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酸性质对正庚烷催化裂解反应传质性能的影响

    谢小金张晓雪刘晓玲崇明本...
    2661-2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L-赖氨酸作为介孔模板剂,通过调控铝源(偏铝酸钠)添加量改变分子筛硅铝比,在单晶分子筛内部引入晶内介孔,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硅铝比的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研究了其酸性质对正庚烷催化裂解反应传质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红外(Py-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了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物理结构、酸性质和微观形貌.同时,利用零长柱(ZLC)装置测试获取了正庚烷在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中的表观扩散系数,用于反映其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铝比的提高,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物理结构基本保持一致;传质性能随酸量的减少而提升,催化裂解性能随酸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Si/Al从80提高至140,正庚烷的表观扩散系数提升了87%以上;当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Si/Al=80时,正庚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7.5%,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分别为24.3%和35.1%.

    L-赖氨酸硅铝比单晶多级孔ZSM-5分子筛传质催化反应

    富氮多孔碳纳米片的氮掺杂构型调控及其储锌性能

    刘思宇杨卷陈培陈祖田...
    2673-2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孔碳正极和锌金属负极构建的水性锌离子电容器(ZICs)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和长期耐用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具有共价有机框架结构(COF)的富氮聚合物为碳源前体,通过简单的炭化自活化策略,合成了富氮多孔碳纳米片(NPCN-x).研究表明,基于聚合物前体丰富的COF结构特点,炭化温度对所制备碳材料的氮含量和氮掺杂构型有显著影响,且碳材料表面的吡咯氮含量与其储锌性能呈现高度线性相关.优化后的NPCN-800其吡咯氮原子分数高达2.15%,作为ZICs的正极材料,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158mAh/g的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碳材料表面的吡咯氮构型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活性,能够显著增强Zn离子的化学吸脱附过程.该研究为高性能ZICs用碳基电极材料的设计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多孔碳纳米片氮掺杂调控锌离子存储电化学优化设计

    RhCu催化剂中限域环境调控合成气转化生成CHx反应性能

    李娜赵婉彤凌丽霞王宝俊...
    2684-2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探究了4种RhCu限域催化剂中Rh活性位限域环境对合成气转化生成CHx反应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hCu限域催化剂中限域效应调控催化性能的本质.结果表明,RhCu限域催化剂中Rh活性位限域环境能够调控合成气转化生成CHx的活性和选择性.筛选获得RhGCN5.5催化剂具有最高的生成CHx(x=1~3)单体活性,归因于适中的限域效应使得表层原子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导致CH2OH解离过渡态与RhCu表面之间呈现适当的电子转移,利于CH2OH解离,从而呈现良好的CHx生成活性.本研究为通过调变单原子限域环境实现调控合成气转化生成C2含氧化合物反应的催化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单原子限域金属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结构线索.

    限域催化剂限域环境合成气碳氢化合物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钝化型二维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甲苯与甲醇烷基化性能

    曾浩桀周媚邹镇远熊峰...
    2696-2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二次晶化技术在二维ZSM-5分子筛表面构筑了具有外表面钝化作用的全硅Silicalite-1结构,通过XRD、SEM、TEM、N2吸附-脱附等温线、Py-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表面钝化型二维ZSM-5分子筛在甲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二次晶化技术在保留ZSM-5分子筛内部二维片层结构的同时成功构筑了全硅Silicalite-1钝化表面,Silicalite-1钝化结构不仅能有效屏蔽二维ZSM-5分子筛外表面Brønsted酸位点,抑制二甲苯异构化副反应的发生,而且对PX(对二甲苯)具有择形扩散的性能,极大提高对二甲苯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表面钝化型二维ZSM-5分子筛在673K、WHSV=10h-1的条件下表现出了较长的寿命,同时在反应40h后依然有较高的活性,且对二甲苯选择性达到了约35%,在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有效促进了甲苯与甲苯烷基化高选择性地制备对二甲苯的工业化应用进程.

    ZSM-5纳米结构对二甲苯分子筛多相反应

    γ-Al2O3负载的Ni、Fe、Cu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转化CO2/CH4的影响

    冯勇强王洁茹王超娴李芳...
    2705-2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两者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等离子体催化CH4/CO2气液两相均有产物,但存在产物组成复杂、选择性低的问题.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本文采用微燃烧法将活性金属负载在载体γ-Al2O3上,与等离子体结合催化转化CH4/CO2.负载金属后催化剂氧空位比例的改变增强催化剂表面碱性,进而提高CO2转化率.负载金属后弱酸比例增加,有利于合成液相产物,其中Lewis酸有利于合成醇类产物,而Brønsted酸促进了乙酸合成.金属催化剂装填增强了介质阻挡放电功率,转移更多电荷,提升了反应能量效率.通过催化剂结构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有利于针对等离子体催化进行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等离子体催化剂介质阻挡放电二氧化碳甲烷

    电荷极化光催化剂光转化二氧化碳制多碳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解仲凯施伟东
    2714-2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CO2)光合成高附加值多碳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的极具前景的绿色发展新技术.设计具有电荷极化活性位点的光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C-C偶联反应能垒,进而提高光合成多碳化学品催化选择性和活性.本文综述了光催化CO2还原制C2化学品的相关研究,深入研究电荷不对称位点构筑的主要策略,阐明微观层面上电荷极化效应对C2产物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机制,总结出极具前景的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思路,为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望未来,应更加注重催化剂在原子层面上的精准调控,开发出更高效、更专一的多碳产物制备系统,助力能源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

    碳中和二氧化碳光催化C-C偶联反应电荷极化

    CeO2载体在CO2加氢制甲醇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周运桃王洪星李新刚崔丽凤...
    2723-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CO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日益严峻,通过与绿氢反应将其转化为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工产品是减少CO2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CeO2负载金属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CeO2表面氧空位和碱性位点、Ce3+/Ce4+可逆氧化还原能力、几何形貌等特性在CO2/H2吸附活化和甲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较了CeO2与ZrO2、ZnO以及复合金属氧化物等载体在反应中的差异,提出了CeO2载体催化剂在确认活性关键中间体、兼顾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提高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挑战,以期为新型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CeO2载体甲醇活性

    添加剂改性固态胺吸附剂用于碳捕集的研究进展

    苗诒贺王耀祖刘雨杭朱炫灿...
    2739-2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态胺是固体吸附CO2捕集技术路线中的研究热点,是烟气碳捕集和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中最有应用前景的吸附剂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固态胺吸附剂的吸脱附性能以及热化学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表面活性剂、胺类和无机物类,以及环氧化物、螯合剂和含硫化合物等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吸附能力增强和热化学稳定性提升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的改性机理,总结了在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的改性特点.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添加剂改性固态胺吸附剂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目前尚未能充分实现增强固态胺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和热化学稳定性的双重目标.此外,鉴于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气体成分显著不同,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明晰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吸脱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热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具体碳捕集工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添加剂改性方案.

    二氧化碳捕集吸附剂稳定性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混合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进展

    黄澎邹颖王宝焕王逍妍...
    2760-2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RR)将CO2转变为有价值的合成气(CO/H2)受到广泛关注.CRR电催化剂的开发对于高效、精确制备合成气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RR制备合成气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CRR催化剂的种类、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具体分析了催化剂的掺杂元素种类和比例对反应中间体的影响,指出了掺杂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原子边缘和活性位对CRR的作用,探讨了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条件调节对CO和H2比例的精确调控.本文也讨论了增加反应活性位点、降低中间体的反应能垒等促进CRR以及调节合成气碳氢比的方式.此外,提出了可通过催化剂多级形貌调控、多活性位点设计、CO2还原与阳极反应耦合等途径,提升CRR制合成气效率的策略.最后,探讨和展望了CRR制合成气在未来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合成气二氧化碳电化学催化剂

    通过产物转化分离推动CO2加氢制甲醇过程的研究进展

    周秋明牛丛丛吕帅帅李红伟...
    2776-2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过量排放的CO2加氢合成高附加值甲醇的过程因受热力学限制使其原料转化利用率较低,通过产物转化分离的方式能够打破热力学平衡,从而推动反应正向进行,提高CO2转化率.本文以将甲醇作为中间体耦合其他反应继续转化成低碳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以及利用膜反应器将副产水原位脱除等两种典型的产物转化分离方式为中心,分别展开论述其在促进CO2加氢反应过程中,耦合反应条件优化、催化剂筛选制备以及分子筛膜反应器设计与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耦合反应的双功能型催化剂中分子筛载体的酸性与孔道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膜反应器未来的研发重点与难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其制备可重复性.

    CO2加氢甲醇热力学低碳烯烃芳烃膜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