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温度下斜叶桉木材吸湿、解吸等温线与热力学性质

    曹树扬施静波董友明吕建雄...
    5095-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斜叶桉(Eucalyptus obliqua)木材广受国内市场欢迎,需求量大,但尚无高效可行的常规干燥工艺,需对其吸湿性及热力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恒温恒湿箱法研究了斜叶桉在不同温度下(30℃、45℃、60℃、75℃)的等温吸湿、解吸特性,并通过GAB和H-H模型对吸湿和解吸等温线进行拟合,对吸湿滞后现象,以及有效比表面积S、净等量吸湿热Qst、总润湿热W0、微分熵ΔS、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扩张压力Φ、焓熵补偿等热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斜叶桉木材的吸湿和解吸等温线为Ⅱ型,且GAB和H-H模型均适用于木材-水分体系(R2大于0。999)。恒定温度下,试样平衡含水率(EMC)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加。恒定水分活度下,EMC和吸湿滞后程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效比表面积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总体上,吸湿过程净等量吸湿热和微分熵为负值,而解吸过程为正值,净等量吸湿热和微分熵的大小均随EMC先增大后减小,直至趋近于0。解吸过程总润湿热绝对值为83。7kJ/mol,远大于吸湿过程的32。2kJ/mol。等速温度和平均调和温度不一致,焓熵补偿理论成立。吸湿、解吸过程均为焓驱动,不同的是吸湿为自发过程,解吸为非自发过程。扩张压力会随着水分活度的升高而升高,吸湿过程中,温度对于扩张压力的影响无明显规律,而在解吸过程中,扩张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斜叶桉木材吸湿、解吸等温线GAB和H-H模型热力学性质

    聚丙烯/聚硅氧烷-二氧化硅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阳梦萍孙军军张晨曦薛昊龙...
    5106-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气液分离用聚丙烯(PP)微孔膜的疏水性能,本研究将聚硅氧烷-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聚丙烯树脂熔融共混,采用熔融-拉伸法制备疏水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仪、综合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孔隙率、水接触角、气体/纯水通量等测试与表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聚硅氧烷-二氧化硅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硅氧烷-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增加,膜的水接触角逐渐增大,平均孔径、纯水通量和气体通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聚硅氧烷-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时,膜的水接触角从108。6°增加到127。6°,表明PP微孔膜的疏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膜孔隙率为59。4%,气体通量为61。76L/(m2∙s),是纯PP膜的2。16倍。同时聚硅氧烷-二氧化硅可以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改善聚丙烯PP微孔膜的退火效果,使主片层结构变得稳定,孔结构依然由分离的片晶组成。

    聚硅氧烷二氧化硅聚丙烯微孔膜疏水性

    PAN/MXene同轴纤维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屈芸成丽媛代国亮王刚...
    5113-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片层MXen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丙烯腈(PAN)粉末为原料制备不同纺丝液,经过同轴湿法纺丝成型、高温炭化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壳芯组分同轴纤维电极;分析不同壳层、芯层材料对纤维电极微观结构以及力学、电学、电化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以PAN/MXene为壳层、PAN/PMMA为芯层时,可以实现电极材料力学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平衡,拉伸强度、电导率和比电容分别为可达到14。4MPa、322。7S/m和113。18F/g,经过1000次恒电流充放电测试(GCD)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可达到95。7%。

    纤维电极MXene同轴纤维湿法纺丝电化学储能

    聚合松香辅助制备聚丙烯熔喷纤维膜及耐久超疏水改性

    王文刚钱裕洁皮秋月王艳红...
    5123-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疏水材料因其卓越的防腐蚀、防覆冰和自清洁等性能,在日用纺织、生物医学和建筑涂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开发低成本的超疏水表面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聚合松香(PR)作为辅助材料与聚丙烯(PP)进行熔喷纺丝,然后去除PR组分,得到多孔纤维膜,并进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改性,获得具有耐久性的超疏水材料。结果表明,PR的辅助加入可以诱导纤维变细、增加纤维膜的孔隙率,制备出的7PP/3PR纤维膜比10PP/0PR纤维膜的接触角提高了20°左右,疏水物质溶液的均匀分散增加了纤维膜的耐磨损和自清洁性能。7PP/3PR纤维膜的超疏水材料性能最佳,接触角为159。8°,历经5次摩擦循环后的接触角仍有152。6°,保留率在95。27%,而10PP/0PR纤维膜的超疏水材料的接触角保留率仅在87。46%。

    聚丙烯聚合松香纤维膜超疏水

    表面Janus图案结构的单向导水集雾性能

    李颖王其召白波张茜...
    513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沙漠甲虫启发,本文引入单宁酸金属络合物(TA-Fe3+)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无纺布(NFc)进行润湿性改性。通过浸渍喷涂法制备了表面图案化单宁酸-铁离子/聚二甲基硅氧烷Janus无纺布(p-TA-Fe3+/PDMS Janus NF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并搭建水雾收集器测试其雾收集性能,进一步考察表面单向水传输性能,探讨集雾行为机制。结果表明,p-Janus NFc具有甲虫状图案化表面和不对称润湿性Janus结构,亲-疏交替的润湿表面和Janus结构产生的协同效应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单向水传输性能和优异的水雾收集能力。在3。0h集雾实验中,p-Janus NFc集水率可高达193。31mg/(cm2·h),为相应超亲水材料的约16倍。这种生物启发性Janus无纺布材料为构建环保高效的集雾系统、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提供了一条有力途径。

    Janus结构表面单向水传输雾收集

    离子络合物改性二维云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楼高波姚潇翎倪静雯傅深渊...
    5142-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环氧树脂(EP)的高性能化,将插层法得到的二维云母纳米片(MNs)与增韧型阻燃剂甲基膦酸-癸二胺离子络合物(MPA-DAD)复合,制备了一种环氧树脂多功能改性材料MNs@MPA-DAD。通过力学、UL-94、极限氧指数(LOI)、热重、锥形量热以及摩擦磨损等测试研究了MNs@MPA-DAD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MPA-DAD中的离子键可充当牺牲键,耗散能量提升韧性。相较于纯EP,添加质量分数8%的MNs@MPA-DAD,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韧性分别提高了302%和268%。二维的MNs可以作为物理屏障,抑制材料燃烧过程中热量和氧气的传递过程,与MPA-DAD协同发挥阻燃机制。EP/8%MNs@MPA-DAD的极限氧指数由纯EP的20。4%提高至28。9%,残炭率由8。9%提升至14。3%,UL-94测试通过了V-0级别,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THR)分别降低了34。0%和19。7%。MNs@MPA-DAD能够产生均匀的润滑转移层,减少摩擦热的产生,避免熔化磨损,进而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磨性。EP/8%MNs@MPA-DAD的磨损面积较纯EP降低了76。6%。

    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耐磨

    维生素U生产工艺优化及其热分解机理

    王禹程郭雄栾昕奇周健...
    5157-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维生素U收率和最终产品纯度,并减少其热分解产物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对维生素U生产工艺优化和热分解产物分析。首先,通过对维生素U合成、脱色和浓缩等3个工序的优化,得到最佳维生素U生产条件为:合成温度为54℃,蛋氨酸与氯甲烷的投料摩尔比为1∶2。6,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为2g/L,脱色时间为8min,浓缩温度控制在55℃,浓缩时间为8h。然后再对维生素U的热解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确定了维生素U在水溶液中的主要热分解产物组成和可能的降解路径。最后,通过分子模拟计算印证甲醇可作为精制溶剂去除维生素U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解产物。优化后的工艺平均收率提高了8。5百分点,平均纯度提高了0。8百分点,平均误差分别减少了5。1百分点和0。33百分点,平均熔程减小了0。8℃,工艺稳定性显著提升,所得维生素U的纯度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该工作对进一步优化维生素U生产工艺具有借鉴意义。

    维生素U生产分解产物分子模拟优化

    以Cu(Ac)2-Zn(Ac)2溶液为水相的W/O微液滴尺度的有效调控

    李浩然王岩张涛吕莉...
    5168-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乳液常被用来制备纳米材料,而对微液滴尺寸的有效调控对于纳米材料制备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在Triton X-100微乳液体系中,以Cu(Ac)2-Zn(Ac)2电解质水溶液为水相时,微液滴尺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4~12nm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微乳液中水含量和电解质溶液种类来调节液滴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是水体系还是电解质溶液体系中,微液滴的平均粒径都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导致微液滴的粒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的加入对于微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没有影响。在以链状烷烃作为油相形成的Cu(Ac)2-Zn(Ac)2电解质微乳液体系中,微液滴的粒径分布更加均匀。最后,本文采用所述的微乳液方法成功制备了CuO-ZnO纳米颗粒。本研究结果对于实现微乳液液滴尺度的可控调节和纳米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活性剂电解质微乳液微液滴

    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镁对短氟碳链泡沫性能影响

    欧红香闵政薛洪来曹海珍...
    5177-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短氟碳链泡沫稳定性差的缺点,采用硬脂酸对氧化镁纳米颗粒(MNPs)疏水改性得到不同水接触角的G-MNPs,研究疏水改性MNPs对短氟碳链泡沫性能和灭火性能的影响。采用硬脂酸对MNPs分别改性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测试了G-MNPs表面形态、粒径分布、疏水性、热稳定性以及溶液分散度,研究了疏水改性对泡沫稳定性、发泡能力、泡沫粗化、灭火性能和抗烧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疏水改性时间为120min时,改性MNPs水接触角最大,达到138。4°;G-MNPs表面形貌粗糙度增加,颗粒粒径增大,高温下热稳定性良好;疏水改性对泡沫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几乎没有影响;疏水角为90。0°时,G-MNPs泡沫溶液发泡性能、稳定性能、灭火性能、抗烧性能达到最佳。

    硬脂酸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镁短氟碳链泡沫灭火性能

    三种朝向链基有机骨架对天然气中C2~C3的分离

    张玉凤庞煜骞裴浩楠樊小青...
    5185-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硝酸铟和酰胺三酸配体H3L,以硝酸作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三种朝向的链基有机骨架材料——3W-ROD-1。该材料具有永久孔隙结构,表现出较高比表面积达2742m2/g,孔体积为1。11cm3/g。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298K、1bar条件下,研究了3W-ROD-1对丙烷、乙烷、甲烷的气体吸附。其中,3W-ROD-1对丙烷、乙烷、甲烷吸附量分别为8。74mmol/g、3。62mmol/g、0。44mmol/g,丙烷吸附量在同类材料中位居前列。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选择性计算得出,在298K、1bar条件下,C3H8/CH4和C2H6/CH4的吸附选择性分别为87。0(C3H8∶CH4=15∶85)和9。5(C2H6∶CH4=15∶85)。动态穿透分离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对丙烷/甲烷、乙烷/甲烷、丙烷/乙烷/甲烷混合体系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在丙烷/乙烷/甲烷(体积比5∶10∶85)三组分分离中,丙烷、乙烷和甲烷的突破时间分别为50min、11。5min和3min。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天然气纯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链基有机金属骨架材料天然气分离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