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GGF1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研究

    李蓉姚国敏周凌霄闫瑾...
    3365-3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MECs)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AGGF1组和AMPK信号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AGGF1组,对照组细胞在M199培养基中培养,AGGF1组细胞在M199培养基中加入0.5μg/ml AGGF1进行培养,Compound C+AGGF1组在M199培养基中加入5μmol/L Compound C及0.5μg/ml AGGF1进行培养.培养48 h,分别采用Transwell及Matrige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自噬关键信号通路蛋白AMPK、mTOR和ULK1的表达,采用可表达GFP-LC3B融合蛋白的质粒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自噬的变化.结果 AGGF1组中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ompound C+AGGF1组(均P<0.001),Compound C+AGGF1组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AGGF1组和Compound C+AGGF1组细胞中的AMPK、mTOR和ULK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GGF1组细胞中p-AMPK和p-ULK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ompound C+AGG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GGF1组细胞中p-mTO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ompound C+AGG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pound C+AGGF1组的p-AMPK和p-ULK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Compound C+AGGF1组的p-mTO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细胞中出现较弱的GFP-LC3B绿色荧光,AGGF1组绿色荧光明显强于对照组和Compound C+AGGF1组,自噬增强(P<0.001);Compound C+AGGF1组的绿色荧光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AGGF1通过激活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

    AGGF1自噬AMPK-mTOR-ULK1血管生成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芦笋皂苷调控circ_0001361/miR-136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程琳张刚
    3370-3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芦笋皂苷是否通过调控circ_0001361/miR-136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方法 将结肠癌SW1116细胞分为对照组、芦笋皂苷L、M、H组(芦笋皂苷浓度分别为45 mg/L、90 mg/L、180 mg/L)、si-NC组(转染si-NC)、si-circ_0001361组(转染si-circ_0001361)、芦笋皂苷H+pcDNA组(芦笋皂苷180 mg/L+转染pcDNA)、芦笋皂苷H+pcDNA-circ_0001361组(芦笋皂苷180 mg/L+转染pcDNA-circ_0001361).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SW1116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qRT-PCR检测circ_0001361和miR-136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circ_0001361和miR-136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芦笋皂苷L组、芦笋皂苷M组、芦笋皂苷H组SW1116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miR-136表达量逐渐增加,克隆数、Bcl-2蛋白、circ_0001361表达量逐渐减少(P<0.05),且芦笋皂苷L组、芦笋皂苷M组、芦笋皂苷H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circ_0001361后,si-circ_0001361组SW1116细胞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较si-NC组增加,克隆数、Bcl-2蛋白表达量较si-NC组降低(P<0.05).circ_0001361靶向调控miR-136的表达.芦笋皂苷H+pcDNA-circ_0001361组SW1116细胞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低于芦笋皂苷H+pcDNA组,克隆数、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芦笋皂苷H+pcDNA组(P<0.05).结论 芦笋皂苷通过下调circ_0001361靶向miR-136,抑制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

    结肠癌芦笋皂苷增殖凋亡circ_0001361miR-136

    鉴定并验证KIF20B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影响

    赵静王雅卓王润芳李娜...
    3375-3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KIF20B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早期预测并进行验证.方法 使用在GEO数据库中3个含有HGSOC微阵列数据集中鉴定出了17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MCODE插件筛选出了22个核心基因.使用R语言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核心基因的鉴定,并对与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KIF20B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和分子相关性分析,最后实验验证KIF20B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TIMER数据库中TCGA数据集挖掘结果及分子相关性分析提示HGSOC中高表达的核心基因KIF20B的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UC为0.875.KIF20B的表达与B细胞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CD4+T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KIF20B与BIRC5及BCL2A1的表达密切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在HGSOC患者中KIF20B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OSE患者(P<0.05).结论 KIF20B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卵巢癌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作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及参与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卵巢癌的增殖侵袭.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生信分析生存预后免疫微环境

    白花丹素调控锌指E盒结合ZEB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赵维波孔令甲敬长春
    3380-3383,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花丹素通过调控锌指E盒结合蛋白1(ZEB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浓度为0、1、2、5μmol/L白花丹素处理SW480细胞,记为白花丹素0、1、2、5 mmol/L组,将si-NC和si-ZEB1按照脂质体法转染至SW480细胞,记为si-NC组和si-ZEB1组;将vector和ZEB1转染至SW480细胞后,经过5μmol/L白花丹素进行处理,记为白花丹素+vector组和白花丹素+ZEB1组.然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Ki67、p21、Bax、Bcl-2和ZEB1蛋白表达;qRT-PCR检测ZEB1 mRNA表达.结果 随着白花丹素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Ki67蛋白表达、Bcl-2蛋白表达、ZEB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21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显著、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i-NC组比较,si-ZEB1组内ZEB1 mRNA和蛋白表达、Ki6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p2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i-NC组比较,si-ZEB1组内细胞凋亡率(早期、晚期凋亡)显著增加,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白花丹素+vector组比较,白花丹素+ZEB1组内ZEB1 mRNA和蛋白表达、Ki67、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2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白花丹素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ZEB1的表达有关.

    白花丹素ZEB1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Socs3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张志梅费雯婕齐翠娟潘新艳...
    3384-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Socs3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筛选初发2型糖尿病(T2DM)110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单纯饮食控制+运动组55例(T2DM组),和在注意饮食运动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55例(T2DM+MET组).另选同期体检正常者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型糖尿病组FBG、HbA1c、BMI、TG、TC、HDL-C、LDL-C、TNF-α、IL-6、CRP、MCP-1及SOCS3水平,明确Socs3及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胰岛素抵抗独立危险因素,并观察二甲双胍干预后上述糖脂代谢、Socs3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T2DM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比NC组BMI、TC、TG、LDL-C、HbA1c、FBG、HOMA-IR、Socs3、CRP、IL-6、TNF-α、MCP-1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及炎性因子CRP、IL-6、TNF-α、MCP-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矫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Socs3、TNF-α、TG、LDL-C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甲双胍治疗前2组年龄、HbA1c、BMI、病程、TC、TG、Socs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与T2DM饮食运动组比较,T2DM饮食运动+MET组BMI、HbA1c、TC、TG、Socs3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前2组2型糖尿病受试者CRP、IL-6、TNF-α、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与T2DM饮食运动组比较,T2DM饮食运动+MET组IL-6、TNF-α、MCP-1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降低血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

    AQP1、miR-3195、PINCH-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陶维平李琴李湘胜
    3389-3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微小RNA-3195(miR-3195)、PINCH-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1例喉癌患者,对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定量PCR检测AQP1、miR-3195、PINCH-1表达,对比不同病理特征喉癌组织中AQP1、miR-3195、PINCH-1表达情况,分析AQP1、miR-3195、PINCH-1表达在喉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 喉癌患者癌组织中AQP1、PINCH-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3195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程度患者AQP1、PINCH-1表达高于高分化程度患者,miR-3195表达低于高分化程度患者(P<0.05);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期患者AQP1、PINCH-1表达低于T3~T4期患者,miR-3195表达高于T3~T4期患者(P<0.05);TMN分期为Ⅰ~Ⅱ期患者AQP1、PINCH-1表达低于Ⅲ~Ⅳ患者,miR-3195表达高于Ⅲ~Ⅳ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AQP1、PINCH-1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miR-3195表达低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AQP1、miR-3195、PINCH-1联合检测对喉癌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检测.喉癌组织中AQP1、miR-3195呈负相关(r=-0.476,P=0.001);AQP1、PINCH-1呈负相关(r=-0.645,P=0.001);miR-3195、PINCH-1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 AQP1、miR-3195、PINCH-1在喉癌中的表达出现异常,且AQP1、miR-3195、PINCH-1表达变化与喉癌患者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三者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共同参与喉癌的发展过程.

    喉癌癌组织水通道蛋白1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评价

    魏静然杜文军芦慧雅刘丽爽...
    3393-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吞咽障碍现状,并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CI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接受治疗的120例CI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历单双号分组,将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n=60),将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采取rTMS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舌压(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及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障碍恢复情况[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结果 干预4周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所降低,观察组1级、2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干预前,舌压持续时间长于干预前,观察组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压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VFSS、FOIS高于干预前,PAS低于干预前,观察组VFSS、FOIS高于对照组,P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CI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降低吞咽后误吸风险,改善吞咽情况.

    脑梗死吞咽障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表面肌电图

    体检人群不同部位体成分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张玉舰贾晓娇马宁王菲...
    3397-3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不同部位体成分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受试者306例,依据体重指数(BMI)水平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107)、超重组(n=120)和肥胖组(n=79).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2组脂肪质量、肌肉质量、骨矿盐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等.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肥胖指标、血压、股骨颈骨密度、脂肪质量、肌肉质量、骨矿盐质量、上肢脂肪质量、大腿脂肪质量、躯干脂肪质量、大腿脂肪质量/总脂肪质量及躯干脂肪质量/总脂肪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腰围、颈围、上臂围、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质量、骨矿盐质量等呈正相关(P<0.05),与大腿脂肪质量/总脂肪质量(%)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体成分相比,脂肪质量、肌肉质量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更显著(P<0.01).结论 体成分与肥胖指标相关,不同BMI人群体成分不同;不同体成分指标与各肥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有差异.

    体成分肥胖指标体质指数

    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黄宗权彭金辉
    3401-3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比较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医院接受THA治疗的189例老年FN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治疗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将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治疗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采用PSM法对2组患者按照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1,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Garden分型、病程情况,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比较匹配后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HHS)评估],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SM法匹配后,A组与B组各49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间所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B组,A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HHS评分均提高,且A组较B组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与常规后外侧入路THA治疗老年FNF患者均有较好治疗效果及较高安全性,且相较于常规后外侧入路,DAA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其下床活动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但DAA手术时间较长,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方式.

    股骨颈骨折倾向性评分匹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直接前侧入路髋关节功能

    DWI联合常规MRI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腰椎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孙海燕李荣品吴亚兰焦祺...
    3405-3408,3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腰椎MRI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经临床骨髓穿刺细胞学确诊的初发白血病儿童51例为研究组,相应年龄组正常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根据T1WI像分析腰2~4椎体信号类型,同时测量椎体T1信号强度(ST1)、T2信号强度(ST2)、STIR信号强度(SSTIR)、DWI信号强度(SDWI)及ADC值,比较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研究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骨髓原幼细胞百分比(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白血病腰椎椎体信号以I型弥漫性低信号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急性白血病组各测量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ST1、ST2在两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19),≥6岁组高于0~5岁组(P<0.05).白血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椎体ST1及ST2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S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7,P<0.05),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白血病组ST1与SDWI之间呈负相关(r=-0.484,P<0.05),各测量值与骨髓原幼细胞百分比(B%)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初发急性白血病儿童腰椎骨髓T1WI信号弥漫性减低,DWI序列信号增高,能对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骨髓进行定量分析,各序列信号强度与骨髓原幼细胞百分比(B%)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急性白血病骨髓儿童扩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