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怀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怀化学院学报
怀化学院学报

李伟迪

月刊

1671-9743

hhxyxbsk@163.com

0745-2851055

418008

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东路612号

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怀化学院学报》是怀化学院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本,160页,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43-1394/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9743。现任编委会主任阳柏苏,主编阳柏苏博士、罗康隆教授(特聘);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景慧副编审。《怀化学院学报》注重政治性、现实性、学术性、科学性、地方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栏目设置上能推陈出新,开辟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地方文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栏目,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平我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遴选刊发了大量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立论科学、论证充分、学术价值高和现实意义重大的文章,发挥了作为地方性大学学术期刊其引领学术思潮和学术导向的作用。《怀化学院学报》先后与国内600余家期刊建立了交流关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学报》、《香港大学学报》、《香港浸会大学学报》。此外还与《新加坡理工大学学报》、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有密切的交往。有许多文章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的各刊物、《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等权威刊物转载、摘录。《怀化学院报》是我国仅有被德国《数学文摘》收录的60多家学报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怀化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列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被曾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湖南省高校研究会颁发的质量优秀奖。1999年,在湖南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湖南省高校自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并获优秀栏目设计奖。2002年在湖南省高校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缅怀恩师黄淑娉教授

    庄孔韶
    1页

    忆师点滴

    胡鸿保
    2页

    缅怀黄淑娉老师

    何国强
    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忆黄淑娉先生的田野调查经历

    周大鸣
    3-4页

    追念恩师黄淑娉先生

    孙庆忠
    5页

    从师感悟

    黎熙元
    6页

    人类学家的田野走向

    庄孔韶王小梅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孔韶教授师从著名的人类学家林耀华和黄淑娉先生,他谈及在西双版纳密林的一次考察中受惠于导师的学术指引与启发,进而谈到最近40年,他指导的研究团队如何在文化撰写、影视人类学、戏剧和绘画人类学等跨学科中进行扩展性学术工作,提醒以田野为出发点的中国人类学如何构建批判性认识论和本土理论,以改变中国学术研究中的套用与仿造等问题,以及改变囿于单一科学主义与实证论所造成的学术缺陷问题.

    黄淑娉田野工作人类学教育扩展理论

    1950年内蒙古呼纳盟民族调查的意义——追忆黄淑娉先生的第一次田野调查

    周大鸣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纪念黄淑娉先生逝世一周年,追忆了她参与的第一次田野调查.该次田野调查是在1950年夏,由北京三校组成调查团到内蒙古呼纳盟进行的民族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后第一次在民族地区调查成功的尝试.描述了该次调查的组织过程、调查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该次田野调查的特点,最后讨论了该次调查的意义.

    黄淑娉呼纳盟田野调查民族地区

    三论"过剩妇女"的成因和出路

    坚赞才旦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藏农牧区,兄弟共妻、佛教修行和"过剩妇女"是紧密勾连的传统文化特质.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三者都被不同程度地弱化了.1978年至今45年间,落实宗教政策以来,"过剩妇女"问题又凸显了.文章梳理了以往的研究质点,重新启航寻找新材料.事实证明"过剩妇女"的成因没有改变,大家庭依然是消化淤积人口的主渠道,经济政治的持续发展增大了社会受益面,走上共同富裕的"过剩妇女"增多,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大家庭往日承受的压力也减轻了.

    过剩妇女兄弟共妻人口淤积社会修复机制

    城市更新中一个村集体的转型

    黎熙元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分割的集体物业和个人物业交给村集体管理.这使村集体能够以不同的新形式保存下来,完成从村委会、合作社到村股份公司的转变.同时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权转换没有彻底完成,村集体仍然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代管集体用地及其上的物业,并主持这些物业的收益分配.对应中国社会学家曾经提出城市更新使村落终结的论断,文章提出,村集体依然是村民观念中赖以抵抗外来冲击的最重要屏障,这种信任来源于家族同地而居构成的复杂关系与历史经验,只要这个复杂关系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村落就不会随城市更新式现代化改造而消失.

    村集体家族转型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