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熔体微分电纺PLA/PCL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高觊兴丁玉梅张超谭晶...
    457-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聚乳酸(PLA)的韧性,将聚己内酯(PCL)与PLA熔融共混作为纺丝原料,使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A/PCL纤维膜,研究了原料配比、纺丝温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辊转速对PLA/PCL纤维膜纤维直径、力学性能、亲疏水性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LA/PCL配比为7∶3、纺丝温度为230℃、纺丝电压为40kV、收集辊转速为2200r/min条件下制备的纤维膜纤维最小平均直径可达(2。049±0。438)μm,纤维膜的抗拉强度为13。68MPa,断裂伸长率为175%;相较于PLA纤维膜,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 115%和21。5%。其他纺丝条件不变,随着收集辊转速的增加,PLA/PCL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水接触角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收集辊转速为1400r/min时,纤维膜具有强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44。3°,孔隙率可达74。42%。本文对使用绿色方法高效制备满足不同需求的纤维膜具有重要意义。

    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聚合物加工复合材料纤维膜力学性能

    新戊二醇的合成工艺

    高聪志张雅萱林璐邓晓婷...
    469-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2,2-二甲基-1,3-丙二醇(俗称新戊二醇)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化学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涂料、石油等领域。本文简述了新戊二醇制备的方法,包括卤代醇工艺、甲醛歧化工艺和异丁醛缩合加氢工艺,并详细介绍了异丁醛缩合加氢工艺中中间体2,2-二甲基-3-羟基丙醛(俗称羟基新戊醛)和新戊二醇所需的催化剂和工艺系统。通过对比不同催化剂的性能以及催化加氢工艺,提出了新戊二醇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羟醛缩合反应需要碱性适中、具有相转移功能、可重复利用的固体碱性催化剂,而羟基新戊醛加氢合成新戊二醇则需要能够耐受杂质和水,同时对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有加氢能力的固体催化剂;催化加氢工艺应设计强化装置以提高反应的传质传热速率,增加新戊二醇的总收率,并增设甲酸盐回收装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新戊二醇羟基新戊醛异丁醛缩合加氢催化剂反应工程

    热解系统碳排放削减技术研究进展

    陈王觅席北斗李鸣晓叶美瀛...
    479-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解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资源化产物多样、不易产生二英、碳素有效转化率高的特点,已被中国多部委推荐应用于典型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快速处理与处置中。针对传统热解系统在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过程中不稳定、产物品质差、热能利用率低而导致的碳排放增加问题,本文综述了新型低碳热解技术和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制备方法,并明确指出通过改善传热传质过程、调控产物生成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可以实现热解系统碳排放的削减。另外,总结了热解技术与其他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案例,分析了降低耦合系统碳排放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产物交叉利用减少碳素浪费,进而降低直接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能量流路径提高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初级能源消耗带来的间接碳排放。最后,探讨了全生命周期评价、过程模拟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在热解系统碳排放优化中的应用,梳理了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人工智能实现反应过程复杂且难以实时监测的热解系统整体优化途径,为降低热解系统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

    热解碳减排碳基材料耦合工艺计算机模拟整体优化

    微生物电合成系统阴极电子传递机制和氢介导强化措施

    陈高祥王荣昌蒋佳承
    504-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电合成系统是以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CO2)还原为有机化合物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可以帮助缓解大气温室气体并实现低碳循环生物经济和工业CO2生物转化过程。本文介绍了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阴极与微生物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包括直接电子传递和间接电子传递,其中氢气(H2)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为研究最多的电子传递过程。本文还介绍了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阴极电化学产氢和生物产氢过程的发生机制,阐述了H2的产生和利用以及在CO2的还原过程中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作机制。本文还围绕H2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过程提出促进阴极析氢反应、投加外源介质和优化反应器设计等强化措施以促进H2的产生和CO2的还原过程。本文为提升微生物电合成系统的电子传递效率和目标产物产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微生物电合成直接电子传递间接电子传递氢介导二氧化碳

    HZSM-5分子筛催化木质素热解制芳烃研究进展

    万震王绍庆李志合赵天生...
    517-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原料,也是汽油的重要混合组分,传统获取途径来自石油路线。石油的持续消耗与日渐枯竭迫使人们从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路线获取芳烃。生物质中的木质素具有丰富的芳香结构组成,是生产芳烃的潜在原料。HZSM-5分子筛催化木质素热解转化制芳烃受到关注,然而存在产物选择性差、催化剂易积炭失活等问题。本文分析了 HZSM-5理化特性、反应条件对芳烃产物分布影响;综述了金属改性、脱硅改性、复合介孔催化剂、辅助催化等改性方式,通过调变催化剂的酸性、孔道、传质扩散等提高生物油产物中单环芳烃的分布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提出了该催化热解转化过程研究的未来方向,如根据目标芳烃产物选择HZSM-5改性策略、深入揭示其催化作用和积炭机理等。

    HZSM-5改性辅助催化木质素热解芳烃

    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何子晗李文譞李彦宇王雪超...
    53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目前严重的卫生问题之一,环境中的ARGs污染会导致产生"超级细菌",对人类和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本文系统描述了ARGs的危害及其在环境中扩散机制,综述了 ARGs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中的污染情况及在污水处理中的现状。分析表明,ARGs的传播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水平基因转移;地表水中ARGs污染问题较其他水资源更为严重,且进一步引起了土壤ARGs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就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尽管对ARGs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高级氧化工艺,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凭借着其成本较低、经济效应好且处理效果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好的优点,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结合现有工艺构建组合工艺成为了未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方向。

    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基因转移环境污染污水处理

    混凝-臭氧氧化对渗滤液生化出水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刘青晨王华伟刘荣稳邹融雪...
    545-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混凝-臭氧氧化技术对渗滤液生化出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以青岛某渗滤液生化出水为实验对象,分析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pH等因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 O3、GAC/O3、UV/O3臭氧氧化体系对混凝出水去除效果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系统评估了混凝-臭氧氧化技术对渗滤液生化出水中抗生素类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为4g/L、pH=7、臭氧流量为80mg/min、反应30min时,PFS-UV/O3对COD和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86。27%和99。06%,显著优于PFS-O3和PFS-GAC/O3;在最优条件下,混凝-臭氧氧化抗生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PFS-UV/O3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磺胺胍、金霉素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5。06%、100%和100%;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可知,经PFS-UV/O3处理后渗滤液生化出水中腐殖类荧光物质特征峰消失,得以有效分解;技术经济分析可知,PFS-UV/O3处理技术的能源消耗和成本分别为75。34kW·h/kg COD和53。00CNY/kgCOD。整体而言,PFS-UV/O3处理技术经济可行,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渗滤液生化出水混凝臭氧抗生素三维荧光光谱去除效能

    基于沉降炉的锅炉耦合掺烧退役风电有机固废实验

    熊小鹤张一楠张京晶杨富鑫...
    55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机组设计寿命在20~25年之间。我国在2000年前后投运的风电机组即将迎来第一波退役潮,随着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后续年退役机组的资源化利用需求将激增。风电叶片由于长度较长、质量轻、强度大等特点,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规模处置办法。按目前4。4×108kW的装机,每千瓦装机复合材料用量16kg测算,全国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市场约704×104t。风电叶片破碎到厘米量级后,堆积密度较小,仅为煤粉的39%,运输成本较高,按200km运距测算,每吨叶片仅运输成本一项就已达1200~1500CNY(这还不包括拆除、切割、破碎等费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燃煤锅炉耦合掺烧是一项较有潜力的规模处置路线。风电叶片具有极易着火、极易燃尽的特点。在224℃开始失重,着火和燃尽阶段特征温度分别为264℃和504℃,着火性能和燃尽性能均优于煤,燃尽后的叶片剩余物主要是玻璃纤维,元素成分主要是以氧化物形态存在的硅、铝、钙、镁元素。风电叶片具有高氮、低热值的特点。典型叶片干燥基氮为0。82%,空干基热值1849kcal/kg。煤与风电叶片的氮结构形态差异较大,煤氮主要以吡咯氮形式存在,占比达到了 85%,而风电叶片氮主要为酰胺结构,占比为90。6%,酰胺结构氮受热后更易向气相氮释放。沉降炉耦合掺烧实验结果表明,在10%掺烧比例内(质量比),对污染物NO排放没有明显变化。按10%掺烧比例测算,一台300MW燃煤锅炉,每年可以消纳3052MW退役风电机组所产生的叶片复合材料,这意味着现役的燃煤锅炉已完全可以消纳将来待退役的风电机组所产生的叶片固体废弃物。

    风机叶片沉降炉掺烧一氧化氮固废资源化利用

    纤维素基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陈慕华嵇震王芳黄凯健...
    564-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然纤维为原料,采用接枝醚化-烯丙基氯双键改性-水溶液自由聚合路线制备纤维素基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HEPCE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产品HEPCEs进行分子结构分析,通过净浆流动度、经时变化流动度测试对HEPCEs减水性能进行评价,并同时进行了分子粒径、zeta电位以及吸附层厚度的测试,探究HEPCEs对水泥净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纤维素基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中改性纤维素聚醚(DBHECs)适宜替代量为5%~10%,过多替代会出现支链缠绕并阻碍羧酸基团锚固,适量替代的纤维素结构引入可以在保持较好吸附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减水剂的性能,超过商用高效减水剂标准,并表现出一定的缓释作用。

    纤维素聚醚改性生物基聚羧酸减水剂自由基共聚

    盐分对电催化降解性能与机理的影响

    朱昊刘汉飞高源黄益平...
    57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盐分对电催化降解性能与机理的影响,选取了某项目生产废水为对象,开展了电催化氧化处理废水性能试验。通过考察不同盐质量分数(0。1%~2。0%)、电流密度(5~20mA/cm2)、极板间距(0。5~1。5cm)和pH(4~10)条件下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效能,分析盐分对电催化氧化处理废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解析不同含盐体系活性物种的产生情况。此外,采用快速测试法评估了电极的使用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原水电催化体系、加NaCl电催化体系和加Na2SO4电催化体系的CO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8。4%、84。7%和63。3%,相应的电流效率依次为15。4%、19。6%和16。7%。原水电催化体系存在峰值强度为1∶2:2∶1的四重峰,与·OH的特征峰吻合,加Na2SO4电催化体系存在·OH、1O2和·O2-的特征峰,而加NaCl电催化体系除了上述3种活性物种,还发现含氯自由基的相似特征峰。在强化试验条件下,电极使用时间为11460s。NaCl有利于提高电催化氧化体系COD的最大去除率和电流效率,丰富活性物种种类。

    电化学盐分氧化性能自由基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