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以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的政策实践与若干建议

    张霞许生刘钟墨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周期调节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跨周期调节作为一种调控理念同时也作为一种调控方法,既表示跨越周期内部的不同时期,也表示跨越一个或多个完整周期.十八大以来的宏观调控实践,以跨周期调节的思维和方法审视和实施逆周期调节,实现了从宏观经济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的转变和升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更好结合,要以实现就业最大化、提高工资率、推行通货复胀、完善财税体制、实施创新驱动等为基本途径,坚定不移走结构化调控与总量调控融合发展之路.

    经济周期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治理

    发展非银行金融业有利于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吗

    王姝雅郭田勇方意
    14-3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程度不断加深,各类非银行金融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为复杂,存在风险传染和风险分担两种不同的影响方向,增加了风险识别和处置的难度.本文通过双重ΔCoVaR系统性风险溢出模型估算各类非银行金融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净溢出效应,平均来看,净溢出大于零的行业会加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即风险传染的作用更大,如保险业、投资银行业和经纪业;小于零则能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即风险分担的作用更大,如多元金融服务、多元资本市场、资产管理与托管银行.拆解溢出效应,进一步发现非银行金融业与银行业的相关性是决定影响方向的关键.由上,本文认为在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防范非银行金融业带来的风险,也要重视对金融体系结构优化的研究,充分发挥非银行金融业对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益补充.

    金融业综合经营非银行金融业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金融周期与中国企业创新

    靳晨鑫金威甄筱宇王晨...
    33-5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周期是微观经济个体的"风险价值偏好"与宏观经济环境的"金融融资约束"二者交互增强作用的结果,金融周期波动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如何影响?本文利用1996-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周期指数,实证检验金融周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周期上行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且对于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周期通过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来促进企业创新;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周期上行对于"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系数显著大于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即金融周期上行对科技型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从三个视角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在宏观金融条件偏紧缩阶段,国家应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保持创新支持政策的延续性;第二,强化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为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来源;第三,建议自上而下地对创新的鼓励措施进行改进,比如提高政府对创新的补助,加强对专利的保护,以此来激发公司的创新动力.

    金融周期企业创新融资成本

    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变迁、国际经验与实践进路

    杨雪斌姜俊羽王红梅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金融监管是中国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宏观审慎监管作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金融市场日益复杂的趋势下不断凸显.本文在阐述中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变迁与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宏观审慎监管面临的问题:系统性风险识别困难,监管工具和监管范围存在完善空间,外部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同时,本文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实践经验,以为中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思路.基于此,中国应继续坚持"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合理确定不同规模银行适用的资本要求,积极拓展监管工具和监管范围,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全流程治理机制,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互惠合作,从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资本要求

    信贷寻租、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

    郝坚黄林秀
    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旨在深入探讨信贷寻租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考察数字金融对信贷寻租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世界银行对企业寻租行为的调查报告构建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并借助工具变量法和指标替代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信贷寻租作为一种非正规经营活动,对区域创新产生了扭曲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伴随着高风险和不公平.(2)数字金融在信贷寻租与区域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信贷寻租对区域创新的扭曲激励会减弱,这意味着数字金融有助于转变信贷寻租所导致的区域创新扭曲增长模式.(3)数字金融的调节作用具有地区差异.在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或非中心城市中,数字金融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建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创新的普惠性金融体系,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以消解信贷寻租引发的市场扭曲现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区域创新活动.

    数字金融信贷寻租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水平非中心城市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春王秀芝
    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04年地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启动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推进改革并取得成效.本文将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重点考察2010-2021年间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前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变化.使用2010-2021年间236个地级市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否有效改善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研究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施对于地方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路径实现.

    预算绩效支出结构政府支出效率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收入——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郭健杨昭龙
    9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对地方税收收入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地方税收收入增长,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和高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影响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税收征管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降低劳动力错配带动地方税源"提质增量",进而促进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直接税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间接税,契合当前税制改革方向.本文的研究为科学判断数字经济对地方税收收入的总体效应和差异性效应、深入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路径提供了现实依据,以期助力地方税源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地方税收中介效应

    数字政府是否缓解了收入差距——来自跨国样本的证据

    相倚天陈经伟张晨周广华...
    11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进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关注数字政府能否成为提高社会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有力工具,基于《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9年抽样时间共计955个跨国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政府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缩小跨国收入差距,这一结果在更换变量度量方式和计量模型下均十分稳健.政府通过数字化治理缩短制度距离进而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将驱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从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转向负相关,意味着数字政府将加速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其不仅能够缩小跨国收入差距,且对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同样具有缓解作用.

    数字政府制度距离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曲线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4年1月)

    128页

    工业大省低碳转型突围之路的有益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河北省工业转型路径研究》书评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