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邯郸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邯郸学院学报
邯郸学院学报

杨金廷

季刊

1673-2030

hdxyxb@sohu.com

0310-6260196 6260195

056005

河北省邯郸市学院北路530号

邯郸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宗旨,以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为特色,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是开展国内院校之间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赵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秦进才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近邯郸学院举办"新时代赵文化的使命与担当"学术研讨会,提交大会的论文,涉及政治制度、军事地理、民族交融、荀子思想、文献考证等领域,发现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认识,取得丰硕成果,反映出新时代赵文化研究大有可为.新时代赵文化研究大有可为,不仅赵文化研究领域广阔,传世文献为赵文化研究奠定深厚基础,出土文献为赵文化研究提供新鲜资料,赵文化研究成果积累丰厚,搭建赵文化研究交流的优质平台,赵文化研究仍大有发展空间,已形成有利于赵文化研究发展的客观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学者们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赵文化研究,一定会大有作为,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新时代赵文化研究领域广阔基础深厚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赵国的北上战略促进民族交融与边疆开发

    王绍东董永静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国是周朝分封镇守北方的诸侯国,赵国脱胎于晋国,也继承了其北上开拓的传统.在赵简子与赵襄子时期,赵氏家族北向发展,拓展控制区域,增强军事实力,为分晋建国奠定了基础.赵立国后,与各诸侯国在中原地区争夺领土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面临着困境.赵武灵王果断调整国家发展战略,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向戎、胡之地开疆拓土,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将赵国的领土面积扩展了一倍以上,并使赵国一度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与雄心.胡服骑射改革,使华夏族突破了向北方游牧民族学习的文化与心理障碍,揭开了民族交融的新篇章.赵国经营北方,走出了一条和睦交融与军事进攻结合、设置郡县与建设城镇结合、修筑长城与移民实边结合的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同时期的燕、秦及后来的秦汉等大一统政权所学习效仿,是中原政权开拓北部边疆的成功实践.赵国坚持北向发展的战略,拓展了北方疆域,振奋了刚健民风,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乐章.

    赵国北疆胡服骑射民族交融

    赵国与白狄的互融之路研究

    何艳杰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周时期赵国和白狄的融合属于地区性的民族融合,为华夏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目前,赵国和白狄的互融路径尚不清晰.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揭示两者融合的路径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观念五个方面.两者政治融合主要通过互相之间的婚姻、人才交流、朝聘会盟三种方式达成.军事融合主要是赵国开地于胡狄之乡的兼并战争.除鲜虞营救范、中行氏及中山引水围藁等少数冲突外,白狄多是被动的防御战争.双方经济融合主要表现在货币形态多样化方面.白狄原流通刀币,赵国原流通布币,两者货币形态都从单一进化为刀、布并行.两者文化融合多姿多彩,主要呈现在:华夏衣裳和胡狄之服杂糅,赵国和白狄墓葬葬俗趋同,狄族尚武之风和赵国侠义之气融汇为勇武慷慨之燕赵风气以及中山国墓葬随葬品的华夏化.两者的观念融合是双向的.在赵国等华夏诸国的影响下,中山国逐渐接受了仁义、天命、国家、儒术治国等华夏理念.赵国也借鉴狄族的治军方法,实行胡服骑射.

    赵国白狄互融

    荀子生平续考——从相关文献中找出可靠史料

    王泽春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现存的不同文献,荀子的活动时间长达百年之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没有对文献进行辨伪与解读工作,而径直作为研究荀子生平的史料.通过对不同文献的真伪、先后、性质、本事还是旁设、句读与理解的分析,以及在史料采用上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排除不可靠的文献,从相关文献中找出可靠的史料.根据《荀子》《史记》《孙卿书录》等的记载,可靠的荀子活动时间:上限为齐襄王在位时(前283-前265年)五十岁到齐国,下限为春申君死后(前238年)不久.荀子并没有参与燕国的禅让事件,也没有见到秦国统一六国、李斯正式担任秦国的丞相.当然,战国有两个荀子,或一个是荀子另一个是孙卿子;现存的《荀子》是两个人的作品集的说法就更不可靠了.确定了荀子的大体活动时间,对理解荀子思想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有重要影响;否定了荀子为两个人,这就要求通过其他方法解释《荀子》思想之间的矛盾之处.

    荀卿孙卿生平文献史料

    "殉道者的形象变得古怪"——读陈超的诗

    耿占春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超是一位杰出的批评家,从生命诗学到历史想象力的论述,为当代诗学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洞见;与之同时陈超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其生命诗学与历史想象的践行者.陈超的诗歌写作历程体现出当代中国诗歌从圣词风格、神话诗学到生活叙事的转变.

    陈超诗歌神话诗学生活叙事

    读其文 颂其诗 念其人——说不尽的陈超

    邢建昌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超是先锋诗人,也是先锋诗歌评论家和诗学理论家,在先锋诗人和先锋诗歌评论家、诗学理论家的身份之间是没有区分的,它们彼此会意、相互支撑.陈超还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大学教师、大先生,课堂上的陈超风趣、知性、温润、随和,声音有磁性,无论是说话还是读诗,都能穿透各种屏障,直抵人的心灵世界.陈超温暖了许多人,也照亮了一个世界,他属于少有地影响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心智的人.陈超犹如一道光芒,为诗坛和校园带来了别异的风景.我们今天谈论陈超,就是要考察他多重的身份如何交汇成一个立体、大写、丰满却又彼此贯通的陈超.

    陈超先锋意识细读修辞中文系大先生

    陈超"诗论诗"陬见,或一次以陈超注陈超的尝试

    杨洁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诗论诗是陈超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技艺与智识.锻炼词语以捍卫纯粹,置身过去以承续历史,深入时代以甄辨是非,持守诗道以融入人类诗歌共时体,是其中豁然显明的四个基本立场.研究陈超的"诗论诗",固然有助于把握诗论家陈超的批评构架,但更重在可以触摸诗人陈超的言语肌理.

    以诗论诗陈超人类诗歌共时体

    简牍所见面积单位"亩"与"步"解析

    李均明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亩"是从耕地形态转化为面积单位的,即宽一步,周制长百步,秦汉长二百四十步的耕地为"亩",西周以后也成了面积单位"一亩"的标准尺度.不同形状的耕地可以按这个标准来换算."步"本为长度单位,秦汉以六尺为步;作为面积单位亦称"步".随着井田制的解体,"亩"的地位上升.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税亩",开始计亩收税.秦孝公十二年接受商鞅的主张,"为田开阡陌",彻底废除井田,执行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的新亩制.秦武王颁"命书",强调《为田律》,规定"亩"的尺寸及配套设施,汉承之,遂成定制,历代相传.

    青川木牍张家山汉简

    清华简《五纪》"大音"与《五音图》图式略论——重读李学勤先生《伶州鸠与武王伐殷天象》

    程薇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李学勤先生《伶州鸠与武王伐殷天象》之文的启发,从"中国传统学术乐律和历法长期不分"的角度,重审清华简《五纪》中的"大音"问题和《五音图》中的"五角星"图式问题,得出一些新认识.

    清华简《五纪》大音《五音图》五角星

    由清华简《摄命》再论《诗经·邶风·绿衣》诗旨

    韩宁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邶风·绿衣》卒章"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一句从《毛传》以来,先贤皆训"获"为得,即谓古人之心与诗人相合,据笔者陋见,并无异说.根据《摄命》"亦畏(丹隻)懃朕心"一句"(丹隻)""二字连用认为"(丹隻)"亦当是劳苦一类意义,遂读"(丹隻)"为"",训为忧劳.我们进一步认为《绿衣》卒章中"获"的用法与此相同,"实获我心"的意义与《诗经》中常见的"实劳我心"相似.《左传》赋此章以劳使者之勤,虽为断章,犹存古义.全诗本无关义理,而是直抒胸臆,皆围绕一"思"字展开,将其赋予"明夫妇之道"等德教意义当是后世儒者所为.

    清华简《摄命》《诗经》《绿衣》实获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