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核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

罗琦

双月刊

0258-0926

jnpe@npic.ac.cn

028-85903890 85903009;85903893

610041

成都市436信箱32分箱

核动力工程/Journal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80年2月创刊的正式科技期刊,是中国核学会能动力学会的学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综合介绍国内外核动力科学技术在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工程设计、运行维修、安全防护、设备研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核能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关心核能事业发展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燃料组件格架弹簧刚度模型研究

    金渊周赛陈威李伟才...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架弹簧是压水堆燃料组件的关键零部件,其为燃料棒提供夹持功能.刚度是格架弹簧的关键特性,其关系到燃料棒的堆内运行性能.本文基于格架弹簧的结构以及受力特点,给出了格架弹簧的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理论刚度计算公式,即得到了格架弹簧的理论刚度模型.另外,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了多种尺寸格架弹簧实体结构的有限元刚度模型,并计算获得了格架弹簧的变形量以及刚度曲线.通过有限元结果与理论刚度模型结果的对比,证明了理论刚度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讨论了理论刚度模型的优缺点.本文首次提出的格架弹簧理论刚度模型可用于代替格架方案设计期间的有限元迭代过程,并能快速获得优化方案的主要设计尺寸.但本文分析方法不能替代实验,在方案固化后仍需开展实验确定格架弹簧的刚度.本文得到的格架弹簧理论模型可为燃料组件格架弹簧参数的快速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燃料组件格架弹簧刚度理论刚度模型有限元方法

    核燃料溶液系统临界事故分析的辐解气体模型改进

    盛慧敏何俊毅苟军利单建强...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瞬态临界事故的准确模拟是核燃料溶液系统临界安全评估的关键因素.现有的辐解气体模型经验参数较多,导致功率特性预测存在较大偏差.为提高模拟精度和避免对模型中经验参数取值的依赖,需对辐解气体模型进行改进.基于对溶液中辐解气体行为的分析和简化假设,建立了包含辐解气体浓度、辐解气泡单位体积物质量和气泡数量密度的守恒模型,并将其与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和二维导热模型相耦合,开发了溶液系统二维瞬态分析程序,通过日本TRACY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程序模拟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程序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溶液系统临界事故的功率变化.

    核燃料溶液系统临界安全辐解气体模型

    乏燃料容器跌落事故分析与改进措施研究

    谭经耀陈耀纪文英何英勇...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核电厂普遍采用"容器浸没法"进行乏燃料外运,客观上无法完全消除乏燃料容器跌落风险.对乏燃料容器跌落事故后的放射性后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如何保证容器跌落后的完整性或实现容器完整性破损后放射性物质的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缓解乏燃料容器跌落后果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放射性物质超限释放的风险,对于提升核电厂的乏燃料吊装操作安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乏燃料外运乏燃料容器跌落放射性释放通风系统

    多堆PSA机组间共因失效分析研究

    杨春菊王明林模悌张冰...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评估同一厂址内不同机组间共因失效(CCF)对电厂安全风险的贡献是多堆概率安全分析(PSA)建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本研究对设备机组间CCF组的选取、CCF建模和参数估计的方法进行梳理,并以具有4台机组的某压水堆核电厂丧失厂外电(LOOP)事件为分析案例,定量评估在考虑设备机组间CCF前后的多堆PSA模型堆芯损坏频率(CDF)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设备机组间CCF后,多堆PSA结果中仅有一台机组发生堆芯损坏(CD)的频率和多台机组同时发生CD的频率均会有所增加.由此可见,机组间CCF对多堆PSA结果有一定影响.

    多堆概率安全分析(PSA)共因失效(CCF)分析堆芯损坏频率(CDF)

    小型压水堆核电厂蒸汽排放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王琳娜陈楚琦曾文杰陈乐康...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型压水堆核电厂通常采用结构紧凑的直流蒸汽发生器,在甩负荷工况下,其蒸汽压力急剧升高.为防止蒸汽压力过高对设备造成损坏,本文在建立小型压水堆一、二回路设备模型以及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分别基于压力模式、温度-压力和功率-压力模式设计蒸汽排放控制系统,并在甩负荷工况下开展小型压水堆系统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甩负荷工况下,与压力模式相比,温度-压力和功率-压力模式能够有效减小蒸汽压力的超调量.

    小型压水堆核电厂蒸汽排放控制系统功率-压力模式

    CEFR蒸汽发生器给水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刘勇段天英冯伟伟张玮瑛...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蒸汽发生器给水调节系统是中国实验快堆(CEFR)重要的控制系统,需要实现自动控制.根据该系统的控制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给水调节控制方案,并在CEFR实堆功率运行工况下验证了该控制方案.堆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够在各种设计工况下维持蒸汽发生器出口钠温稳定,具备抑制反应堆其他参数干扰的能力.本研究通过CEFR蒸汽发生器给水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实现了 CEFR蒸汽发生器给水调节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CEFR蒸汽发生器给水调节系统自动控制

    基于数字化系统的核电厂主控室手操器改造方案研究与实践

    徐颖杨武刘胜智蒋小龙...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亚湾核电站仪控系统以模拟电子技术为基础,计划在30 a大修期间进行数字化改造,期间将对一层模拟系统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二层人-机接口设备仍沿用主控室硬手操器控制.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初步确定了四种基于数字化系统的手操器改造方案,最终考虑功能一致性、产品可靠性、技术可行性、开发成本、输入/输出(I/O)信号分配效率、应用反馈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开发新手操器并通过标准I/O板件接口的整体改造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手操器与改造后数字化系统的最优接口,有效提升I/O板件通道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丰富的软件算法块功能和数字化系统故障诊断功能,增加了执行机构手自动无扰切换及过程信号质量位强制切手动等改进措施,有效提升了机组设备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为同类数字化改造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方案.

    模拟数字化系统手操器改造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下部流场与排污试验

    黄俊应秉斌郑明光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管板内的下部排污结构能吸出管板二次侧表面的泥渣并将其排出.为了能合理设计该排污结构并提升排污效率,本文基于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的SG设计原型结构,按照1:4比例设计了排污试验体,以模拟SG下部的管板、传热管等部件.通过对下部流场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并与排污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掌握近管板表面区域的流体流动特征.本试验通过研究SG近管板区域流体流动特征及泥渣分布规律、测量试验体各部件压降、对比SG单边和双边排污结构的设计,为减少淤泥集结、改进设计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单/双边排污结构排污性能基本相同,单边排污结构即可将试验体内泥渣颗粒有效排出.

    蒸汽发生器(SG)下部流场排污试验

    设备闸门起吊支架的极限载荷特性研究

    侯继儒刘世峰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备闸门起吊支架失稳发生在恒载荷和可变载荷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其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设备闸门设计性能有重要影响.工程计算中原有不区分载荷类型直接求解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导致结果过度保守.本文在原算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屈曲分析的基础上,将不应被特征值放大的载荷加以区别,将特征值作为目标函数,经优化迭代求得合理极限载荷,并在迭代过程中引入修正系数以加快收敛速度.通过非线性分析验证了改进后工程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找到了一种适用于工程计算的设备闸门起吊支架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设备闸门极限载荷屈曲非线性计算ANSYS

    一回路注锌技术应用及注锌加药设备设计

    邹伟林根仙孙云
    20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回路注锌技术的应用使得一回路设备表面生成的氧化膜更加稳定,起到降低机组集体剂量的作用.通过分析注锌对机组影响,结合国内某在运压水堆机组注锌目标浓度和现场设备存放条件,设计一套注锌加药设备,明确其设计方案、设备部件参数和工作流程.该设备由溶液混合单元、过滤单元、加药单元及控制单元组成,实现机组运行期间添加醋酸锌和大修期间添加双氧水两种功能应用.

    压水堆一回路注锌加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