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质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质量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

双月刊

宏观质量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时代就业质量:指标测算、来源分解及演变分析

    蒲艳萍袁柏惠张岚欣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质量提升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持续改善民生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途径.综合多重视角构建新时代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8年全国及省际就业质量指数,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来源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各维度及各类性质的就业质量水平基本稳步提升;省际就业质量指数分化明显并呈"金字塔"状分布结构,但落后地区增速更快.差异来源分解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板块就业质量发展差异持续收缩,东部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致使就业质量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就业状况、劳动者报酬和社会保护差异是导致省际就业质量差异的关键结构因素.空间演变分析结果表明,省际就业质量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但随时间推移趋于收敛,就业质量"落后省份"存在追赶周边"先进省份"的演变趋势.为此,应致力于推进构建完善的新时代就业质量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省际就业质量协同发展.

    新时代就业质量区域差异结构分解空间收敛

    农民工能否从数字经济中受益?——基于就业质量视角

    宁满秀罗叶张维泰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就业的新引擎.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劳动收入、劳动福利和劳动强度维度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地,聚焦于数字经济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组群异质性.基于技能和职业任务类型分组的结果表明,与高技能农民工相比,数字经济对低技能农民工劳动收入和劳动福利的负向冲击更加显著;相较于非常规任务组农民工,数字经济显著降低常规任务组农民工就业质量水平.就不同产业部门的农民工而言,与生产部门农民工相比,数字经济显著提升高端服务部门农民工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福利;却造成低端服务部门农民工劳动福利水平下降.相较于非贫困户农民工,数字经济显著提高贫困家庭农民工的劳动收入,但造成其劳动福利、劳动强度和就业稳定性维度的就业质量下降.由此可知,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本劣势的农民工群体产生了就业冲击.若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的作用,就要努力消弭人群间的"数字鸿沟",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予以数字弱势群体一定的政策保护,让数字经济产生的就业红利更具包容性与普惠性.

    数字经济就业质量农民工

    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城市对宏观就业质量的影响

    丁述磊刘翠花包文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兴业、善政、利民是其建设的核心目标.文章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宏观就业质量影响的内在机理,并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1%水平上显著提升了宏观就业质量,该结论通过了 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就业质量提升效应在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东部地区城市更显著.宏观就业质量分维度检验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报酬与劳动保护,其中对就业能力和就业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的影响次之.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提升科学技术创新、深化社会分工、增加人均科技投入、改善城市就业结构,进而助力城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空间溢出效应检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宏观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了"中心和外围"共同发展的示范作用,形成"涓滴效应",推动区域城市整体就业质量的协同提升.文章为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就业质量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资源投入与制造业创新质量提升

    楼润平潘依菲王涛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和质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制造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基于"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和资源基础理论,以2016-2020年201家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这一重要宏观因素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质量.机制检验表明,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以及创新基础设施投入是促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低创新开放度、成熟期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国有企业、高创新开放度、初创期与成长期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提质"效果更加明显.

    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制造企业

    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郑玉袁梦郑江淮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对强势品牌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质量视角,研究了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提升效应受到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非国有企业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成长期企业中,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大.第三,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高质量创新能够分别通过媒体的信号传递机制、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机制两条渠道促进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具体来说,高质量创新能够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度,媒体关注传递的良好声誉对品牌价值产生积极的提升效应;高质量创新还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功能价值感知、经济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消费者良好的价值感知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高价值品牌创建提供了新思路.

    创新质量品牌价值信号传递价值感知

    主导合作、创新质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雷国雄杨黎
    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在深度创新合作过程中的主导权配置问题逐渐显现,主导权的有效配置并非简单的"主导即优".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通过手工整理并识别创新合作类型,构建主导创新合作指标,深入分析了企业主导创新合作如何影响其生产效率.研究表明,企业主导创新合作能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效应主要源于主导高质量创新增强了企业从创新知识中获益的程度,进而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的吸收能力、研发资本和竞争能力等因素影响其主导创新合作的效果;同时还发现国有产权性质、高科技行业以及无政治关联的企业更倾向于主导高质量创新,以提升生产效率.宏观因素分析发现,虽然企业主导高质量创新有助于应对市场竞争,但缺乏协调性的政策引导可能导致企业实施不利于自身长期发展的行为.本文的研究为优化合作机制、提升创新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主导合作创新质量创新能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质量

    宋玉洁乔翠霞王彬
    8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需向质量效应拓展,然而缺少相关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基于2007-2019年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从效率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构建指标并测算"一带一路"国家层面全球价值链质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全球价值链质量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东道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质量,主要通过提高"一带一路"东道国中间品生产效率、中间品供应稳定性及中国与"一带一路"东道国间生产关联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OFDI的东道国全球价值链质量提升效应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政治互信程度高、与中国拥有共同语言及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体现得更明显,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这种提升效应;拓展分析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东道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效率和全球价值链稳定性.

    全球价值链质量对外直接投资中间品生产效率中间品供应稳定性"一带一路"

    "两业"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何以驱动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海尔案例

    杨蕙馨齐超冯文娜
    10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催生了数据驱动型生产方式,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大数据驱动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实现了双提升.采取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尔集团作为案例企业,以战略匹配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考察企业资源基础和动态能力的变化,探究了"两业"融合背景下大数据驱动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数据驱动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经历了消费互联网阶段、生产数据化阶段和产业互联网阶段,此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产品与服务质量分离式双提升、嵌入式双提升和融合式双提升.(2)在产品与服务质量分离式双提升阶段,海尔集团采取了敏捷响应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通过点连式资源拼凑和个性化定制能力推动了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分离式双提升.(3)在产品与服务质量嵌入式双提升阶段,海尔集团采取了智能化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通过汇面式资源编排和智能定制能力推动了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嵌入式双提升.(4)在产品与服务质量融合式双提升阶段,海尔集团采取了生态化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通过网络式资源协奏和生态赋能能力推动了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融合式双提升.研究结论丰富了战略匹配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作用边界和适用情景,对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两业"融合大数据驱动产品与服务质量案例研究

    内外部线索对消费者质量认知形成的影响机制:以白酒行业为例

    李康乐杨奕王璇
    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量认知影响机制对于企业品牌管理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本文从内外部线索视角出发,在消费品行业中选取白酒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考察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品性能、材料和工艺、直接体验等内部线索通过消费者感知质量形成对产品质量预期;品牌形象、广告宣传、原产地等外部线索通过品牌信任强化消费者质量认知;内部线索和外部线索交互作用,共同形成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整体评价并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消费情境下的内外部线索的组合作用.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不同线索利用影响消费者质量认知研究的认识.

    质量认知机制内部线索外部线索

    不忘初心:研究中国质量的"真问题"——创刊十周年主编寄语

    程虹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