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投资与消费的协调高质量发展

    张中华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与动力,投资是满足消费需求的工具与手段,消费与投资不可偏废.消费率与投资率受生产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增加消费,提高消费率,必须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要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协调高质量发展,必须破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破除投资进入消费领域的障碍;必须实施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房地产政策.

    消费率投资率消费需求结构投资结构高质量发展

    教育会影响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吗——基于CFPS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刘争黄浩邓秀月
    15-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家庭资产选择长期存在的"有限参与"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教育对中国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决策和参与深度的影响,并探讨了该影响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提高了中国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和参与深度.家庭财务负责人受教育程度对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和参与深度的影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教育对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概率和深度的影响存在性别—婚姻状况差异、性别—城乡状况差异和性别—地区状况差异.最后,以风险态度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态度的改变是教育影响中国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

    教育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财务负责人性别差异风险态度

    数字普惠金融对长期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贺慧惠童天天
    3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中国完成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为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缓减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长期多维相对贫困指数,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长期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减长期多维相对贫困,其效果具有普惠性,对农村居民、老年群体、低收入、低受教育水平等弱势群体的长期多维减贫效果更显著;(2)随着长期多维相对贫困被剥夺程度和相对贫困持续时间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减贫效果逐渐减弱;(3)收入不平等、居民创业是数字普惠金融缓减长期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作用机制,通过缓减收入不平等、促进居民创业间接减少长期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据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缓减后富群体的长期多维相对贫困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相对贫困长期多维相对贫困指数收入不平等

    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时代意义、模式创新和政策支持

    郭婷婷尹燕飞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推动农业"走出去"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农业"走出去"能有效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是缓解中长期国内粮食产需紧平衡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亟待创新与农业"走出去"特征适配的投融资模式.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发展形势,识别出农业"走出去"模式更新、领域拓宽、企业增多等特征,认为亟需构建促进农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体系.基于最新特征和趋势,本文提出联合园区综合开发模式、供应链服务联结模式、援贷投融合模式和产业链参股联结模式,并细化了这四种创新模式的适配条件、构建方式和流程、优势和特点、风险控制和贷款投向等内容.为更好地促进这些模式发挥好对企业融资的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体系.

    农业"走出去"投融资模式粮食安全

    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探讨

    孙孟
    68-7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与引擎,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领域,仍存在资金缺口较大、投融资主体单一和融资渠道有限、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凸显等诸多问题.为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健全投融资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内涵式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的新特点,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全面加强金融创新、转变土地财政传统理念,提升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引导规范平台公司可持续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新型城镇化投融资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特征比较及启示——以半导体产业为例

    刘振中叶意雯
    7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补贴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利有弊,需趋利避害.通过从总量、结构、效率和贸易应对能力四大特征维度对半导体产业补贴进行国际比较,发现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总量在上升,补贴方式多样交叉.同时,发达经济体以重点领域为牵引,适时调整补贴进与退,聚焦技术创新,衔接补贴设计与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补贴规则,注重补贴设计合理性,值得借鉴.建议立足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从把握补贴政策进退时机、推动补贴基础化公共化安全化、提高补贴运行效率和加快接轨国际规则方面进行优化.

    发达经济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补贴半导体

    社保缴费、劳动保护与人力资本结构

    乌拉尔·沙尔赛开彭永璇
    8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保险费是企业用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雇佣的影响以及劳动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研究并未发现企业通过减少雇佣员工规模、降低薪资水平转嫁社保缴费负担,但社保缴费的增加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小的企业、东部沿海地区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的企业更为凸显;(2)最低工资标准弱化了社保缴费对工资水平的正向效应,地区工会化率强化了社保缴费对工资水平的正向效应;(3)社保缴费提升通过缩小内部薪酬差距促进入力资本结构升级;(4)社保缴费对低技能劳动者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在此过程中劳动保护、内部薪酬差距缩小并未起到间接的正向作用.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实现"稳就业"政策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人力资本结构

    "双碳"目标下中国汽车绿色税收的优化研究

    赵书博陈静琳陈乐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环境外部性,很多国家通过绿色税收进行规制.中国现行汽车绿色税收中,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消费税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节能减排,但仍存在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计税依据不合理、(燃油)消费税税额未能对不同类型燃油区别对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应将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改为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对不同类型的燃油适用不同的税额等建议.

    "双碳"目标汽车绿色税收优化

    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探究

    刘慧朱启荣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 2002年以来中国出口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与CO2排放量,然后利用脱钩指数分析模型和指数完全分解模型,实证分析"入世"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CO2排放量,给国内的碳减排造成很大压力;(2)"入世"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增长连接"状态向"弱脱钩"再向"强脱钩"转变的过程,这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程度在不断加深;(3)出口国内增加值规模的扩大对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形成了较大阻力,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也不利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出口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是促进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关键因素.

    出口国内增加值碳排放脱钩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3年7月)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