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方言英译与接受探赜

    韩薇薇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关注。贾平凹作品中丰富的方言词汇给翻译带来挑战,如何在保持原作韵味的基础上,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方言,成为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鲜明,生活化、形象化、地域化、个性化、民族化等突出,且语法多变。在翻译策略方面,应综合应用不同的翻译理论与方法,达到受者接受效果好,沟通文化理解强的目标。

    贾平凹文学作品方言英译综合性翻译

    "鬱"与简化字"郁"的异同

    张颖杰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鬱"和简化字"郁"字在《说文解字》中是两个不同的字,检索历代字书、辞书、韵书,以及研究成果,从字形发展、义项和叠字等历时层面来考察"鬱"和"郁"字的异同,从共时层面观察现代方言中的"鬱"与"郁",确认"鬱"与"郁"字在古代是音义不同,但又在义项上部分相通的字。现代虽将"鬱"简化为"郁",但方言中仍保留着二者的不同之意。

    字形发展义项叠字方言

    "语义中的隐性参项——观察者"的多维研究

    韩泽伟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者"概念是俄罗斯语言学家Апресян Ю。Д提出的,作为语言学领域的关键术语,"观察者"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在原型观察者层面,除了基于语义客体和感知主体分析外,引入参照时间概念,对语义合理性进行重新剖析;在观察者空间指示性层面,分析"вдалеке"和"быть"的观察者空间定位特点;在"быть"属格结构的观察者层面,分析处所意义中的观察者,并指出处所意义的属格构式与存在意义属格构式本质上存在区别;在动词体层面,从时态角度比较了内部观察者和外部观察者对句子语义的影响,并指出未完成体也可以存在显性主体,是参与者的角色。

    非常规观察者原型观察者空间定位属格构式动词体

    作者意图与文本效果的乖离——《骆驼祥子》教学札记二题

    丁辉
    127-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舍的初衷自然是要把祥子写成一个"受害者",从而暴露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的黑暗与不合理。但一个作家只要对生活与人性有诚实的观察,总能有意无意间表现出生活、人性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祥子走向失败与堕落的结局有制度与环境方面的原因,亦是他一系列选择的结果——而这些选择并不都是被强迫的,多数情况下,是祥子的自主选择。老舍对虎妞这个人物带有主观恶意,但虎妞这个人物事实上构成对男权文化的女性想象的反抗与挑战。虎妞完全不是男人想象中的女人,虎妞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虎妞也不是男人欲望中的女人,虎妞活在自己的欲望之中。

    《骆驼祥子》意图谬误男权文化的女性想象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探讨

    鲍中举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纯真年代》反映了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不同人物在环境压力下的悲惨遭遇,整部作品文笔细腻优美、结构精巧,一经推出便在美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的情节、人物的背景、特点,直接定位了小说的基调,男性人物的价值观、自由间接引语的叙述手法与暗含的女性主义叙事人物、声音与情节形成对照,表达了《纯真年代》女性意识、女性话语权观念,伊迪丝·华顿有关女性出路问题予以前瞻性设置,以促进女性权利在男权社会中真正获得解放。

    纯真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叙事策略

    《中庸》引《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内蕴之意

    张芃蕙
    133-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庸》第十二章引《诗经·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与渊"一诗句阐释论点"君子之道费而隐",是围绕《诗经》原句本义进行论述的。在《诗经》原句歌颂君子之道沐泽大地的基础上,深化原句意味,使君子之道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赋予其更深的教化意义。

    《中庸》《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旅行中的女性:论《美食 祈祷 恋爱》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郑云鹤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食 祈祷 恋爱》作为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吉尔伯特离婚后一年内先后去往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寻找自我的旅途故事,吉尔伯特旅行的过程不断反映出其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借助文本细读,吉尔伯特旅行过程中的所思所历,逐渐打破婚姻的枷锁,精神世界的解放,改变了自我的生存方式,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出自我主体身份。曾因为婚姻失败而感到迷茫的吉尔伯特,在旅行途中通过进食、冥想与恋爱不断取悦自己。基于自身体验,诉诸于旅行写作的她将自己独特的女性感受放在中心位置,获得了掌握情绪的方法,在不断愉悦自我的过程中重构自身。

    《美食祈祷恋爱》女性主体身份女性自我意识

    时间与空间契机下"角色的反演"——以《守望》为例

    刘艳敏
    140-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是行动的艺术,行动由许多动作组成,而动作则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展现,利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符合规定情境中人物的动作,是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角色的反演"需要演员作为角色时放弃"已知"打破惯性,筛选出有条件进行反演的"契机",并选择准确的体现手段从人物现在进行时出发。研究细化"反演"这一关键词的行动办法,为演员表演留出恰当的时间、空间来选择更准确、更出彩的表达。

    时间与空间理论角色的反演《守望》话剧艺术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与《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在钢琴启蒙中的异同

    胡全伟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斯蒂安和汤普森两人相隔50年,二者的音乐理念也大相径庭,两人有着雷同的经历,在钢琴启蒙研究中有着相同的志向,且二者都完成了从演奏家向音乐教育家的身份转变。二者研究内容都将钢琴启蒙教程作为研究着眼点,并编写了钢琴教程,这对钢琴启蒙教育研究大有裨益。《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与《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在演奏内容、入门及演奏方式等方面有各自的要求及重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合理使用。

    钢琴启蒙《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钢琴音乐在电影表现中的美学研究——以《钢琴家》《音乐之声》《海上钢琴师》为例

    王帅
    147-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音乐,可以有效地推动电影的情绪表现。传统的电影配乐与普通的音乐电影不一样,其可以很好地融入电影,并使其具有特殊的魅力,通过恰当地使用音乐,可以使电影与电影语言达到完美结合,达到视觉、听觉、情绪三方面的高度统一。在电影和观众的交互中,钢琴音乐就像一座桥梁,能够将观众带入电影主题之中。从宏观上讲,钢琴音乐对影视艺术的运行起很大作用;从微观视角来看,在电影情节的塑造和刻画中,钢琴音乐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钢琴家》《音乐之声》《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电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