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杨士莪

月刊

1006-7043

xuebao@hrbeu.edu.cn

0451-82519357;82534001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1号楼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1954年创刊,月刊,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0376-6234,CN23-1235/T),主要报道国内航天、机械、土木、环境、能源、计算机、自动化、电信、交通、控制、材料、力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再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出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共315种)、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共49种)、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的“2014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排序TOP5%-1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形谐振器的无源裂缝传感器

    姜康薛松涛谢丽宇万国春...
    1421-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裂缝传感器需要电源供应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应力组合式贴片天线的无源裂缝传感器设计。利用U形谐振器实现裂缝传感,改变传感器内部谐振单元的谐振频率。通过观测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提取传感器的谐振频率,进而实现对裂缝的监测。基于天线理论建立了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谐振频率,研究裂缝宽度对传感器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ST中对传感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通过试验研究了裂缝拓展对谐振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裂缝的扩展,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增加,且裂缝宽度与谐振频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结构健康监测裂缝传感器谐振频率多维电磁特征参数组合式贴片天线无源U形谐振器电长度

    针对鱼眼图像的FastSAM多点标注算法

    乔人杰蔡成涛
    1427-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多点表示方法在鱼眼图像人体检测过程中标注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FastSAM的多点标注算法,将鱼眼图像数据集本身的矩形框标注作为提示引导框,与原图一起作为输入,通过FastSAM获取较为准确的目标分割标注,根据分割标注与矩形框的IoU评估分割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不准确的个体进一步补全纠错。针对多点表示无法处理中心点不在目标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凸包的多点表示回归策略,直接通过分割信息获取多点表示标注信息,同时设计了相对应的标签分配机制和损失函数。本文的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具有可行性。

    多点标注鱼眼图像人体检测FastSAM凸包提示矩形框标签分配损失函数

    不同聚能射流水下毁伤性能对比分析

    刘晓波梁德利刘启庆王诗平...
    1434-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药型罩形状在不同壳体结构下的适用性问题及水层厚度影响,本文讨论了球缺形、60°锥角形及圆顶锥形 3 种药型罩结构及炸高中水层厚度因素对聚能射流毁伤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聚能射流形状、速度、头部宽度变化及靶板破口尺寸进行数值分析,发现球缺形药型罩对近距离单层壳结构破坏最大,而对于双层壳结构,圆顶锥形药型罩形成的聚能射流连续性和侵彻效果更优,60°锥角形药型罩次之。随着炸高中水层厚度的增加,靶板破口尺寸增大,并在水层厚度为 300 mm附近其增量发生正向突跃。研究表明:控制水层厚度可以进一步增强聚能射流水下毁伤效果,本文研究可为聚能战斗部毁伤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聚能射流药型罩水层厚度毁伤性能水下爆炸数值模拟射流侵彻炸高

    基于零空间行为融合的多智能体编队控制综述

    葛宇廖煜雷王博李晔...
    1442-1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智能体在民用和军用领域无法完成现实场景下复杂任务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零空间行为融合算法。阐述零空间行为融合算法的设计思想与数学模型,介绍零空间行为融合算法的文献计量分析。综述了零空间算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编队速度饱和、行为转换不连续、行为优先级分配和多种算法结合方面的改进工作,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零空间行为融合算法在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领域,提高算法的自适应性、考虑动力学特性、异构编队和行为函数优化是该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零空间行为编队控制多智能体逆运动学基于行为速度饱和行为转换行为优先级优化

    提升PD效率的粒子对方法及信息传递接口并行方法

    韩康张媛王超叶礼裕...
    1451-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避免近场动力方法中粒子间物理信息重复求解消耗的计算成本和占据的额外内存,克服近场动力学低效率计算过程对其工程应用的制约,本文提出一种提升 PD 计算效率的粒子对方法并建立了该方法的信息传递接口并行方法。利用粒子对方法的信息传递接口并行策略并分析其计算效率的优越性,通过大型的工程应用实例给出了本文方法的工程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对方法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计算效率,也优化了邻域粒子信息储存数组占据的内存和计算时间,粒子对方法可与信息传递接口并行编程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计算效率,并且在较多线程并行时,计算效率高于 OpenMP 并行方法,而在实际计算中,加速效果也会受到不同线程间的通信任务影响。

    粒子对方法近场动力学计算效率信息传递接口并行工程应用数值计算并行计算粒子搜索

    周期桁架结构设计及振动特性分析

    徐庚辉张涛朱汉华秦忠斌...
    1460-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船舶动力系统低频振动噪声问题,本文基于声子晶体局域共振理论,设计了一种带周期振子桁架式浮筏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和Bloch理论,分析了周期振子桁架产生带隙的原因,讨论了振子质量、安装形式和桁架结构参数对带隙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周期振子桁架振动特性试验,探究了桁架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结果表明:振子质量越大,带隙宽度增加,胞元尺寸越大,带隙带宽减小;振子排列方式对带隙特性影响较小,增加振子数量,宽带特性显著;采用振子间隔安装方式,相较全安装方式,带隙特性变化较小,可有效减少振子数量。

    声子晶体低频船舶动力装置浮筏隔振有限元带隙特性安装方式传递损失

    基于六相静止坐标系的永磁容错轮缘推进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朱景伟李想安达陈思...
    1469-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六相永磁容错轮缘推进电机在应用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时存在计算量大、容错控制策略复杂、电机转矩脉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六相静止坐标系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在固定采样频率下,通过当前时刻转子位置、转速和故障容错控制策略计算出六相定子电流给定值,进而在六相静止坐标系下对六相电流独立地进行 2 轮预测,通过价值函数寻优确定六相H桥逆变电路的最优开关状态组合,实现对六相永磁容错轮缘推进电机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六相静止坐标系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具有算法简单、无故障和开路故障下电机转矩脉动小的优点,同时兼顾了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算法动态响应快的特点。

    永磁容错轮缘推进电机六相静止坐标系模型预测电流控制H桥逆变器容错控制转矩脉动对比分析StarSim

    海浪谱法模拟海面场景仿真参数选取准则

    曹宝根孙强赵禧金许镇...
    1476-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海面场景模拟的物理真实感,本文探讨了仿真参数对海洋粗糙面模拟精确性的影响,并建立了海表模拟中仿真参数的选取准则。依据海浪谱和随机过程统计理论,采用自相关函数研究了海面相关长度随风速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海浪蒙特卡罗仿真模型,结合随机粗糙面误差分析,提出了不同风速条件下海面场景仿真参数的选取准则。研究表明:将海表模拟的采样间隔限定在顺风向相关长度的 0。1~0。5 倍,可显著提高海面场景模拟的精确度;而当海面仿真参数超出上述范围时,可能导致海面场景模拟失真,进而影响其视觉真实感。本文所提出的仿真参数选取标准可为开发航海模拟器提供技术支撑。

    海面场景模拟航海模拟器海浪谱自相关函数相关长度参数选取准则随机过程蒙特卡罗仿真

    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的舱室噪声监测点优化布置

    郭强时胜国何辉辉
    1488-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舱室噪声在线监测及声场预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的舱室内部声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根据研究频段范围确定所需声腔模态阶数,计算全部备选监测点位置处各阶声腔模态的声场分布,采用模态置信矩阵作为目标函数,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对监测点位置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布置方案。从声腔模态采样的正交性及内外声场响应的角度与其他测点布置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表明:本文方法优化得到的测点布置方案采集声腔模态信息更全面,可有效提升舱室内声场的重建精度和基于舱室内声场监测的水下辐射噪声预报精度。

    测点优化布置舱室噪声在线监测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声腔模态模态置信矩阵水下辐射噪声预报声场预报声激励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研究与应用

    王钰博孙永阳薛意青梁文彦...
    1497-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被动防冰和主动除冰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归纳了基于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策略在航空、船舶、电力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总结和剖析了超疏水防/除冰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超疏水仿生表面与界面复合材料被动防冰主动除冰研究进展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