴ型、Ⅳ+Ⅴ型。分析LN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关系,LN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关系,LN活动性评分与病理类型的关系,LN 病理活动指数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LN患者406 例中,以肾脏首发型 273 例占比最高,为 67。24%,Ⅱ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高于Ⅲ型(P<0。05);无症状型Ⅱ型高于Ⅳ型、Ⅴ型和复合型(P<0。05);肾炎综合征Ⅲ型高于Ⅳ型(P<0。05);Ⅳ型、Ⅴ型和复合型肾病综合征高于Ⅱ型(P<0。05);Ⅳ型肾功能不全高于Ⅱ型(P<0。05)。Ⅳ型和复合型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Ⅳ型血尿高于其它类型(P<0。05);Ⅴ型、Ⅳ型和复合型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Ⅳ型血肌酐高于其它类型(P<0。05);Ⅳ型贫血高于其它类型(P<0。05);不同病理类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抗 ds-DNA抗体阳性率中以Ⅴ型最低、Ⅳ型最高;低 C3 检出率中,Ⅳ型高于其它类型(P<0。05);低 C3 和低C4 检出率中,Ⅴ型低于其它类型(P<0。05)。相比于其他类型,Ⅳ型AI和SLEDAI评分最高(P<0。05);相比于其他类型,复合型 CI 评分最高(P<0。05)。AI 与血小板计数、C3、C4 呈线性负相关,与 24Upro、SLEDAI呈线性正相关(P<0。05);肌酐与AI、C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殖型是LN常见病理类型,且最常见为Ⅳ型;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相关,值得临床借鉴。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

    超声"四切面"法联合妊娠中期产妇血清Freeβ-hCG和uE3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

    李博张欢欢曲东辉王锟...
    66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四切面"法联合妊娠中期孕妇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雌三醇(uE3)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20 年 1 月到2021 年6 月我院行妊娠中期CHD筛查的孕妇97 例,检测孕妇血清 Freeβ-hCG 和 uE3 水平,采用超声"四切面"法筛查CHD,分析超声"四切面"法联合血清Freeβ-hCG和uE3 水平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97 例孕妇随访确诊为严重CHD 9 例(9/97,9。28%);超声"四切面"法检查提示高危胎儿 25 例,其中4 例确诊为严重CHD(4/25,16。00%);孕妇血清学检测提示高危胎儿 36 例,其中 6 例最终确诊为严重CHD(6/36,16。67%);超声"四切面"法联合孕妇血清学检测提示高危胎儿 9 例,其中 5 例确诊为严重CHD(5/9,55。56%)。超声"四切面"法筛查严重CH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6。00%、93。51%、74。51%、44。44%和77。22%。孕妇血清Freeβ-hCG和uE3 水平筛查严重CH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6%、95。31%、92。08%、66。67%和64。00%,;二者联合筛查严重 CHD 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5。56%、95。65%、92。08%、55。56%和91。09%。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情况高于单一检测方法(P<0。05)。结论:超声"四切面"法对妊娠中期孕妇筛查严重CH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孕妇血清Freeβ-hCG和uE3 水平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四切面"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三醇先天性心脏病

    不同体质指数女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志安边树伟李洋李明...
    669-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体质指数(BMI)女性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更精准的治疗和管理 FMS 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FMS女性患者120 例,根据BMI分A、B两组,其中A组BMI≤24(n=66)、B 组BMI>24(n=54)。比较两组FMS患者生存质量、疼痛、疲劳、焦虑抑郁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FMS 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危险因素与 SF-36 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心理健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VAS、FSS及HAD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AS、FSS及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BMI 与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呈负相关(P<0。05),FSS 评分与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负相关(P<0。05),HADS与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FSS及HADS评分是影响FMS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BMI女性FMS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高 BMI 会降低 FMS 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 FMS 患者疼痛、疲劳、焦虑和抑郁程度,且BMI、FSS及HADS评分是影响FMS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

    纤维肌痛综合征体质指数生活质量

    肛门整复术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旭渊罗仕云李文忠李毅...
    674-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肛门整复术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在多发性混合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3 年3 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多发性混合痔患者 112 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n=47)和联合组(肛门整复术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n=65)。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评估两组疗效及手术后肛门疼痛程度;比较手术前后肛门光滑度、肛缘水肿程度及便血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住院时间短于改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例数多于改良组(P<0。05)。术后随时间变化,两组 VAS 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联合组术后 1、3、5d 的VAS评分均低于改良组(P<0。05)。术后3d联合组肛门光滑度、肛缘水肿度和便血评分均低于改良组,且差值均高于改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组(P<0。05)。结论:多发性混合痔患者予以肛门整复术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疗效较好,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光滑度、肛缘水肿度,减少便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肛门整复术改良外剥内扎术多发性混合痔疗效并发症

    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陈卓张双双郭仁伟
    679-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 年 3月至2023 年3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3 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3 例患者中,男性占 63。11%,女性占 36。89%;平均年龄为(52。36±10。73)岁,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2。15±0。89)cm;肿瘤位置,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占 20。39%、50。49%、29。13%;胃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占 37。86%、43。69%、18。45%;Lauren分型,间质型、腺癌型分别占49。51%、50。49%;TNM 分期,ⅠA 期、ⅠB 期分别占 69。90%、30。10%;根据内镜分型,103 例患者中Ⅰ型15 例(14。56%),Ⅱ型64 例(62。14%),Ⅲ型 24 例(23。30%),不同内镜分型肿瘤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型与Ⅱ型、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2),Ⅱ型与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不同内镜分型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型低于Ⅱ型、Ⅲ型(P =0。028、0。015),Ⅱ型低于Ⅲ型(P =0。036)。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早期胃癌内镜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谷氨酰胺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IL-6 TNF-α和i-FABP水平的影响

    孙诗琦朴倩
    68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谷氨酰胺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IL-6、TNFα、i-FABP 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采集自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患儿 100 例,根据患儿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 50)与对照组(n= 50)。观察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谷氨酰胺治疗。记录并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炎症反应、i-FABP、免疫球蛋白水平,肠道菌群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i-FABP、IgA、IgM、IgG水平以及粪便标本内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7d后血清IL-6、TNF-α 及i-FABP 水平均下降,IgA、IgM、IgG水平、粪便标本中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TNF-α、i-FABP、IgA、IgM、IgG水平、粪便标本中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个月,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谷氨酰胺基础上联合促红细胞生长素可有效提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 i-FABP 水平,促进早产儿肠道菌群稳定,增强患儿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谷氨酰胺促红细胞生成素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