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作用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祁玉清
    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相比,2000-2021年中国的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偏差的波动性更大;从M2/GDP看,2000-2022年,中国M2/GDP的值从1.34增加到2.2,平均值为1.78,明显高于同时期的美国(0.64)、日本(1.63)和欧盟(0.88).中国货币政策指标相对宽松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场生产结构延长、生产的专业化和资本深化,不断叠加的货币政策价格影响的滞后效应,存量资产交易影响等.中国利率走廊区间相对较宽,货币政策的数量型特征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在债券市场传导渠道通畅,但实际作用还待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总体对货币政策利率不敏感,存贷差大制约贷款利率下降空间.优化货币政策,需充分认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尽可能避免对利率的长期扭曲和干扰,统筹考虑货币政策短期效果和长期经济发展演变态势,健全与LPR改革相适应的FTP体系,提高投资对当期利率变化的敏感性.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利率市场化

    金融发展影响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产业链的视角

    马挺韩廷春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金融能否切实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本文聚焦于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两个核心方面,定位金融发展的工具属性,将社会融资规模、单位融资成本纳入研究视角,并综合考察了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基于2004-2016年的多维面板数据实证发现,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行业和"两高一耗"行业存在广泛的效应,且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单位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还发现单位融资成本存在通过产业链传导的效应,且这种效应对高新技术行业和"两高一耗"行业的影响存在相反的作用.

    金融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产业链传导固定效应模型

    税制改革与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来自"营改增"的准自然实验

    宋恒李川川宫方茗
    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8-2014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将"营改增"视为税制结构调整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创新能力和绿色技能人才外溢的维度考察了税制结构调整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营改增"的省份,经历"营改增"省份的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平行趋势检验、更换被解释变量、子样本回归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一是研发外包效应,即"营改增"后企业会通过"抵扣渠道"增加外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减少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二是绿色人才外溢效应,即改革导致了绿色服务部门扩张,推动了绿色人才向制造业流动,进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绿色排放意识,最终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本文从碳减排的新视角探讨了"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影响,并基于增值税抵扣、研发服务税收优惠和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三个视角,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营改增"制造业企业碳减排研发外包效应绿色人才外溢效应

    增值税留抵退税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郭健刘浩萍宋尚彬
    4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增值税留抵退税劳动收入份额劳动力减税

    个人所得税对工薪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刘永久
    65-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对工薪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降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负能够促进工薪家庭的创业行为,家庭收入水平、家庭金融资产、家庭规模、地区综合税负等因素亦对家庭创业活动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区分收入水平的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能够显著促进低收入样本家庭的创业行为,对高收入样本家庭则无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的创业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低收入人群和户主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样本中.本文丰富了个人所得税减税效应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工薪家庭创业行为

    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

    靳光涛唐荣黄抒田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和集聚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集聚经济理论,结合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特性,从知识溢出视角阐述了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并综合运用微观企业数据和宏观城市数据经验分析了二者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直接推进制造业升级,还能通过内含的知识溢出效应间接推进制造业升级,上述结论在大中型城市样本和高技术制造业样本更明显;(2)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倒U型的动态非线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各地政府加强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和集聚政策的动态化调整.

    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升级知识溢出门槛效应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碳减排——基于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证据

    喻春娇唐威
    97-11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2007-202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其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地,将数字化转型的维度细分为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技术研发,发现前者的碳减排效应要明显强于后者.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工业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了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显著降低了其碳排放强度.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本密集度高、杠杆率高、国有性质的工业企业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助力工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融资约束碳排放强度

    "逆向混改"能够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吗

    庄子萱冉渝殷皓洲
    11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逆向混改"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其环境责任的承担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逆向混改"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民营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逆向混改"显著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进一步分析发现:(1)当国有资本形成与非国有资本的股权制衡时,会削弱"逆向混改"发挥的促进作用;(2)承担意愿方面,"逆向混改"能够发挥企业声誉提升的作用,在声誉较低的民营企业,能更显著地促进其承担环境社会责任;(3)承担能力方面,"逆向混改"使民营企业倾向于聘请熟悉国内企业管理政策的本土高管团队,从而促进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本文有助于加深对于民营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逆向混改"民营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3年5月)

    128页

    宏观经济研究本刊启事

    宏观经济研究杂志社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