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刘洪来

双月刊

1006-3080

ecustxbb@ecust.edu.cn

021-64252666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制药、材料、机械、信息与计算机、环境与能源等学科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论文,并辟有研究简报栏目。本刊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双药递送、多重环境响应型核交联胶束

    张紫薇李高阳李梦丽谢孟杨...
    469-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b-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PDPA)-b-聚甲基丙烯酸(PMAA)/硫辛酸(LA)(mPEG-b-PDPA-b-PMAA/LA).该聚合物通过自组装、核交联构建成具有pH/谷胱甘肽(GSH)响应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用于递送寡核苷酸HApt和阿霉素(DOX).核交联胶束(CCM)在血清中和抗稀释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通过对DOX的包载与释放动力学研究,发现CCM比未交联胶束(UCM)具有更高的载药率(DLC),且DLC和包封率(DLE)都随着PDPA和PMAA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证明随着胶束的疏水核心增大,胶束封装药物的能力增强.此外,CCM有优良的药物控释性,研究证明CCM必须在pH和GSH同时刺激下,PDPA层质子化溶胀、凝胶核解交联引起胶束结构瓦解,DOX才能充分释放,最大累积释放率可达 90%.同时还研究了DOX/HApt分区载药及其释放动力学,设法将DOX包载于PDPA层、核酸HApt包载于PMAA凝胶核,通过不同组合的环境条件刺激,获得了多种行为的释药模式.研究证明该药物载体具有将两种药物分区包载、独立释放的能力.本文所设计的核交联胶束药物递送系统有望实现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协同效应.

    肿瘤靶向pH/GSH双重响应核交联胶束双药包载药物控释生物大分子胞内递送

    乙烯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张丹枫仝鑫黄海林高春旋...
    481-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NMR)、哀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失重分析(TGA)、焙烧法、聚合物膜的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硅质量分数和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以C4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时,共聚活性(以1 mol Ni计)最高达 9.10×105 g/(mol·h),共聚物中硅的质量分数为 0.74%~3.39%.含硅单体的引入,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能.

    α-二亚胺镍催化剂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含硅功能化聚烯烃

    钴催化糠醛还原胺化反应合成糠胺

    王佳欢陈金铸徐益升
    48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N-乙烯基咪唑、六水硝酸钴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高温H2 还原,制备非贵金属钴基催化剂Co/NC-TiO2-800.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以糠醛还原胺化作为模型反应,测试了Co/NC-TiO2-800的热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反应路径.结果表明:以水合肼为氮源、H2 为氢源,在温度100℃、H2 压力 2.0 MPa、反应时间 18h的反应条件下糠胺收率达到 99%;Co/NC-TiO2-800在循环回收 6次后仍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

    生物质糠醛还原胺化Co催化剂含氮化学品

    煤层气制乙炔流程模拟与分析

    彭云飞张桥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电石法制乙炔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现状、推广甲烷部分氧化法工艺,同时改善国内煤层气(Coal-Bed Methane,CBM)利用率,本文搭建了一套以煤层气为原料且采用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的工艺模型.结合乙醇胺(MEA)脱碳工艺吸收CO2,利用Aspen Plus软件完成了煤层气制乙炔的全流程模拟,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工艺年产乙炔 3×104 t(纯度大于 99%),乙炔成本为 12 423.73 CNY/t,还可以副产 1.86×104 t氢气(纯度99.99%),具备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本工艺每生产1t乙炔排放3 048.66 kg CO2,仅为主流电石法碳排放量(6 560 kg)的46.5%,碳减排优势突出.

    乙炔煤层气部分氧化法经济分析碳排放

    甲醇制对二甲苯反应系统的多组分耦合研究

    赵志仝李悦任卫桐郝盼...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醇制芳烃工艺产物成分复杂、对二甲苯含量低,耦合芳烃间转化技术能提升对二甲苯收率,但存在多组分匹配复杂、耦合非线性的难题.本文通过梳理 5类反应产物集总与 6种转化技术之间的对应、竞争、共生和协同关系,构建超结构模型并将之转化为非线性规划方程进行求解,提出甲醇制芳烃和芳烃间转化技术的高效耦合方法,揭示了反应产物和转化技术的多组分协调匹配机制,实现了组分中碳氢元素向对二甲苯的定向转化,为甲醇制对二甲苯的高效发展提供了思路.

    对二甲苯超结构模型非线性规划方程甲醇制芳烃芳烃间转化

    基于最优周期bang-bang控制的乙醇生产过程强化

    吴思辰伍子奇翟持
    510-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纤维素预处理和酶水解技术的突破,发酵过程已成为制约乙醇生产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乙醇发酵的简化模型出发,分析了半连续发酵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在乙醇抑制条件下系统的失稳条件.基于最优周期控制理论,探讨了周期操作开关生产的最优准则,以及恒化器模型采用周期操控实现过程强化的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具有Monod生长函数的经典恒化器系统,周期性的bang-bang控制(在本文中指控制输出补料操作的开启及关闭)可获得较稳态操作更优的基质转化率.

    含抑制项的Monod生长动力学最优周期控制非稳态操控半连续发酵过程强化

    含烟碱多元系统气-液相平衡的理论预测

    邓芙蓉季常征牛亚鹏冯晓民...
    517-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拟导体屏蔽链节活度系数(COSMO-SAC)模型研究了甘油、丙二醇、水及烟碱构成的三元和四元系统的气-液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甘油-丙二醇-烟碱系统,甘油摩尔分数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烟碱的气化释放.对于甘油-水-烟碱系统,甘油摩尔分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明显改变气相组成,但当甘油摩尔分数大于 0.9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烟碱的气化释放.对于水-丙二醇-烟碱系统,当水的摩尔分数小于 0.3或高于 0.7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烟碱的气化释放.对于水-丙二醇-甘油-烟碱系统,液相摩尔分数在较宽范围内的变化都不会明显改变气相组成,即气相组成有一个较宽的平台区.

    烟碱加热卷烟气-液相平衡COSMO-SAC热力学

    手性菲咯啉配体促进的铁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C(sp3)-H键胺化反应

    李健鲍蓉蓉杨雪艳岑守义...
    524-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性咪唑烷酮类化合物是生物活性分子中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衍生物,可以转化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手性 1,2-二胺,发展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丰产过渡金属铁为催化剂,以手性氨基酸衍生的菲咯啉为配体,通过分子内 1,5-氢迁移实现了 N-苯甲酰氧基脲类衍生物的不对称C(sp3)-H键胺化反应,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高达 68%)和对映体比率(高达 81:19)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咪唑烷酮衍生物.这是极少数已知的利用非酶类铁催化剂实现的不对称C(sp3)-H键胺化反应之一.

    菲咯啉铁催化C-H键胺化咪唑烷酮对映选择性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ML5激活NRF2信号通路改善AD的机制研究

    丁伟东周宏磊孙佳敏马磊...
    534-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薯蓣皂苷元衍生物ML5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L5可改善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的小鼠学习和认知障碍,保护海马区神经元;ML5具有减轻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的功效,且提高三磷酸腺苷(ATP)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L5可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 2相关因子 2(NRF2)信号通路,增加 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NAD(P)H醌脱氢酶(NQO-1)的表达水平.ML5可能是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的有效药物,通过靶向NRF2通路,进而发挥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

    阿尔茨海默症薯蓣皂苷元ML5NRF2神经保护

    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于飞祥刘海峰任燕娜蔡孟浩...
    54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探讨了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的重组表达与纯化.首先,采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密码子优化的全长编码基因PreProDer p 1,其产量可达100 mg/L,进一步共表达分子伴侣实现产量提高到 140 mg/L,并实现 3L反应器发酵产量提高到 1 g/L.其次,对上述重组蛋白发酵液分别使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及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工艺优化,目的蛋白得率达到60.7%.本研究为后续PreProDre p 1诊断试剂盆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尘螨过敏原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蛋白纯化基因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