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

张琼

双月刊

1000-2340

henauxb@163.com

0371-63558885

450002

郑州文化路95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有关作物育种、园林科学、动物科学、农业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北土石山区侧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郑艺伟江睿吕丽沛桑玉强...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华北土石山区侧柏水分利用的主导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侧柏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计算侧柏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结合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干旱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水热状况协同性等气候指标,分析华北土石山区侧柏WUE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侧柏树轮δ13C与WUEi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值分别为-23。53%和87。08 µmol·mol-1,年平均增幅分别为0。09%和1。17 µmol·mol-1。在月尺度上,侧柏WUEi与上年 7月、9-12月和当年 1-12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上年 6-7月、12月和当年 1-12月SPEI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8月和当年3-5月、8月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除与上年12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与其他各月降雨量均无显著关系。在年尺度上,WUEi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EI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无显著关系。侧柏WUEi对温度和降雨量的敏感性在14。12~<15。04℃和545。97~<762。43 mm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7。87%和21。88%;当水热协同性在0。992~0。998时,WUEi对其敏感性为17。30%。[结论]温度是影响华北土石山区侧柏WUEi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随着温度与降雨量协同性的增强,侧柏WUEi对水热协同作用的敏感性呈升高趋势,降雨量间接影响侧柏WUEi。

    侧柏水分利用效率气候因子稳定碳同位素华北土石山区

    全自动移栽机送苗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董奥辉刘志彤周梦雪田辉...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目前全自动移栽机硬质苗盘钵苗输送技术不成熟,送苗准确率和送苗效率过低的问题。[方法]在龙门架全自动移栽机取投苗装置的基础上,针对钵苗输送设计一种全自动送苗装置;纵向输送机构为该装置的关键部件,采用偏置曲柄滑块结构,输送机构的气缸行程和棘轮齿数为设计变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纵向输送机构的自由度、理论角位移及理论气缸行程;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关键部件三维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优化;对优化后的送苗装置样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优化后的纵向输送机构气缸行程为73。80 mm,角位移为48°,棘轮齿数为60;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单次输送,气缸推动棘爪走过8个齿,棘轮转动角度为48°,连续输送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送苗装置进行输送试验,得到机器的平均送苗精度达98。90%,单次送苗最大误差为-0。91 mm,单盘累计误差最大为-2。48 mm。[结论]优化后的送苗装置能够完成硬质苗盘钵苗自动输送任务,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能够实现精准送苗,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移栽机自动送苗棘轮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Adams仿真

    基于纵轴流开式玉米脱粒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张红梅胡经营何勋屈哲...
    12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现阶段玉米籽粒收获过程中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满足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收获的要求。[方法]设计了纵轴流开式玉米脱粒装置,搭配钉齿式脱粒元件,将其按螺旋等间距排列的方式分布在辐条上。通过EDEM软件对脱粒装置进行仿真分析,确定较佳的滚筒转速参数。以滚筒转速、喂入量、含水率为试验因素对脱粒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较优的参数组合:滚筒转速为350。00 r·min-1、喂入量为8。00 kg·s-1、含水率为25。90%±1%。[结果]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的主次因素,先后依次为含水率、滚筒转速、喂入量。当滚筒转速为400 r·min-1、喂入量为8。66 kg·s-1、含水率为15。90%时,破碎率为3。99%、未脱净率为0。39%,脱粒装置台架验证试验得出该参数组合下破碎率和未脱净率分别为 4。27%和 0。51%,其中破碎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0。28%、未脱净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0。12%,试验结果与理论优化值非常接近。[结论]符合国家玉米籽粒直收的标准要求,为玉米籽粒收获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玉米脱粒开式脱粒装置钉齿结构

    不同脂质在淀粉基Pickering乳状液中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狄欣翟玉歌张剑宋晓燕...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大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颗粒乳化剂,分别用4种不同类型的油(椰子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作为油相,制备了水包油型Pickering乳状液。建立口-胃-肠三段式消化模型,探讨不同脂质类型对乳状液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了乳状液的粒径及微观结构。同时制备4种乳状液,在室温下储存80 d计算乳化指数,以确定乳状液的稳定性。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来测定乳状液在消化过程中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取不同消化阶段时的乳状液测定粒径及微观结构,以表征不同消化时期乳状液稳定性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原始油脂及乳状液消化后的油脂进行测定,分析其游离脂肪酸(FFA)的组成对乳状液脂质消化的影响。[结果]4种脂质均可以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其中乳化稳定性最高的是玉米油乳状液,其 80 d后乳化指数最高(91。73%),其次是橄榄油乳状液(83。53%),椰子油和葵花籽油乳状液的乳化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体外消化结果表明:乳状液经过口腔消化,发生絮凝和聚集,液滴尺寸有所增加;经过胃部消化,液滴周围包裹的淀粉颗粒有所减少,但仍保持乳状液的结构。经过小肠消化,乳状液的结构被彻底破坏,大部分的油脂也被水解,油滴尺寸明显减小。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降序排列为:椰子油(25。71%)>橄榄油(12。64%)>玉米油(11。16%)>葵花籽油(8。99%)。在相同乳化条件下,不同油的乳状液脂质消化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饱和度的不同:椰子油(91。41%)>橄榄油(16。58%)>玉米油(14。63%)>葵花籽油(10。85%)以及初始液滴大小不同。[结论]4种乳状液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消化特性,且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对乳状液的脂质消化率有显著影响。乳状液的脂质消化率随油脂脂肪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初始液滴大小具有相关性。

    脂质大米淀粉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体外消化

    5个不同部位牛肉的煎制风味差异性研究

    孙灵霞张文韬李苗云朱瑶迪...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5个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的气味差异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牛肉的合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电子鼻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研究了牛腱、眼肉、牛后、牛腩和上脑5个牛肉部位煎制后的滋味和气味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眼肉煎制后苦味水平较低,鲜味和咸味在5个不同部位牛肉中最高。眼肉和上脑煎制后的气味特征较为接近,与牛腩差异最大,与牛腱差异较小;牛后气味特征介于牛腩和牛腱之间,与两者气味均较为接近。5个部位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其中上脑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其余几个部位差异最大,牛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为丰富。5个部位样品中共筛选出30种挥发性物质形成特征挥发物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部位的煎制牛肉。[结论]5个不同部位的牛肉煎制后滋味和气味差异明显,眼肉滋味品质最高,气味品质较差。特征挥发性物质的信号强度在不同部位牛肉间存在显著差异,牛腱中的苯甲醛、眼肉中的3-甲基丁醇、牛后中的2、3-戊二酮和z-3-己烯醇、牛腩中的丁醛、上脑中的2-丙醇、1-己醇、2-戊酮和3-甲基-3-丁烯醇均显著高于其余4个部位(p<0。05),是造成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风味差异的关键物质。

    牛肉电子舌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特征挥发性物质

    土地流转视角下农业数字化的增收效应

    张相龙赵梦典张海莹
    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一定土地流转规模下农业数字化的增收效应。[方法]采用 2011-2020年中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以土地流转率为门限变量,分析农业数字化对农民的增收效应。[结果]土地流转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数字化的增收效应。不同地区土地流转程度对农业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影响也不同,农业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农业数字化的增收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土地流转与农业数字化相互促进,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物理空间上的基础,后者则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共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结论]继续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进一步缩小数字技术差距,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收入农业数字化土地流转面板门限模型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测算与差异化补偿研究

    晋洪涛项乐乐陈方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和碳补偿额度,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并依据地区碳收支核算、碳交易价格和碳补偿系数确定各主产区碳补偿额度。[结果]1)2010-2020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四川5个省、自治区碳汇水平最高,湖北、河北碳汇水平最低;2)根据三阶段SBM-DEA模型测算,各主产区低碳发展效率分布较为稳定,其中湖北、河南为低碳发展高效率地区,四川、河北为低碳发展低效率地区。[结论]根据低碳发展效率测算各主产区碳补偿额度,河南、山东和江苏的利益补偿额度最高,辽宁、江西和河北利益补偿额度最低。针对低碳发展效率进行差异化碳补偿,有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发展低碳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业低碳发展效率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影响的HP滤波法分析

    荣越黄高彦马恒运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因素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长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影响。[方法]基于1949-2021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单产数据,采用HP滤波法进行单产分离,得到受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影响的长周期分量趋势单产,及受气候变化引起的短周期分量气候单产。[结果]对比实际单产数据,HP滤波分离得到的趋势单产与作物实际单产具有相似的年际变化特征,趋势单产变化更为平滑,波动幅度小于实际单产;气候单产年际波动幅度最大,其变化情况直接影响当年实际单产;气候单产对实际单产的影响分为正反两方面;不同作物同一年份受气候单产影响程度不同。[结论]尽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是在长期层面来讲,小麦和玉米的单产主要受种植技术、作物品种改良、数智化技术等科学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单产气候单产HP滤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