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泥基硼掺杂石墨相氮化碳降解NO

    付涛李立高莉宁朱富维...
    4403-4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氧化硼(B2O3)进行高温煅烧制备硼元素掺杂改性石墨相氮化碳(BCN),对其微观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再以多孔水泥混凝土为光催化剂载体,研究掺杂g-C3N4和BCN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催化降解NO性能。结果表明,B元素的引入会增大g-C3N4比表面积,改善水泥基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对NO的降解率达到40。7%。当掺杂BCN的质量分数达到水泥的6%时,水泥混凝土的7d抗压强度和28d抗压强度均达到最佳,分别为8。25MPa和14。4MPa;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7d和28d光催化降解性能均达到最佳,分别为47%和63%。

    光催化石墨相氮化碳掺杂改性降解NO水泥混凝土

    CO-CO2体系制备氘代甲醇催化剂的合成与改性

    龙涛周锋张伟吴泓...
    4411-4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氘代中间体,氘代甲醇(CD3OD)广泛用于核磁共振试剂、氘代药物中间体和光电材料改性,但其在CO-CO2体系的催化合成效率仍有待提高。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掺杂稀土元素对CuO/ZnO/Al2O3(CZA)催化剂进行改性,评价了其在CO-CO2体系加D2制氘代甲醇的催化性能,并表征了催化剂。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成功掺杂并均匀分散于CZA催化剂中,La和Ce的掺入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加表面CuO的数量;而Pr的掺入降低了催化剂活性。其中,CZA-3%La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46。69m2/g)和最大的孔容(0。26cm3/g),催化活性最好,其氘代甲醇时空产率相比CZA催化剂提高了7。96%。稀土掺杂改性的CZA催化剂对提升CO-CO2体系合成氘代甲醇的反应效率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合成活性氘代甲醇稀土元素改性

    甲酸为氢源硝基苯转移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

    王雨菲贾宇张议升薛伟...
    4421-4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UiO-66为前体,在N2气氛下焙烧制备了ZrO2@C,以其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Pd/ZrO2@C催化剂。以Pd/ZrO2@C+SO42-/ZrO2为催化剂,对以甲酸(FA)为氢源、硝基苯(NB)转移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PAP)的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表征发现,Pd/ZrO2@C载体中的ZrO2为四方相ZrO2,包埋在无定形C中。随着ZrO2@C在空气中焙烧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增加,其C含量和比表面积随之下降,同时Pd颗粒尺寸变大。Pd/ZrO2@C催化剂中Pd以Pd0和Pd2+两种形式存在,且随着C含量的减少,Pd0含量增加,Pd2+含量减少;当Pd0含量明显高于Pd2+,其对PAP的选择性明显下降。在140℃、反应6h的条件下,Pd/ZrO2@C-200-4+SO42-/ZrO2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NB转化率为63。7%,PAP选择性为42。3%。

    催化加氢载体对氨基苯酚甲酸硝基苯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沥青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谢娟贺文赵勖丞李帅辉...
    4432-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模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沥青分子模型、老化沥青模型、集料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基质沥青模型的验证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探讨了沥青的性质与性能、沥青的扩散现象、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作用、沥青老化与再生以及沥青与集料的界面相互作用。MD模拟方法能够预测沥青材料的性能,包括基质沥青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自愈合性能,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相容性以及沥青与集料界面的力学性能、黏附性等性能,架起了宏观和微观行为之间的桥梁,为MD模拟在沥青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指导。但MD模拟在沥青体系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初始模型的建立、力场的优化和模型验证等,目前分子动力学模拟只关注沥青材料与改性剂之间的物理作用,缺少对两者之间化学作用的研究。此外,分子动力学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目前只限于沥青与集料界面之间的研究。最后,对MD模拟在沥青体系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未来需要使用MD方法来研究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沥青与改性剂的界面模拟以及多种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需要探究多种因素(如裂缝宽度、改性剂、温度和再生剂)共同作用下对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为了探究沥青与改性剂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建议结合量子力学等其他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在沥青混合料方面建议结合有限元等模拟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沥青分子模拟分子动力学动力学模型沥青-集料界面

    超疏水纳米涂层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任国瑜妥云郑文杰谯泽庭...
    4450-4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自然界荷叶、玫瑰花瓣等植物超疏水现象启发,超疏水涂层在自清洁、油水分离、防冰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超疏水涂层依赖于其表面微观粗糙结构和特殊涂层材料,制备工艺复杂,耐久性差,防腐蚀性能不足。超疏水纳米涂层由于其独特的形貌和功能,使超疏水涂层变得多功能、通用、耐用、高效。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不同纳米材料超疏水涂层的设计与制备,针对不同超疏水纳米涂层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如防菌、传感器、微流体、催化等。最后,本文指出了关于使用纳米技术的超疏水涂层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通过对其新颖的制备策略和对其独特性质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推进超疏水纳米涂层在诸多领域的应用。

    粗糙结构超疏水纳米涂层耐久性防腐蚀纳米材料传感器微流体催化

    基于环糊精构筑薄膜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孙燕冯倩颖谢晓阳何皎洁...
    4464-4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环保型材料环糊精(CD)因其独特的空腔结构和外壁亲水、内壁疏水的两亲性,在水处理分离膜的构筑上受到广泛关注。CD膜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在污废水净化、染料/盐混合溶液分离和有机溶剂纳滤等水处理领域备受青睐。在水处理中,CD膜可以同时实现分子和离子的精确分离,并提高膜的渗透性。本文从CD膜的设计及制备方法(界面聚合法和相转化法)出发,围绕CD膜的不同构筑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环糊精构筑水处理薄膜复合膜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D引入对膜分离层界面结构、渗透性、污染物截留和抗污染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基于环糊精构筑薄膜复合膜的发展方向,如提高CD的反应活性、优化反应条件、开发新型CD衍生物以及新型CD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推动CD薄膜复合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

    分离环糊精水处理界面聚合

    pH响应材料及其在智能肥料中的应用

    王洋张苗苗吕阳侯翠红...
    4477-4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料行业的发展正从传统化肥向新型肥料转变。肥料使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传统肥料利用率低、养分损失大、环境风险加剧,大多数肥料产品不能按照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实现养分精准供应。而智能肥料的研发与创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时空上更精准匹配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本文系统综述了pH响应材料的类型、来源及响应机理,探讨pH响应材料的化学结构对pH响应行为的影响,提出pH响应材料促进根肥互馈的观点,剖析pH响应材料在智能肥料中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明确pH响应材料在绿色智能肥料创制领域的应用潜力、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面临的挑战。文章以根肥互馈理念为核心,综合考虑pH响应材料与作物根际酸化效应,设计并利用pH响应材料把根分泌物与智能肥料有机连接,提出开发pH响应肥料的创新思路,指出根肥互馈是协同肥料养分释放和作物养分吸收的关键,提出基于根肥互馈原理匹配作物养分需求规律且具有环境友好性的绿色智能肥料将成为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pH响应材料聚合物化学过程凝胶pH响应肥料根肥互馈

    湿气发电技术研究进展

    马广鑫李伟曼周欣陈运法...
    4490-4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中蕴含着大量的低品位能,利用这种绿色能源开发离网分散式发电系统是补充日常用电的有效途径之一。湿气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功能材料与湿气相互作用从中收集能量的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回顾湿气发电技术发展历程,从湿气与发电材料的相互作用原理出发,汇总讨论了目前湿气发电机理的主流解释,包括离子扩散和流动电位等,并介绍了相关的验证工作;整合分析了吸湿发电层材料及其优势与不足,总结归纳了湿气发电机的结构及潜在应用领域;随后阐述了提高湿气发电机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的方法;最后,对湿气发电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湿气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绿色能源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并推动离网分散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湿气发电湿电效应离子扩散流动电位清洁能源

    CaCl2复合热化学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孙忻茹张秋怡卓建坤杨润...
    4506-4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合盐热化学储热技术具有储热密度高、长期储存热损失小等优点,有望解决太阳能供给与能源需求间不平衡的问题。CaCl2具有快速水合反应动力学、高储热密度、低成本、原料广泛的优势。然而,纯水合盐存在膨胀结块、热导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高热导率的多孔基质担载使水合盐均匀分散,实现稳定性的提升,并通过微纳米孔增加气体扩散通道,加快反应速率。本文分析了CaCl2复合热化学储热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储/放热机理分析、性能评价指标、复合材料物性的调控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多孔基质的孔隙特性、CaCl2的担载量是影响复合材料储热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介孔结构的多孔基质更适宜作为水合盐热化学反应的载体。同时,加入镁基盐类形成二元盐复合材料是另一种有效的物性调控方法,其中,MgCl2能有效提高CaCl2的循环稳定性,在50次循环测试后仍保持良好性能。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要技术方向,即开发以介孔结构为主的多孔基质,包括提高多孔基质的孔道开放度和稳定性、探索构建新的二元盐复合材料以及储热系统与储热材料的匹配等。

    热化学储热氯化钙复合材料多孔基质储热性能

    超疏水-高疏油SiC膜的制备及性能

    李莉蔡鑫宇陈寅杰张文启...
    4516-4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iO2粒子共混喷涂与浸渍方法,研发了一种在SiC膜上制备超疏水-高疏油表面的工艺。通过喷涂不同粒径的SiO2颗粒,在SiC膜表面构造具有双疏性能的微纳双重粗糙结构,然后通过浸渍将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至SiC膜表面,成功制备了具有超疏水-高疏油特性和优异自清洁性能的SiC膜。通过改变含氟量、粗糙度,分析了各参数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经改性后所得超疏水-高疏油SiC膜表面上水和正十六烷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为152。6°和146。3°,滚动角分别为5。2°和10。2°,这归因于SiC膜表面的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降低了其与其他物质的黏附力。在强酸和强碱溶液中,超疏水-高疏油SiC膜表现出稳定的双疏性。本研究为在无机膜上构建具有优异耐酸碱性的超疏水-高疏油表面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工艺。

    SiC膜喷涂超疏水-高疏油表面修饰自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