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分子模拟的多孔炭材料结构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周逸寰解强周红阳梁鼎成...
    1535-1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模型的构建是多孔炭材料结构表征、"构效"关系探究、吸附模拟研究等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基于分子模拟的多孔炭材料结构模型构建方法、应用及特点进行了综述性评介,以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净化用活性炭的选型需求为导向,分析各种模型构建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由片段单元组装构成多孔炭结构的早期模型,能展现多孔炭材料的部分表观性质,但对多孔炭吸附性能的解析与机理阐释尚缺乏指导意义.多孔炭结构模型构建方法可归为仿真过程法和结构重建法,前者适于炭材料微观结构演变的研究,但所需算力高;后者通过拟合多孔炭的实验、表征数据、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重建模型,其中的随机填充法可以针对性地调控模型的孔结构和官能团,应用于吸附模拟研究时有助于确定吸附特定VOCs的最优孔结构、筛选合适的活性炭,进而指导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然而,对包括随机填充法在内的结构重建法,尚需掌握量化调控结构模型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的方法与关键参数,发展能够进行多参数、多指标"构效"关系研究的多尺度化模型,才能对多孔炭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分子模拟活性炭结构模型动力学模型随机填充法

    含钛高炉渣制备复合吸附剂及其铬吸附性能

    董晓涵田月苏毅
    1552-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Cr(Ⅵ)是一种有害污染物,既污染水环境,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文以工业固废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通过酸浸得到浸出渣基体,经壳聚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GLZ-jcz/CS复合吸附剂,用来去除废水中的Cr(Ⅵ).研究了吸附温度、废水pH、吸附剂量、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以Cr(Ⅵ)吸附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优实验条件,并研究了GLZ-jcz/CS复合吸附剂的再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BET比表面积测试仪对GLZ-jcz/CS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确定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70℃、废水pH=4、吸附剂用量为0.13g、Cr(Ⅵ)初始浓度为50mg/L、吸附时间为2h时,吸附率达到99.8%,吸附容量可以达到67mg/g,GLZ-jcz/CS复合吸附剂经过6次洗脱,吸附率仍可达到96%以上,吸附模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复合吸附剂Cr(Ⅵ)吸附率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型含钛高炉渣壳聚糖改性

    DBD等离子体耦合BiOI催化材料降解苯甲羟肟酸的特性与机制

    董冰岩李贞栋王佩祥涂文娟...
    1565-1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温常压下,以苯甲羟肟酸(BHA)为处理对象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催化体系.研究了放电参数对等离子体降解BHA的影响规律,对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催化材料进行了系列表征分析,考察了各因素对BHA降解的影响,分析了DBD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剂降解BHA过程中总有机碳(TOC)、pH、∙OH自由基等的变化,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降解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并探讨了BHA的降解机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BiOI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体积、高纯度的介孔纳米片微球,且DBD可以改变催化剂的晶型和结构,具有更高的催化性能.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峰值电压、鼓气量等对BHA降解率有很大影响;BHA浓度为80mg/L、体积1000mL,在峰值电压24kV,频率7500Hz,鼓气量30L/min条件下,添加0.3g BiOI催化剂与DBD等离子体耦合效果最好,相对于单一DBD体系,BHA降解率由78.8%提高到88.2%.降解机理分析可知,∙OH是BHA降解的重要活性物质,在等离子体催化作用下,BHA被氧化开环,转化为苯甲酸和乙醇酸等中间体,最终生成H2O和CO32- 等.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废水降解矿化率催化剂

    水煤浆煤气化粗渣水流分级提炭分质

    高增林张乾高晨明杨凯...
    1576-1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气化渣提炭分质是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本文以榆林地区气化粗渣为原料,利用自研的水流分级装置,研究了粗渣直接水流分级与先湿法筛分再水流分级组合的提炭分质特性.结果表明:水流分级能够高效实现粗渣中的炭灰分离,通过调整水流速和叶轮转速,所得浮渣烧失量最高可达43.16%,尾渣烧失量则低至6.63%.先湿法筛分再水流分级组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粗渣中炭的回收,尤其是对于0.5~0.18mm粒级样品,其烧失量可提高至70.05%,该方法相对于直接水流分级其可燃体回收率和综合效率均显著提高.对粗渣及水流分级所得样品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残炭颗粒多呈不规则形状,表面粗糙且孔隙发达,灰颗粒则主要为大小不一的熔融球体和不规则的表面光滑且致密的颗粒.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分级样品的残炭含量越高,其密度越小.

    煤气化渣粗渣水流分级筛分残炭密度

    木头基纤维素/石墨烯分离膜制备及污染物分离性能

    陈林林于飞马杰
    1584-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酸性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脱除巴沙木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制得纤维素薄膜,研究该薄膜微观结构、元素分布与组成、浸润性等方面性能.结果表明,经化学法剥离后的纤维素吸附剂对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可达120.0mg/g,与Langmuir和Temkin模型均能较好地符合.随着膜孔径的收缩和氧化石墨烯(GO)的负载,纤维素膜对抗生素的截留性能大大增强.在0.3MPa通液压力下,纤维素/GO膜的纯水通量提高至原通量的13.5倍[由56.5L/(m2·h)到764.1L/(m2·h)];纤维素/GO膜对环丙沙星的截留率可达65.6%(纤维素膜对环丙沙星截留率为50.9%).

    膜过滤氧化石墨烯纤维素膜吸附

    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工艺构建

    赵瑞强周鑫牛冰心
    1593-1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此时的总氮和COD去除率稳定在97%和98%以上.物料衡算显示,Anammox反应途径对氮的去除贡献逐渐增加,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耦合Anammox和反硝化共同促进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碳.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相对丰度由0.27%快速升高至35.87%,DNRA菌(Ignavibacterium、Thermogutta)及反硝化菌(Azospira、Gp3)在体系内共存.通过基因注释法,检测出了Anammox、DNRA、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关键基因.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变红且粒径增大;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多糖(PS)和蛋白质(PN)含量增加而PN/PS下降;三维荧光光谱发现腐殖酸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途径.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硝酸盐异化还原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脱氮

    高温烟气热解废轮胎过程中痕量金属Cu、Pb的迁移特性分析

    张鑫汤吉昀陈娟宋占龙...
    1606-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轮胎(WT)作为一种常见固废,不合理的处置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本文采用燃煤高温烟气对WT进行热解,重点研究了热解过程中重金属Cu和Pb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金属氧化物(CaO、MgO、Al2O3、Fe2O3)对两种重金属的控制效果,此外还研究了添加聚氯乙烯(PVC)对两种重金属迁移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解时间为10min时,两种元素已经基本释放完全.高温促进了Cu的富集,而低温反而促进了Cu的释放.对Pb元素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释放量不断增加,展现出明显的线性规律.当WT添加金属氧化物热解时,MgO促进了Cu的富集,而Al2O3促进了Pb的富集.当WT添加PVC热解时,低温促进了Cu的富集,而高温促进了Cu的释放.但不论温度的高低,PVC的添加使得Pb几乎完全释放.此时,添加Fe2O3对两种重金属的释放均起到了抑制作用.

    废轮胎热解高温烟气

    矿物质化合物对含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巩志强刘雷王少华韩悦...
    1614-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矿物质化合物对含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规律,以胜利油田罐底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水平管式炉上分别进行了含油污泥添加CaO、Fe2O3、Al2O3、MgO后的焚烧实验,对获得的焚烧底灰分别进行了重金属总量、浸出特性以及风险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质在焚烧过程中形成的残渣对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CaO对Cu、Cr、Pb和As的吸附效果最好,其中Cu的残留率达到93.40%.不同矿物质化合物对重金属浸出的抑制效果不同,其中Al2O3对Cr、Zn、Pb、As、Cd的浸出特性表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效果,且Zn、Pb和As的浸出率均低于5%.矿物质对重金属风险性影响的规律性不强,CaO和Al2O3对降低Zn和As的风险性效果较为显著,Zn和As生物有效态含量均低于18%.

    含油污泥焚烧矿物质重金属迁移转化

    硫酸钠制备碳酸氢钠过程中Na2SO4-NH3-CO2-H2O体系相平衡规律

    胡洪远张洋张贺东范兵强...
    1621-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Na2SO4-NH3-CO2-H2O体系相平衡规律的掌握,对硫酸钠高值利用制备碳酸氢钠过程的工艺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在101.3~1099.0kPa下303.15K、323.15K和343.15K时研究了Na2SO4-NH3-CO2-H2O体系以及其子体系Na2SO4-NH3-H2O的液-固相平衡关系,并获得了Na2SO4-NH3-H2O体系以及SO42-、CO32- 和HCO3- 在Na2SO4-NH3-CO2-H2O体系相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a2SO4-NH3-H2O体系中氨对硫酸钠有强烈盐析作用,当温度低于305.55K时在氨的作用下,体系平衡固相以无水硫酸钠的形式存在.同时硫酸钠氨盐水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进行碳酸化可促进硫酸钠的溶解.低温、高压有利于促进硫酸钠氨盐水溶液的碳酸化,并提高硫酸钠向碳酸氢钠的转化率.

    硫酸钠相平衡碳酸化氨气碳酸氢钠

    典型炉排炉和流化床垃圾焚烧飞灰及螯合产物的重金属浸出毒性

    郑钰李靖杰张宇峰赵梦琦...
    1630-1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垃圾焚烧飞灰富含重金属、二英等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需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厂广泛采用固化/稳定化+填埋的方式处置飞灰.对国内的炉排炉飞灰和流化床飞灰,以及两者的螯合产物进行取样,对比分析两种飞灰的特性、螯合前后的重金属浸出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飞灰螯合前后差异对重金属稳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螯合可使流化床飞灰的重金属问题得到控制,而炉排炉螯合后飞灰中Cd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仍存在超标问题,指出当前固化/稳定化方法处理飞灰存在不足,这种方法可通过水泥包裹使飞灰表面致密,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浸出,但化学药剂稳定重金属的效果不明显,不易于实现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没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技术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固化/稳定化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