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比较

    姜岩陈复辉王永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15年10月~2018年4月住院治疗的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9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组42例、鼻病毒组25例、冠状病毒组26例,对3组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鼻病毒组合并巨细胞病毒比例高于甲型流感病毒组(P<0.05);冠状病毒组合并支原体的比例高于甲型流感病毒组(P<0.05).甲型流感病毒组表现为磨玻璃结节影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甲型流感病毒组和冠状病毒组淋巴细胞减少的比例高于鼻病毒组(P<0.05).结论 甲型流感病毒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多有淋巴细胞减少,影像表现多为磨玻璃结节影.

    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磨玻璃结节影

    低强度激光治疗对正畸引起的牙根吸收的影响

    陈文利王密张量徐志明...
    246-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治疗对正畸引起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由于正畸治疗引起的牙根吸收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低强度激光治疗,38例)和安慰剂组(未激活激光装置,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第一磨牙腭根近中面根吸收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部位牙根吸收情况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第一磨牙腭根近中面牙根吸收百分比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激光组牙根吸收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2周后激光组牙根吸收百分比降低(P<0.05),激光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牙根吸收百分比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激光组上颌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根吸收长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激光组上颌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根吸收长度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P-1、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光组MCP-1、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激光组MCP-1、ICAM-1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治疗对正畸引起的牙根吸收可降低牙根吸收百分比、牙根吸收长度,缓解炎症反应.

    低强度激光正畸牙根吸收

    预热大块树脂对充填体边缘封闭效果的影响

    刘丹袁杰
    250-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2种新型大块树脂材料分别在预热(42℃)和常温(22℃)两种温度下的边缘封闭效果.方法 取本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的人体新鲜离体磨牙40颗,按照标准制备成规范Ⅱ类洞,随机分为4组: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树脂预热组、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树脂常温组、Filter Bulk Fill Flowable大块树脂预热组、Filter Bulk Fill Flowable大块树脂常温组,每组10颗样本牙.分别充填预热(42℃)及常温(22℃)条件下的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树脂和Filter Bulk Fill Flow-able大块树脂.充分固化后在扫描电镜下测量牙体与充填体之间的裂隙宽度.结果 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树脂预热组边缘裂隙最小,为(2.23±0.95)μm,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树脂常温组次之,为(5.89±2.37)μm,Filter Bulk Fill Flowable大块树脂预热组边缘裂隙较大,为(4.31±2.44)μm,Filter Bulk Fill Flowable 大块树脂常温组最大,为(9.20±3.68)μm,Filter Bulk Fill Flowable 大块树脂常温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大块复合树脂使用前预热可以缩小边缘裂隙宽度,增强边缘封闭性.

    预热大块树脂边缘裂隙微渗漏边缘封闭

    超声脐血流S/D比值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

    李寅红仇菊季滢
    25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脐血流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umbilical artery end sys-tolic peak/end diastolic peak,S/D)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母婴结局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12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测定脐动脉血流阻力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isions,MAGE)、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资料另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母婴结局正常组95例、母婴结局异常组32例,对比两组超声脐血流S/D比值、24 h动态血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超声脐血流S/D比值、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近期母婴结局异常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超声脐血流S/D比值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预测价值.结果 母婴结局正常组的年龄>35岁、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24 h动态血压监测占比均低于母婴结局异常组(x2=8.588,P=0.003;x2=4.122,P=0.042;x2=4.259,P=0.039),母婴结局异常组的sCr、Hcy、超声脐血流S/D比值均高于母婴结局正常组(t=23.529,t=4.683,t=10.077,P<0.05),UA、FFA水平、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母婴结局正常组(t=20.609,P<0.001;t=10.039,P=0.039;t=35.499;P<0.001);年龄>35 岁、孕前 BMI≥24 kg/m2、超声脐血流S/D比值、24 h动态血压监测均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结局异常的危险因素(P=0.001;P=0.002;P=0.006;P=0.007);超声脐血流S/D比值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近期母婴结局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单独预测(Z=4.600,P=0.001;Z=3.631,P=0.002).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超声脐血流S/D比值及24 h动态血压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应用对患者近期母婴结局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4h动态血压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游离脂肪酸

    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

    鲁凤李小娜
    259-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硬膜外镇痛产妇无痛分娩过程中对产时发热风险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20年11月~2021年4月206例产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行硬膜外镇痛分为硬膜外组和非硬膜外组.对硬膜外镇痛、胎膜早破率、B组链球菌状态、总产程、基线温度、基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硬膜外组与非硬膜外组比较,产妇产时发热风险增高(OR=3.70,95%CI:1.89~7.18)、静脉使用抗生素次数增多(36.42%vs 16.36%,P<0.001)、第二阶段时间延长[(59.05±34.15)min vs(48.09±28.56)min,P=0.001],总产程延长[(791.02±430.72)min vs(462.01±276.31)min,P<0.001];但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分娩后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增加发热风险,但对新生儿预后影响较小.

    硬膜外镇痛产时发热分娩产妇结局新生儿结局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对比

    邹常咏侯利芳朱乾坤宁玮...
    263-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3 426例接受TACE治疗的PHC患者,其中1 242例经桡动脉穿刺(A组),2 184例经股动脉穿刺(B组),对比研究两组的穿刺、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穿刺成功率99.52%(1 236/1 242),手术成功率99.11%(1231/1 242);B组穿刺成功率100%(2 184/2 184),手术成功率99.86%(2 181/2 184).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5%(191/2 184),高于A组的5.31%(66/1 242)(P=0.01).A组穿刺时间长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TACE治疗PHC与经股动脉行TACE效果相当,且并发症少,但穿刺成功率略低.经桡动脉路径安全可行,患者舒适度高,可重复性强,值得推广.

    肝细胞癌股动脉桡动脉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影像学联合评估电针腧穴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

    赵冰冰师帅徐丹刘鹭鸶...
    267-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影像学方法评估电针肩部腧穴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疗法,实验组采用电针肩部腧穴治疗,治疗后肩关节X线肩峰下间隙(acromio-humeralinterval,AHI)测量联合磁共振成像肩关节情况评估,应用FugI-Meyer量表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FugI-Meyer量表评分为(59.94±5.32)分,对照组为(40.98±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侧AHI值分别为(25.21±3.01)mm和(14.45±1.54)mm,对照组患侧AHI值分别为(25.11±2.98)mm和(11.34±1.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T磁共振扫描各项异常均明显改善,磁共振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测量结果与FugI-Meyer评分呈中度相关性(r=0.45,P<0.05);磁共振观察结果与FugI-Meyer评分呈高度相关性(r=0.78,P<0.05).结论 对于电针肩部腧穴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应用X线与磁共振联合评估对其肩关节评价更为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电针脑卒中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对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评估价值

    夏宗敏范珺周泉濮维纲...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心动图右室心肌工作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RVM-P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OPD-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8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COPD-PH组(46例)和COPD-nonPH组(36例).分别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 1 s 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肺总量(total lung volume,TLV)及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 RVMPI]及肺动脉血压[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iolar wedge pressure,PAWP)及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OPD患者出现COPD-PH的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判定 RVMPI 水平对 COPD 患者出现 COPD-PH的预测价值.结果 82例COPD患者中COPD-PH 46例(COPD-PH组),占比56.10%;COPD-nonPH 36例(COPD-nonPH 组),占比 43.90%.COPD-PH 组 FVC 水平均低于 COPD-nonPH 组,RVMPI 指数、PVR及mPAP水平均低于COPD-nonP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VMPI指数、PVR及mPAP水平均为COPD患者出现COPD-PH的危险因素(P<0.05),FVC为COPD患者出现COPD-PH的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RVMPI指数预测COPD患者出现COPD-PH的灵敏度为 82.61%,特异度为 72.2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40(95%CI:0.759~0.921).结论 PVR水平偏高的COPD患者更易出现COPD-PH,RVMPI指数水平对COPD患者出现COPD-PH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效能.

    超声心动图右室心肌工作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轧塞酸二钠增强MRI联合DW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价值分析

    周围张辉丁聪柏根基...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轧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PHCC患者(共85个病灶),所有研究对象均行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MRI扫描检查并将图片分为A组(MRI平扫+增强+DWI)、B组(DWI+肝胆期)、C组(MRI平扫+增强+肝胆期+DWI)分别进行影像诊断,将三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MRI扫描联合DWI对肝细胞肝癌定性诊断的效能.结果 A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5%、88.6%、78.0%,B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9%、86.4%、85.4%,C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3%、97.7%、92.7%.C组准确性高于A、B两组(P=0.013、0.036);C组的敏感性与A、B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2、0.110);C组的特异性与A、B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0.712).结论 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可显著提高PHCC的定性诊断能力,但单独诊断价值有限.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影像表现

    李雪梅陈颖崔春玲
    28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影像表现.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7、62、69岁.X线表现:2例表现为肿块,1例阴性.超声表现:3例均为肿块,2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2例血流丰富,1例少许血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2例为囊实性肿块,1例实性;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1例,速升平台型2例.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分别为0.99×10-3mm2/s、1.03×10-3mm2/s、1.17×10-3 mm2/s.结论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有一定的特征,囊实性肿块多见,超声及MRI检查能为本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乳腺肿瘤包被性乳头状癌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