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ri-training GPR的半监督软测量建模方法

    马君霞李林涛熊伟丽
    2613-2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成学习因通过构建并结合多个学习器,常获得比单一学习器显著优越的泛化能力.但是在标记数据比例较少时,建立高性能的集成学习软测量模型依然是个挑战.针对这一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集成学习的软测量建模方法——Tri-training GPR模型.该建模策略充分发挥了半监督学习的优势,减轻建模过程对标记样本数据的需求,在低数据标签率下,仍能通过对无标记数据进行筛选从而扩充可用于建模的有标记样本数据集,并进一步结合半监督学习和集成学习的优势,提出一种新的选择高置信度样本的思路.将所提方法应用于青霉素发酵和脱丁烷塔过程,建立青霉素和丁烷浓度预测软测量模型,与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获得了更优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软测量集成学习半监督学习Tri-training高斯过程回归过程控制动力学模型化学过程

    异源CYP450酶的表达优化促进工程酿酒酵母合成熊果酸

    那雪梅王雨姜尧竹贾男...
    2624-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果酸(UA)是具有多种生理及药理活性的植物来源五环三萜类羧酸,尽管在酿酒酵母中已经实现了 UA的从头合成,但仍存在产量低、副产物积累、营养供给冗余等问题,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为了提高酿酒酵母合成熊果酸的能力,通过多种方法优化了 UA合成途径中异源CYP450酶的表达.探究了位置效应对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到CYP450的基因组最佳整合位点(HO位点),通过单独增加CYP450的拷贝数或同时增加CYP450及CPR的拷贝数,确定了同时存在3个CYP450和CPR拷贝时CYP450酶具有最佳催化活性,进行培养基优化后UA摇瓶产量达到(266.54±6.50)mg/L,最终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UA产量达到(2825.58±36.26)mg/L.本研究可为在酿酒酵母中通过表达优化策略调控其他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参考.

    位置效应熊果酸酿酒酵母代谢发酵合成生物学

    腈水解酶立体选择性改造及其合成布瓦西坦

    吴哲明张碧云郑仁朝
    2633-2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瓦西坦是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用腈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催化3-氰基己腈合成关键手性中间体(R)-3-氰基己酸,进一步经加氢、环化、手性拆分等合成布瓦西坦路线,具有原子经济性高等优势,然而目前挖掘的腈水解酶存在立体选择性差等缺陷.以腈水解酶PgNIT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催化口袋和亚基界面改造获得了立体选择性大幅提高的突变体F164W/I202R,产物光学纯度由野生型的86%提升至97%,E值由17提高至111.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F164位点的改造减小了(R)-3-氰基己腈深入催化口袋内部的空间位阻,而"A"界面I202位点的改造增加了亚基之间缔合的距离和催化口袋区域的原子动态协同性,从而显著提升了腈水解酶的立体选择性.

    腈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分子改造分子模拟生物催化分子生物学

    重质油高温快速热解自动反应网络的动力学建模

    姚宏哲黄飞宇杨松钟梅...
    2644-2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质油高温快速热解过程模型对提高产品收率、附加值及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动反应网络生成器RMG(reaction mechanism generator)构建重质油高温快速热解的机理模型.选择了分步构建方法,最终合并的模型包含230种物质和1468个反应.采用高频炉对二十烷、十氢萘、乙苯和不同质量比例混合物(二十烷、乙苯和十氢萘)进行快速热解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机理模型可准确模拟出重质油高温快速热解主要气体产物生成结果,当重质油中链烷烃含量较多时和芳烃含量较多时,分别控制温度在1300℃左右和800℃左右有利于乙烯的生产.

    重质油高温快速热解自动反应网络生成器高频炉

    钢渣、电石渣增强硫化砷渣稳定化/固化机制

    张亚斌苏杨张慧荣宋一朋...
    2656-2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金属冶炼等工业的发展,难以处理的硫化砷渣大量堆存,对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稳定化/固化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高效固砷技术,但是药剂消耗大、成本高、对复杂高浓度砷渣处理效果差等问题一直限制着该技术的发展.以低成本、高活性的钢渣和电石渣代替化学稳定剂,利用酸改性钢渣、铁离子和H2O2形成高级氧化/稳定化体系,随后在水泥作用下固化.通过XRD、FTIR、XPS等对上述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低价态砷、硫和有机物质被高效氧化成稳定的高价态钙铁盐,最终形成的固化体结构较为稳定.工艺优化后,1.0 g硫化砷渣在0.2 g钢渣、0.5gH2O2、0.3 g电石渣和1.0 g水泥的分步协同稳定化/固化处理后,固化体抗压强度为5.7 MPa,砷浸出浓度仅为0.66 mg·L-1,远低于1.2 mg·L-1的安全填埋标准.

    硫化砷渣钢渣高级氧化稳定化固化

    基于LiCl-NH4Cl水溶液多级逆电渗析性能的实验研究

    胡军勇胡亚丽谭学诣黄佳欣...
    2670-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单级逆电渗析相比,多级逆电渗析(multi-stage reverse electrodialysis,MSRED)在逆电渗析热机输出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因其可将更多的溶液盐差能转换为电能.为进一步提高MSRED的输出功率,对比研究了先前开发的LiCl-NH4Cl水溶液(质量摩尔比为2∶8)与传统NaCl水溶液在作为MSRED工作溶液时装置的总净输出功率.结果表明,采用LiCl-NH4Cl水溶液的MSRED能够实现大电流输出,且与等质量摩尔浓度的NaCl水溶液相比,MSRED的总净输出功率最高提升28.6%.另外,无论相关工况参数如何变化,采用LiCl-NH4Cl水溶液的MSRED均能获得比等质量摩尔浓度的NaCl水溶液条件下更高的总净输出功率;同时系统所使用的电堆数量更少,从而可节省设备成本并减小装置体积.

    多级逆电渗析盐差能溶液热机混合物离子交换

    基于水相剥离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透光和导电特性

    白炳林杜燊李明佳张传琪...
    2680-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是光伏电池、平板显示器等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件.发展了基于水相剥离的单壁碳纳米管透光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分析单壁碳纳米管薄膜透光率、方阻和浓度之间的依变关系,探究杂化处理对薄膜透光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单壁碳纳米管浓度实现了薄膜在太阳光谱范围(300~2500 nm)透光率(50%~96%)的准确预测、方阻特性在3~100 Ω·sq-1之间的精准调控;通过酸回流和强氧化的纯化过程,透光率在750~2000 nm波段平均提升3.1%,方阻降低50%以上.该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高透光率和低电阻的优异综合性能,在光电子器件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壁碳纳米管透光导电水相剥离过滤纳米材料

    山梨醇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及其共聚物的结晶行为与性能

    齐琪郭利平石李明郑映...
    2688-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聚丙烯(PP)均聚物和不同乙烯含量的PP共聚物,系统地研究了山梨醇类成核剂含量和乙烯单元含量对PP的结晶动力学、结晶结构、结晶形貌、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变行为分析了成核剂在降温过程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PP的结晶、透明性和力学性能依赖于成核剂含量和乙烯单元含量.当成核剂含量增加到0.1%(质量分数)时,显著加快PP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晶速率,提高结晶度,提高材料的刚性.然而,乙烯单元含量的增加使PP的结晶速率减慢,降低结晶度,降低材料的刚性.乙烯单元和成核剂的加入都促进PPγ晶的形成,而且γ晶的相对含量随乙烯单元和成核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乙烯单元和成核剂含量也提高PP的透明性.

    聚丙烯乙烯含量成核剂结晶透明性

    用于伤口敷料的水凝胶电刺激释药性能

    贾娟杨扬朱恂叶丁丁...
    2700-2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理想的新型伤口敷料,但在自然释放条件下水凝胶伤口敷料释药速率缓慢.为了促进伤口愈合,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体,在水凝胶中加入了导电剂聚吡咯和抗菌药物盐酸环丙沙星,制备了载药水凝胶,构筑了水凝胶电刺激释药装置.研究了不同聚吡咯含量下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变化,以及在电刺激条件下盐酸环丙沙星药物释放规律.研究表明:聚吡咯与基体投料比为0.4时,水凝胶在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综合表现最佳,更适合用于伤口敷料.电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加速水凝胶内部的药物释放,对于伤口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伤口敷料药物扩散凝胶

    用于应变传感器的自愈合抗冻离子水凝胶

    杜海燕朱凯游峰王金凤...
    2709-2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导电水凝胶在电子驱动器、医疗监测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然而,多数凝胶机械强度低、寿命短、抗冻性能差,从而导致低温下无法使用.为了解决该问题,以聚乙烯醇、离子液体卜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植酸为原料,在水与二甲基亚砜(DMSO)二元溶液中借助多重氢键及离子基团间的静电作用实现了超分子自组装,制备出一种可用于应变传感的自愈合、耐低温多功能离子水凝胶.研究发现在凝胶中引入DMSO,凝胶表现出优异的抗冻能力;同时,调节DMSO的含量可优化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当DMSO体积分数为40%时,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4.43 MPa和869.1%.该离子水凝胶在低温应变传感器、智能可穿戴响应元件等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聚乙烯醇自愈合抗冻应变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