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场域的高度契合性研究

    刘田甜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思政育人的教育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有利于丰富思政育人教学资源,也能够不断增强思政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育人场域的契合机理,从价值取向、价值哲学以及价值宗旨的角度明确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思政育人场域的高度契合性的重要价值,并以一定的路径,使思政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高度契合

    中国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儒林外史》为例

    刘月梅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中国文学经典《儒林外史》过程中,该作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有独特之处。不同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式的差异,体现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这些难点包括如何准确传达文化负载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情感色彩等,这些都是翻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音译等,旨在更全面地传达原著的文化精髓。这些具体的翻译实践,为类似典籍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儒林外史》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努"与"怒"的字词关系分析

    邓祥龙
    124-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怒"字形产生于战国时期,本义为"愤怒、发怒",引申出"强、盛"和"使出力气"等义;"努"字形产生于唐初,晚唐五代时期大量使用,"努"是"怒"的分化字,"努"最初的意义来自于"怒",进而引申出"凸显、竖起"等义。"怒"和"努"是通假或形近误写现象,而是本字与分化字的关系。

    字词关系

    戏剧唱词格律与古典诗词格律之比较

    许敏云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格律形式与内容的表现上,戏剧唱词与古典诗词之间存在着彼此交融而又各具特征的微妙关系,其既涉及诸多相同之处,也在细节上带有明显差别。在戏剧不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文化强势复兴的背景下,应科学解析戏剧唱词与古典诗词在格律上的异同点,对比二者的艺术特质、文化价值,深刻把握戏剧的创作规律,参照古典诗词的格律运用手法,着力契合受众的审美、观赏需求,集中突出唱词的独特性、新颖性、变化性,优化现有的剧作演绎策略,实现古典诗词文化传承与戏剧行业的互促共进。

    戏剧唱词古典诗词诗词格律

    汉语温度词研究及其词汇类型学框架

    赵琪琪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度词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学者遵循传统语义学、结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框架,从共时和历时层面分析温度词的词义演变、隐喻和转喻现象。国外词汇类型学的发展为温度词研究提供了跨语言视野,并将研究内容拓宽到句法属性。词汇类型学框架下的温度词研究极少涉及汉语。借鉴温度词词汇类型学研究框架,考察汉语温度概念化和词汇化、温度词的句法—语义互动、温度词的词义引申等,前景广阔。

    温度词词汇类型学研究框架

    《论语》俄译本欠额与超额翻译的策略

    张福苓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中俄两国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同时,《论语》文本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论语》汉俄译本之间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存在的,总会出现译文承载信息量大于或小于原文信息量的情况,即超额翻译或欠额翻译现象。应在翻译《论语》时明确不同文化层次的欠额与超额问题,采取不同的规避策略,实现对外翻译过程中的精准与文化对接。

    《论语》超额翻译欠额翻译规避策略

    动画角色行为设计与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王功
    139-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画制作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对动画制作创新有积极意义。目前,动画制作市场竞争激烈,人工智能的渗透为动画制作提供多方面辅助。为提高动画角色行为设计的质量,利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对人工智能运用进行深层次研究,了解动画角色行为设计中应用人工智能条件下,梳理人工智能应用优势。人工智能在动画角色行为设计中有效应用路径多样,能够提升动画角色行为设计在激烈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优势。

    动画角色行为设计人工智能互动框架

    山水元素在中式酒吧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曹烨君王晨旭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型消费,更倾向生活型消费。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酒吧为代表的"洋文化"空间逐渐萌芽在充满历史底蕴的神州大地。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应用一直是设计界关注的话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设计师们就开始探索如何让这些"洋空间"文化适应中国社会的土壤。从古至今,国人对自然山水这一概念颇为喜爱,恰逢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提出,更是将自然山水这一概念推向高潮。在种类繁多的中式元素中提取山水一味元素,并加以抽象概括应用于空间设计,让中式文化精神内涵融于西式空间,创造中国本土化的酒吧空间。

    山水元素中式酒吧人类命运共同体

    钢琴协奏曲《岭南暴雪》华彩段对多层次合作研新的呈现

    柴聪聪
    146-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协奏曲《岭南暴雪》的主题具备的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包含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在乐谱生成阶段中,曲谱创作者和表演者之间互为主体。通过在演出过程中适当添加观众维度,采取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不断完善作品形式以及丰富作品内容表演层次,主要包括作品本身、情感以及认知等因素。《岭南暴雪》在创作阶段与表演阶段,不断激发与调度演绎者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产生出超预期的、更加强烈的表现力,对于当代作品创作,以及表演均有启发作用。

    钢琴协奏曲《岭南暴雪》艺术特点多层次合作

    《枫桥夜泊》古筝协奏曲中的艺术意蕴与演奏创作

    黄雪晴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枫桥夜泊》古筝协奏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以唐代诗人张继的同名诗篇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古筝曲。作品实现筝乐艺术与古代诗词相联,其优美的旋律与调式、独特的演奏技巧与创作技法,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将原诗所表达的情景体现得淋漓尽致。《枫桥夜泊》古筝协奏曲的创作与演奏具有古典诗歌艺术的特点,体现了对古典筝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枫桥夜泊》古筝协奏曲独特的艺术性,蕴含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气质与内涵。

    《枫桥夜泊》古筝协奏曲艺术意蕴演奏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