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形声字例外音变读音考——以淑、咏、纪为例

    石楚君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声字中存在许多例外音变现象,形声字的声符又具有示源功能,通过考察例外音变字例"淑""咏、泳""纪"及其与声符或同声符字"叔""永""记、己"的关系,可以发现此类形声字与声符存在同源关系,意义相通、读音相近,且存在互用现象,因此,推测这类例外音变是由声符所致.

    形声字同源字例外音变

    《上海孤儿》中命运的幻灭感研究

    周付玉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孤儿》是石黑一雄文学作品中最具文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一部成长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石黑一雄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是其主要的写作手法,而这种写作手法也使得石黑一雄在逐渐形成自身写作风格的同时,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来唤起读者共鸣.

    《上海孤儿》不可靠叙述幻灭感

    "白日梦"与文本游戏——伊恩·麦克尤恩《赎罪》的跨文本性创作分析

    林斌楠
    123-12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蕴含丰富的跨文本性创作手法,主要有互文性、副文本性、承文本性.借用热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以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中文学创作目的思想所指示的文化意义,探究《赎罪》跨本性创作的文学、文化意图.分析发现,麦克尤恩游戏式迂回地、艺术性地追求难以实现的愿望:控诉战争、讽刺社会势利、追求美好.探讨麦克尤恩的跨文本性创作不仅能够激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的战争罪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历史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启示人们艺术创作能够创造意义,抵抗生命中的"虚无".

    伊恩·麦克尤恩《赎罪》跨文本性《作家与白日梦》

    艺术想象力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与感悟

    丁思文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想象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推动人类社会内在变化进而实现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舞蹈艺术而言,艺术想象力同样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断言,没有艺术想象力的存在,舞蹈艺术创作的灵感将会干涸,舞蹈艺术也会因此走向枯萎.舞蹈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力融于作品及表演的全过程,探讨其在舞蹈作品中的特性及表现,舞蹈作品创作中艺术想象力的运用.

    舞蹈艺术作品创作艺术想象力

    基于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包装视觉设计研究

    吕杰傅静静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持续革新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个性化和独特性已成为新的追求.这一市场变革推动了个性化包装成为当下流行趋势.智能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个性化包装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些技术助力企业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进而根据这些数据,为消费者精心打造别具一格的包装设计.此举不仅有助于企业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更能精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如何将这些智能技术更高效地应用于包装设计,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挑战,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智能技术个性化包装视觉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周汝豪李玲
    134-13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对推进我国非遗数字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非遗数字化传承有优势也有困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非遗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文化传承内容的保护手段,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改变非遗传承困境,并推动中国非遗的繁荣发展.

    非遗大数据人工智能

    肯普夫和巴伦博伊姆《月光奏鸣曲》的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廖玮
    137-13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钢琴音乐史上最为著名和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肯普夫和巴伦博伊姆作为备受推崇的钢琴演奏家,对这部作品的演奏版本具有重要意义.肯普夫以其温和、细腻的演奏风格而闻名,而巴伦博伊姆则以其激情和表现力著称.通过比较两位演奏家的版本,探讨其在音乐诠释、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对贝多芬作品的不同理解.

    肯普夫巴伦博伊姆《月光奏鸣曲》演奏版本

    现代人物画创作中鄂伦春族题材的艺术表现与应用

    杜春庆付中凤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人物画中鄂伦春族题材在现代艺术创作中体现出独特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该艺术具有独特的鄂伦春族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特色,其现代人物画作品,具有风格、色彩、构图及表现技巧方面的特点,并体现现代人物画创作中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鄂伦春族艺术现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书法衄挫的艺术实践研究

    潘池勇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衄挫萌芽于隶变初期,发展于隶书的形成过程,成熟于章草,完善于王羲之.衄挫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书写过程中追求快速、便捷、美观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尤其是书家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对笔锋的调控有意识地使用衄挫.使用衄挫书写时巧妙地提按换锋,振笔挥运,点画时起时伏,造成笔画线迹内外变化多端,使人回味无穷.笔、墨、纸这些书写工具客观上影响着衄挫的表现.衄挫的用笔,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点画线条富有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衄挫是深化线质效果的笔法,伴随着书法笔法的始终.研究衄挫要深入到书法作品之内进行具体的分析,细心体察衄挫之所以形成的内在原因及艺术效果.

    笔法衄锋挫锋曲笔王羲之

    唐代茶诗与茶道意趣研究

    常虹薛守瑞
    147-14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是我国茶诗勃兴的起点,咏茶诗达600余首.分析唐代茶诗产生的内因、外因,梳理初盛唐、中晚唐茶诗发展脉络,以作品推敲唐代茶诗的特点,探寻唐代茶诗蕴含的茶道思想.古代茶道思想蕴含了知识分子的心理变迁、文化演进及思维,生活趣旨.由此阐释中国茶文化所彰显的国人特有的生命关怀和审美情趣.

    唐代茶诗茶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