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煤层气甲烷富集的固体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程春晖明淑君庞磊田士东...
    6215-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CMM)中的甲烷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可持续的低碳清洁能源,亦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爆炸和温室气体污染物。因此寻找一种稳定且高效的甲烷富集技术,对于增加目前煤炭开采业的安全系数及克服常规天然气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煤层气中存在大量杂质已成为其工业化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障碍,尤其是对二氧化碳和氮气污染物的高效分离。本文综述了在煤层气甲烷富集真空变压吸附工艺(VPSA)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方向:二氧化碳捕集(CO2/CH4分离)和天然气净化(CH4/N2分离),其中制备高效分离甲烷气体混合物的固体吸附剂是VPSA技术的核心突破点。进而重点分析和比较了碳基吸附材料、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这三种典型的固体吸附剂在上述两个方向上分离或吸附甲烷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其中在吸附剂表面耦合不同功能的官能团或在纳米尺度上微调其孔隙结构将是不断提高煤层气甲烷富集吸附分离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还讨论了固体多孔材料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希望在帮助研究人员了解CMM甲烷富集吸附剂的技术前提下,理解并设计出新型吸附剂以期满足工业上多重苛刻的甲烷分离要求。

    煤层气甲烷富集固体吸附剂二氧化碳捕集天然气净化

    氧化物纳米颗粒表面有机修饰反应特性

    甘雨欣赵美赵绍磊谢就任...
    6233-6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化物纳米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纳米颗粒表面富含羟基,易于团聚,直接应用效果差,需要在其表面接枝不同的有机基团,调控颗粒的吸附性、润湿性、分散性和功能性。本文聚焦于常用修饰剂与颗粒表面的反应特性,综述了硅烷偶联剂、醇和酚、羧酸和膦酸、硅油和异氰酸酯对氧化物纳米颗粒表面有机修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表面羟基性质;分析了不同修饰剂与氧化物颗粒表面的反应机制、修饰稳定性等特性;总结了不同修饰剂和纳米颗粒的修饰工艺。尽管在有机溶剂中的颗粒表面有机修饰文献报道较多,但对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提高和指导作用有限,且修饰效果评价多样,可比性不够,要实现纳米颗粒表面的可控、高效、绿色有机修饰,需要针对不同氧化物颗粒合理选择修饰剂和设计修饰工艺。

    纳米粒子表面接枝修饰羟基

    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开发及其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周维陆锦成张兴光
    6246-6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具有健康功能的家居产品,如抗菌纤维和抗菌塑料等,由于其良好抗菌性和适用性等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和企业界根据抗菌材料的特性设计出不同的产品。本文综述了无机纳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包括接触反应机理和光催化抗菌机理;无机抗菌剂,如纳米金属物种、纳米氧化物、其他纳米抗菌材料及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抗菌家居产品,如抗菌纺织品、抗菌塑料、抗菌涂料、抗菌陶瓷以及水、气体过滤净化等应用进展。分析表明无机抗菌材料在结构优化、抗菌废弃物回收与毒性研究,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需高度重视。在未来方向上,本文也指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如多孔多位点协同抗菌材料开发、双碳政策下绿色工艺开发、居家抗菌产品的简便检测手段和多功能组合产品开发),目前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兼容性和稳定性),以及展望了抗菌家居产品的市场前景。

    无机抗菌材料居家产品抗菌活性抗菌机理

    废旧风电叶片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张柏林杨泽宇张生杨刘波...
    6260-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力发电已成为了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支柱。风力发电机组退役后,废旧风电叶片因难破碎、难降解等面临资源化难题,亟需探索绿色经济的资源化路径。针对当前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为主的风电叶片,本文概述了风电叶片梯次利用的策略和主要方法,简要介绍了机械法、热法和化学法等方法的工艺特点和优劣势。由于叶片中缺乏高价值组分,现有回收方法如无政府补贴或产废单位承担处理费用,均较难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工序简单的机械法回收废旧叶片用于强化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总结了废旧风电叶片FRP材料作为混凝土、水泥胶砂和地质聚合物等建筑材料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废旧叶片FRP材料可为建筑材料提供良好的抗拉和抗弯应力,断裂软化后仍可通过桥接作用转移应力,从而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强化。但FRP材料与水泥界面区域的结合强度不足,且FRP材料降低了建筑材料的密度,可导致建筑材料抗压强度下降。进一步研究应重点改善FRP材料与水泥的结合强度,优化掺杂比例和FRP材料尺寸,以提高建筑材料的整体性能。总体而言,废旧叶片FRP材料的掺混比例不宜过高,才能保证建筑材料的强度,但混凝土、水泥胶砂等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极小的掺混比例既可完全消纳废旧叶片。

    废旧风电叶片增强纤维混凝土水泥胶砂地质聚合物

    改性g-C3N4光催化降解双酚A的研究进展

    马香港丁远张俊格刘应良...
    6271-6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技术可源源不断地利用清洁的太阳能来实现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有效降解,从而在众多降解方法中脱颖而出。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经典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合成简单、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经济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领域。但是本体g-C3N4由于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较窄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以及较低的氧化电位,使得其降解BPA的性能大大降低。为了提高g-C3N4对BPA的降解能力,研究者采用多种改性方法对g-C3N4进行改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元素掺杂、形貌调控、异质结的构建以及共聚等手段对g-C3N4进行改性的进展,从电子结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能等角度出发,详细总结了改性后g-C3N4对BPA的降解性能以及降解机理;其次,总结了 BPA常见的降解路径及安全性分析;最后针对改性g-C3N4降解BPA的有效选择性进行了展望。

    光催化降解双酚A类石墨相氮化碳改性机理降解路径

    疏水材料在油田化学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章超孙金声吕开河黄贤斌...
    6293-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油田化学领域,通过研选合适的疏水材料对井壁或储层岩石表面进行润湿性改造,可以减弱表面对水相的亲和性,从而达到抑制岩石水化、减少储层水相圈闭及改善储层油气渗流能力等目的,极大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效益。本文简要介绍了疏水材料的种类并分析了疏水材料形成憎水性表面的原理,重点从稳定井壁、保护储层、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改善乳液及泡沫稳定性四个关键方面阐述了疏水材料在油田化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针对于目前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疏水材料作为一种油田化学助剂,未来应向着低成本、强配伍、多功能、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以满足其在油田化学领域中不断增长的需求。

    疏水材料水亲和性润湿性改造疏水原理油田化学

    纳米碳酸钙对nano-CaCO3/PES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王玉周陈增曹东鑫周杰辉...
    6310-6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nano-CaCO3/PES复合膜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亲水性、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通过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技术制备了 nano-CaCO3/PES复合膜。对复合膜的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 nano-CaCO3质量分数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了 nano-CaCO3在膜中均匀分散时,可有效优化膜结构,并同步提升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分离效率。当nano-CaCO3质量分数为0。3%时,所得到的复合膜机械强度为3。8MPa;对比纯PES材料,其机械强度增加了 65%;亲水性也有效改善,纯水渗透性为450L/(m2·h·bar)(1bar=105Pa),提高了 1。7倍,同时保持99%以上的BSA截留率;对BSA抗污性能从48。8%显著提高至77。1%,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效果。本项研究为优化膜结构、提升膜性能方面提供了一个高效、简便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纳米碳酸钙分散性复合滤膜力学性能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的制备与光热辅助吸油性能评价

    郭启麟郭适张瀛博潘宜勇...
    6317-6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石墨烯(GO)、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为原料制备Pickering乳液,并以其为软模板合成具有"液滴状"孔道结构和大孔隙体积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气凝胶(CNTs/STRGA)。通过引入MWCNTs/COOH的方式,提高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调整GO与MWCNTs/COOH的质量比、油水比、水热还原时间,得到一系列不同性质的CNTs/STRGA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仪(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评价材料的吸光能力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MWCNTs/COOH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吸光度(95。2%)和光热转换性能,材料上表面通过光热转换可升温至130℃,材料的光热-吸油速率会明显提升,可达6。88g/(g·min),其吸附容量可达130。66g/g。

    Pickering乳液石墨烯气凝胶碳纳米管光热-吸附

    非对称二元高分子共混体系微观组织演化的相场模拟

    郭建超覃众垚张刚
    6327-6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相场法,研究了混溶间隙的非对称程度对二元高分子共混体系微观组织演化及动力学的影响。通过使用半隐式傅里叶频谱法,求解了非线性Cahn-Hilliard-Cook扩散方程,并探索了混溶间隙的非对称程度对二元高分子共混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溶间隙的不对称程度显著地影响了体系的微观组织演化及相分离动力学。此外,初始成分对体系组织演化的路径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非对称高分子共混体系,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液滴-交联和交联-液滴新的结构转变机制,其归因于两相非对称的动力学过程。此外,体系的非对称程度也会影响其他动力学特征,即结构因子和特征尺寸。结果有助于揭示非对称高分子体系的相分离过程,为合成具有可控微观组织及物理性能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非对称高分子共混体系微观组织相场模拟

    氮掺杂石墨烯/黑磷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的低温光催化法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李开鹏卢晓敏付姣裴丰...
    6336-6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黑磷/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以纳米黑磷为原料制备纳米黑磷/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纳米黑磷的氧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得的纳米黑磷/石墨烯复合材料性能。本研究以纳米黑磷为磷源,价廉易得的氧化石墨烯为碳源,在氨气气氛下,采用低温光催化法制得了氮掺杂石墨烯/黑磷量子点(N-rGO/BPQDs)复合材料,FTIR、Raman、XPS、SEM等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纳米黑磷基材料中纳米黑磷的氧化程度低。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N-rGO/BPQDs复合材料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初始可逆比容量为620mA·h/g,循环100次后仍保持450mA·h/g的可逆比容量,高于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

    黑磷量子点氧化石墨烯低温光催化N-rGO/BPQDs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