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波加热强化闪蒸工艺的科学基础及发展趋势

    田时泓郭磊李娜宇文超...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快速性、整体性等优点,对基于能量源补充热量实现蒸发浓缩、分离纯化的料液处理过程而言,利用微波加热实现过程强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液体闪蒸过程的蒸发特性与传热传质特性、微波加热液体蒸发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微波加热强化闪蒸工艺,首先指出闪蒸工艺过程中料液面临难以直接加热提供热量而提高蒸发速率的难题,原因是传统热量传递方法无法在真空条件下向闪蒸过程中的料液传递热量.进而分析了微波加热蒸发工艺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微波加热蒸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简述了微波加热蒸发工艺的应用.最后,提出可将微波加热与闪蒸工艺相耦合的微波加热强化闪蒸工艺,简述了设备设计、应用开发方面的相关进展.总结了微波加热强化闪蒸面临的相关难题并提出建议,期望对微波加热强化蒸发工艺应用和设备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微波加热蒸发过程强化能量转化传热传质

    双极膜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罗芬杨晓琪段方麟李小江...
    14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极膜是一类具有特殊"三明治"结构的离子交换膜.在反向偏压下,双极膜界面层独特的水解离行为使其具有在线生成H+和OH-能力,因而在酸碱生产、资源分离回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极膜界面层催化剂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水解离反应电阻.然而,大部分双极膜由于界面层构筑不当使其存在水解离电压过高、膜层结合力差、催化剂泄漏以及第一极限电流密度大等问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制备及应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双极膜及技术近期研究进展,从双极膜的水解离机理出发,综述了界面层催化剂的种类、界面构筑方式及膜层的复合工艺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度分析了浸蘸法、涂覆法、静电组装、原位生长、层层堆叠等界面催化剂固定方式的优缺点,力求为双极膜的规模化制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文中也指出了双极膜在工业化酸碱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不对称双极膜电渗析在工业化酸碱生产应用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对双极膜的电化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应该努力探索双极膜在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电化学合成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此来推动双极膜的发展.

    双极膜界面层催化剂水解离电化学应用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催化脱氢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盖宏伟张辰君屈晶莹孙怀禄...
    16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是实现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然而氢的储运是制约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有机氢化物(LOHC)储氢技术具有成本低、储氢密度大、安全稳定等优势,可匹配现有化石能源输运架构,有望在大规模、长距离和分布式的氢储运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LOHC储氢循环中,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加氢技术,LOHC脱氢过程效率低、稳定性差,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综述了LOHC储氢技术催化脱氢过程强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概述了LOHC储氢基本概念和催化脱氢反应基本原理,从催化过程强化、产物分离强化、能量效率强化等方面总结了脱氢过程强化策略,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手段的特点,分析了LOHC储氢技术催化脱氢过程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即开发高效的脱氢催化剂、提高催化脱氢过程的传热传质效率以及降低脱氢过程能耗,这对LOHC储氢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有机液体储氢传热传质催化剂催化剂载体

    微反应器中连续还原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张家昊李盈盈徐彦琳尹佳滨...
    18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还原胺化反应是一种把醛(酮)转化为胺类物质的有效方法.还原胺化反应路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合适的反应条件能够提升反应效率和选择性.本文总结了还原胺化反应常见的催化体系及催化剂、溶剂、温度、底物性质以及氨/水/酸的加入对反应的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素,进一步介绍了连续微反应器技术在还原胺化过程中的应用,总结了以伯胺/仲胺/叔胺为目标产物的连续还原胺化过程、以硝基化合物为原料的连续还原胺化过程、酶催化及无催化剂的连续还原胺化过程.微反应器中的温度控制、传质强化和停留时间分布能进一步实现反应强化和选择性提升.基于微反应器的连续还原胺化技术及该技术与新型催化材料的结合有望在胺类物质的生产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还原胺化多相反应微反应器连续合成催化剂

    离子液体强化不饱和键差异化合物分离的研究进展

    容凡丁丁泽相曹义风陈俐吭...
    19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相似物的分离是物耗和能耗最集中的化工过程之一.对于具有不饱和键差异的化合物而言,它们的物化性质极为相近,高效分离极具挑战.离子液体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结构可设计以及多重分子间相互作用位点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不饱和键差异化合物的分子辨识分离.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强化不饱和键差异化合物分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低碳烃、液态的中等碳链烃及固态的天然活性同系物等代表性体系的分离,突出了离子液体分离不饱和键差异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分离机理及分离工艺流程评价,并展望了离子液体强化不饱和键差异化合物分离的未来方向.

    离子液体分子辨识分离萃取选择性不饱和键

    液相剥离法高效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李文鹏刘晴杨志荣高展鹏...
    21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良物理化学性质的二维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池、催化、传感器、印刷、生物医药等领域.然而,石墨烯及其衍生产品的应用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低成本、高品质、规模化生产.本文综述了液相剥离法高效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电化学插层法、溶剂插层法、高温膨胀法和微波膨胀法等液相剥离的前处理方法原理以及对石墨烯剥离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水基溶剂、有机溶剂和混合溶剂等剥离溶剂的优缺点与选取原则;对比了超声、高剪切和微通道等过程强化设备的剥离原理和优缺点;简述了离心分离的后处理方法以及分离效果;最后对液相剥离法宏量制备石墨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开发无残留的功能化插层剂并匹配温和快速的膨胀方法,寻找低毒、低沸点、高分散的溶剂体系,精确调控液相剥离设备作用机理,设计连续化梯级离心设备,实现液相剥离制备石墨烯的连续化、规模化、低成本快速制备.

    石墨烯液相剥离二维纳米材料高剪切微通道高效制备

    酶催化固碳过程及其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王玉杰张艳梅栾金义赵之平...
    23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范围迅猛发展的工业生产导致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关切.在发展清洁能源、工业流程再造等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开发高效、经济的CO2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于CO2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对生物体外酶催化固碳过程及其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CO2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催化酶及其优化,阐述了CO2资源化利用的具体策略,涵盖了将CO2催化转化为甲酸、甲醇、甲烷、淀粉以及L-乳酸、丙酮酸等特定产物分子.进而,重点阐述了辅因子的原位再生、酶的固定化、反应系统的优化设计、反应条件优化(pH、温度、底物浓度)以及产物原位分离等技术对CO2生物酶催化反应过程的强化,实现CO2的高效固定与资源化利用.旨在通过多方面交叉论述,为生物酶催化过程及路线设计包括固定化酶催化剂的制备、反应器选择设计与开发、酶催化过程调控、高值化产品定向合成等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最后,总结了酶催化固碳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酶催化固碳CO2资源化生物催化强化技术

    高通量合成装置强化金属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研究进展

    衡霖宇邓卓然程道建魏彬...
    246-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化剂性能受制备过程多种因素影响,为优化催化剂制备配方与工艺条件,通常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实验试错过程,由此造成的低效率与低精度不可避免.在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通量合成装置的研发与投用将提升实验制备催化剂过程的效率、精度与安全性.本综述从金属催化剂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沉淀沉积法)出发,阐述了薄膜沉积法、微流控技术、自动合成机器人、喷墨打印法等高通量合成装置如何协助强化催化材料制备过程和加速催化剂配方优化进程.本文将着重分析金属催化剂制备工艺的需求与高通量合成装置特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金属催化剂合成过程对高通量合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构建一种与合成工艺相适配、实用的金属催化剂高通量合成平台,可以为催化剂的研究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催化剂制备优化设计合成装置高通量

    膜调控的头孢呋辛钠溶析-冷却耦合结晶成核介稳区测定及分析

    张梁马骥贺高红姜晓滨...
    26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析-冷却耦合结晶可以提高结晶产率的同时,降低溶析剂的消耗量,是一种高效的耦合分离过程.传统的溶析结晶传质的界面往往受到宏观混合规模的限制,传质调控通常为亚毫米级,容易爆发成核,导致结晶产品的纯度差、平均粒度小、晶体粒度分布宽,因而需要更精确的调节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膜辅助溶析-冷却耦合结晶的方法,应用于头孢呋辛钠的结晶过程研究.其中,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作为精确添加溶析剂和高效混合的界面,实现过饱和度的均匀分布.为了对比膜辅助溶析-冷却耦合结晶和传统耦合结晶方式的调控效果,对膜辅助溶析-冷却耦合结晶过程进行更为精确的调控,分别测量了传统和膜辅助条件下溶析-冷却耦合结晶的头孢呋辛钠-水-乙醇体系的介稳区宽度,计算了成核动力学参数.使用响应面方法和理论模型分析了冷却速率、溶析剂添加速率和溶析剂组分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并比较了传统结晶和膜辅助结晶的介稳区特征.结果表明,膜辅助溶析-冷却耦合结晶的成核级数和成核速率常数(n=2.07,kn=158.15)均小于常规耦合结晶(n=2.45,kn=493.22),成核动力学方面更加温和,可调控性更强.

    膜辅助结晶介稳区溶析-冷却耦合结晶过程强化响应面方法

    熔纺-选择性溶胀制备嵌段共聚物多通道中空纤维膜

    钟丁磊黄铎应翔邱守添...
    269-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段共聚物的熔纺-选择性溶胀是一种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清洁生产工艺.本文提出构建多通道构型来提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的性能,通过熔纺-拉伸-选择性溶胀,制备了具有3通道和7通道的聚砜/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通道数、溶胀条件和拉伸行为对中空纤维膜微观结构、渗透性、截留率和耐压性的影响.由于壁厚的相互支撑作用,多通道中空纤维膜的渗透性和耐压性能都比单通道中空纤维膜有所提高,且可通过拉伸和溶胀条件实现膜性能在较大范围内的高效调控.在适当的通道数和拉伸比下,拉伸后的三通道中空纤维膜的通量比单通道中空纤维膜高20倍.此工作对使用清洁方法制备高性能的中空纤维膜具有重要意义.

    超滤中空纤维膜嵌段共聚物多通道选择性溶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