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胡宝群

季刊

1674-3504

ecutxb@263.net

0794-8258317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东华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78年创刊。其主要任务是反映东华理工学院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反映国内外地球科学各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竭诚为广大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读者与作者提供精品和最佳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铀溶解与迁移沉淀成矿特征研究

    刘正义王勇剑刘红旭王生云...
    40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铀溶解、迁移以及沉淀成矿特征对于研究铀基本性状、铀矿成因、铀水冶和污染治理都至关重要.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热力学计算和与之有关的铀溶解实验得出的相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从中可以获得关于成矿作用中铀迁移形式、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机制的认识.通过梳理近年来发表的铀溶解与矿物平衡的Eh-pH图、各类新相图图解及其应用现状,并结合相关图解的物理化学含义提出了若干认识.

    铀溶解迁移沉淀铀矿物与溶液平衡成矿特征实验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砂岩型铀成矿机理与找矿成果

    剡鹏兵王龙辉李华明胡立飞...
    409-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扩大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找矿成果,通过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施工的铀地质孔,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区内剖面对比、岩芯识别和化学测试等,构建了下白垩统的地层格架,分析了其砂岩型铀成矿机理.结合已有的找矿成果,总结了下白垩统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特征,认为含矿层环河组主要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矿体主要分布于相变部位.矿体在平面上富集于未完全氧化带内,且靠近还原带一侧,垂向上矿体位于氧化带向还原带过渡的未完全氧化带中.进一步完善了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预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各层位的找矿远景区,预测有一级远景区2处、二级远景区1处、三级远景区3处.

    铀成矿下白垩统找矿成果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山东蒙山拦马墙全新世复合冰川堆积体的发现与测年——兼论冰川堆积的对称性及其成因

    王照波王江月孟庆瑞鲍克飞...
    42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山东蒙山拦马墙巨石垄的成因引起学界的关注,形成了冰川成因与泥石流成因两种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其冰川成因,在综合分析了众多冰川堆积体的研究资料之后,发现冰川堆积地貌普遍性特征是侧碛垄呈现出典型的"对称性",这是由于冰川独特的堆积过程决定的,其与洪水、泥石流的扇形堆积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别.基于此,对蒙山拦马墙一带巨石垄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调查,发现拦马墙巨石垄并非以往认为的单侧存在,而是由左岸侧碛垄、中碛垄、右岸侧碛垄共同构成的对称性侧碛垄,是佛塔谷与兰溪谷交汇部位的两条冰川(复合冰川)共同作用的产物.经调查,拦马墙巨石垄上游兰溪谷内的3处侧碛垄也具有显著的对称性特征.对峡谷内多列冰碛垄进行宇生核素测年研究,获得堆积时间为距今(5.36±0.25)ka、(9.93±0.38)ka和(12.9±0.38)ka,分别对应于5.3 ka降温事件(清荣冰期)、C2降温事件和新仙女木事件,并与地衣测年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兰溪谷内由巨石堆积形成的对称性侧碛垄属于早全新世与中全新世降温事件的产物,并首次发现了新仙女木冷事件堆积的侧碛垄.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东部存在全新世冰川遗迹.

    冰川遗迹全新世宇生核素测年地衣测年

    南岭东段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陶继华李武显杨跃贵石争...
    43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南岭地区高分异花岗岩的岩浆源区物质和成岩过程,对南岭东段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 LA-ICP-MS锆石微量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将锆石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岩浆演化相对早阶段结晶的锆石,不含磷灰石等细颗粒包裹体;第二组为岩浆演化相对晚阶段结晶的锆石,含有一定量的磷灰石等细颗粒包裹体.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为667~916 ℃,平均为761 ℃;氧逸度(lg f(02))为-14.3~-12.5,相对氧逸度(△FMQ)为-1.4~0.3,平均为-0.2.该岩浆经历了磷灰石、榍石、锆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强烈分离结晶作用,最终形成了高分异Ⅰ型黑云母花岗岩.

    锆石微量元素岩石成因花岗岩龙源坝

    基于TLE和YUMA历书的北斗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对比分析

    卢立果蔡玉林吴汤婷
    44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星轨道预报是实现地面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卫星进行有效监测与跟踪的必要条件.为确定两行轨道根数(TLE)和YUMA历书在不同情境下对于BDS卫星轨道预报的适用情况及其优劣性,分别利用TLE和YUMA历书对BDS卫星轨道进行预报,并采用武汉大学IGS数据中心(WHU)发布的BDS精密星历作为参考基准,对比分析了两种预报方法实现的BDS地球静止轨道(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MEO)三类卫星的位置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在24 h短期预报中,两种方法均可维持较高的预报精度,TLE的短期预报精度优于2.0 km,YUMA历书的短期预报精度优于9.0 km;在长期预报中,TLE可以维持较为稳定的轨道预报精度,YUMA历书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轨道误差会迅速增大;两种方法对于GEO卫星的轨道预报精度均低于对IGSO卫星和MEO卫星的预报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轨道预报两行轨道根数YUMA

    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空间的多尺度影响——基于sDNA与MGWR模型的研究

    陈文波陈端怡党迎春盛珍妍...
    449-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轴向发展、向内填充与向外扩散并进、多中心圈层结构相融合的演化趋势;路网形态总体呈现块状聚集,轴向延伸的空间格局;路网接近度对住宅用地价格呈现出正向的城区边缘高,中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密度、穿行度与之相反,同时出现跨尺度相似性.研究成果可为市政完善土地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房地产选址布局提供相关建议.

    住宅用地价格路网形态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萍乡市

    基于张量分析的BDS基线解算方法

    潘琼玉陶庭叶孟宪伟戴菊...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最小二乘方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基线解算过程中高阶多维数据的舍去而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BDS基线解算算法.该算法利用张量可以描述多维数据和捕捉数据之间关联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张量分析的BDS基线解算模型.采集B3I频段的北斗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张量构建BDS基线解算模型可用于BDS基线解算.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比较张量解算与最小二乘方法的结果,在零基线解算中,张量解算结果优于最小二乘方法解算结果,所占比例为75%;在非零基线解算中,张量解算误差优于最小二乘方法解算误差,所占比例为72%.张量解算可得出更高精度的结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张量基线解算最小二乘高精度定位

    基于脉冲分离的数字高斯合成成形堆积校正方法

    张怀强张佳俊冉吉发胡玲玲...
    46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基于时间比较堆积识别方法无法处理多个脉冲峰堆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分离的堆积校正方法.在核脉冲信号数字高斯成形处理系统中,采用快慢双通道成形,分别构建二维、三维线性方程组,推导不同脉冲堆积情况下的幅度校正函数.结果表明,脉冲分离堆积校正方法可有效实现多个峰堆积情况下的堆积识别与脉冲幅度校正,保留更多的核脉冲信号.对LaBr3探测器的模拟测试,当输入计数率达到6.125 × 105/s,脉冲分离堆积校正法使能量分辨率从12.31%提高到3.73%,峰位计数由1 104提高至3 424,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数字核能谱测量系统中脉冲堆积识别与幅度校正.

    数字核能谱脉冲分离能量分辨率堆积校正

    HIRFL-CSR上全剥离同核异能态离子的寿命测量

    曾奇李小燕刘义保张怀强...
    474-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电荷态离子的寿命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及核天体物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在核废料处理等应用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CSR)上建立了一套基于等时性质量谱仪测量全剥离同核异能态离子寿命的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在测量几十微秒到几百微秒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核衰变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开展全剥离同核异能态离子的衰变研究.飞行时间探测器记录离子的时间信号,通过这些时间信号可提取出每个离子的飞行时间信息并得到飞行时间与循环圈数的直线拟合残差.直线拟合残差就可以来鉴别衰变事件,基于衰变事件可得到全剥离同核异能态离子94mRu44+的寿命.实验证明了基于储存环开展短寿命高电荷同核异能态离子衰变研究的可行性.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等时性质量谱仪全剥离离子短寿命核素寿命94mRu

    基坑开挖卸荷对侧方隧道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为例

    丰土根王湛铭张箭彭朋...
    482-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基坑土体开挖卸荷对围护结构、墙后土体变形以及隧道的影响,针对南京地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侧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研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隧道-基坑数值模型,重点对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隧道结构应力、支护桩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拱顶处混凝土厚度较薄,抵抗变形能力较差,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南侧隧道拱顶位置,基坑开挖过程中,第二和第三层土体开挖对隧道竖向位移影响最大;隧道结构的拉应力整体上随基坑开挖的进展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二层土体开挖对隧道结构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影响最大;隧道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周围土体的刚度,使得土体变形减小,支护桩水平位移曲线呈现"两端小,中间大",受隧道的"遮挡效应"影响,近隧道水平位移小于远隧道侧;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变形形态呈"凹槽型",隧道结构的存在能有效控制近隧道侧地表变形.

    基坑开挖隧道变形分析数值模拟地层沉降隧道结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