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雅林

双月刊

1009-1971

shekeban@hit.edu.cn

0451-86414389,86402017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再考察与当代发展

    朱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想,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平等社会、以人的自由个性为宗旨的自由社会和国家职权复归社会的超政治社会.对于如何通向"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提出了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双重解放方案.这种方案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实现方案,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的社会变革与运动的本质."自由人联合体"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世界左翼力量开展社会运动的精神旗帜和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尤其是中国对"自由人联合体"的赓续发展为世界共建美好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联合劳动自由时间解放异化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全球正义观

    葛黎明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正义这一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理论,为研究全球正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这主要体现为:在认知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作为认知起点;在实践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在价值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实现全球正义的价值基础;在目标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作为目标追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全球正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释义

    吕妍徐晓风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在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秉承根植中国、胸怀天下的原则;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主题,发挥着解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与发展该理论.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放性两个大局中国式现代化

    算法技术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岳爱武陈文祎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范式,逐渐僭越其作为科学技术的中立属性,与各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或非主流意识形态密切联系在一起.审视算法技术的意识形态属性,需要从词源学与运行法则两个角度来厘清算法技术概念,并从先天因由与现实存因两方面来深入剖析算法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联耦合.在算法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当今社会,算法推送信息背后的资本逻辑、算法"定制化"服务的舒适陷阱、算法法治的不完善等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基于此,要从优化算法技术逻辑、规制资本运行、提升网络用户精神境界、完善算法法治等方面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算法技术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算法法治

    当代中国规划体制的演进逻辑、结构要素与制度优势——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彭斌庞欣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划体制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规划体制主要经历了初创探索、稳定调整、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四次重大体制变迁,实现了从计划管理体制向规划治理体制的转型.规划体制的发展变迁受到国家宏观制度背景、关键历史节点和路径依赖的深刻影响,其体制演进动力在于国家治理范式下的行为主体、政策观念和权力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规划体制的结构要素具有"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特性.应该通过不断加强"一体"层面的政党领导体制建设,充分调动国家与社会"两翼"积极性,统筹推进市场配置与政府治理"双轮"驱动,规划体制能够有效破解国家规模治理难题,推动国家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强国家建设.

    规划体制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制度主义

    人工智能时代自动驾驶中的注意义务

    布莱恩·瓦利留斯王德政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在一场自动驾驶汽车导致的事故中有人受伤甚至死亡,要考虑自动驾驶汽车生产者的刑事责任,其他可能的责任人是汽车的所有人和司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生产者的注意义务,要求助于过失犯的一般性规定,产品责任方面公认的原则要得到运用.自动驾驶汽车所有人对该汽车有监督义务并且必须确保交通处于安全状态.对于完全自动型的自动驾驶汽车而言,司机有义务监督启动巡航定速后的危险速度,还具有对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行驶前运行能力的监督义务.遵守民事责任原则并非不重要,但民事过失责任与刑事过失责任通常只有一些不重要的区别,法人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应提高对责任而言必要的过失的程度,并考虑只将对重要注意义务的违反提升为刑法非难的对象,以及保留明确规定的故意和过失构成要件的刑事责任.

    自动驾驶汽车注意义务交通事故缺陷产品过失犯

    自动驾驶视角下罪刑体系的现状、困境与纾解

    邹子铭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给刑法理论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现有刑法体系无法实现因自动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归责,尤其是如何厘清处于附条件自动驾驶情况下驾驶人过失和系统故障的过错分配与责任归属.至少在目前而言,刑法理论没有必要创设人工智能罪刑体系.纾解自动驾驶事故归责困境的路径为恪守信赖原则以限缩驾驶人注意义务,在被允许的危险理论视角下缓和过于严苛的研发者责任,以及过失竞合责任承担形成研发者为主、平均分配为例外的原则.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刑事归责注意义务责任分配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本体模型构建

    王江涛江国华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是时代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人工智能辅助裁判的背景下,司法保障的关键是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裁判公正与审判效率之间的协调.法律本体模型是连接法律知识和人工智能裁判之间的桥梁,是法律知识的计算机化,是人工智能辅助裁判的底层逻辑.因此,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规范解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本体模型,实现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法律知识的组织和表示.挖掘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本体模型在司法保障中的应用场景,从法律咨询的可靠度、量刑辅助的准确度和类案推荐的相关度等三方面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裁判公正.

    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本体模型司法裁判

    大社会观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再发现

    沈东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社会观"之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元理论层面的决定性意义.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要在历史维度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传统,二要在实践维度确立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目标,三要在学科维度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内涵,由此方能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需要推进"学科发展史—基础理论—交叉应用"三个维度的研究,从而推动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大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学

    社会学视域下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及反思

    李桂全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美主义的核心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在艺术的纯粹形式中获得审美解放.随着西学东渐,唯美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一理论思潮在观照中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而经历重新调校,其理论的生成、建构、实践、消解都与中国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中国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社会学视域的分析是认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以澄明、敞开的状态呈现于历史面前,有利于丰富对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理解的阐释维度.

    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自律艺术他律理论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