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化的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泛在学习模式

    黄稳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泛在学习"模式提出的主要价值动因在于小学生对音乐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生的审美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特征、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朝向等三个方面.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泛在学习"模式的基本逻辑在于它主张将音乐融入现实生活情境、将"体验式教学"融入教学过程、将"互动式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策略建议,小学音乐教学的泛在学习模式可以从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构建学生体验路径、构建民族性和民俗性教学环境、构建面向学生满意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来实现.

    生活化教学小学音乐教学泛在学习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创新研究

    臧海萍
    129-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为协调大学生就业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高校声乐教学肩负着培育优秀声乐人才,发展民族声乐事业的重要使命.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应积极融入文化发展大局,努力搭建产教融合资源平台,推动人才与企业的高效精准对接.本文立足于产教融合的教育发展新趋势,深入探讨了高校声乐与舞台实践创新的现实意义及实施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建议.以舞台表演为载体,推动形成政校联动、校企协同的育人格局,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共同提高声乐人才培育质量,拓宽声乐人才成才渠道,推进民族声乐事业蓬勃发展.

    产教融合声乐表演舞台实践实践教学

    论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美育价值

    林可欣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灿烂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多元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入推广,民族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爱国情怀及审美意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于高中生的音乐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在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美育价值不容忽视.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美育价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音乐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核心素养音乐教育高中教育第二课堂民族音乐

    当代西洋管乐艺术普及与传播新思考

    刘衍辉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态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为西方管乐风在我国的普及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梳理了西洋管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剖析了其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探究了西洋管乐艺术的普及与传播面临的一些难题,并从传播内容与形式、传播渠道、活动资金、场地设施、参与人员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有效路径,以期为该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及普及、传播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策略.

    西洋管乐艺术普及艺术传播问题路径

    新时代红色流行歌曲案例研究——以"央视春晚"和"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为例

    王旭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近年来"央视春晚"及"五个一工程"的部分获奖歌曲为例,探究红色流行歌曲的创作特点,分析其内容主题和词曲创作的基本特征,以说明红色流行歌曲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并为今后学者创作红色流行歌曲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红色流行音乐歌曲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背景及演唱分析——以《大江东去》为例

    王佳李成龙郝伟智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我国古典诗词为蓝本,以艺术歌曲为音乐体裁和结构框架而创作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诗与乐的完美结合为乐曲增添了诗情画意,拓展了我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承空间,也推动着西方艺术歌曲的本土化、中国化发展.在中国音乐史上,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层出不穷,而青主所创作的《大江东去》可谓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发展历程为出发点,简要介绍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作者与创作背景,分析此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征与钢琴伴奏,并且从咬字吐字、气息运用、力度控制、情感表达、演唱与伴奏配合、借鉴美声唱法六大方面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处理方式.

    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背景演唱技巧

    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舞的审美特征

    高彩云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霓裳羽衣》作为唐代最为著名的舞蹈,不仅代表了当时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更在商调曲的框架下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从音乐风格来看,商调曲以其深沉、幽远的特性,为《霓裳羽衣》赋予了深远的意境.曲中除散序部分带有佛教音乐的特征外,曲终的长引部分音调清丽,与现存道教音乐的特征相呼应,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在商调曲的视域下,《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显得尤为独特和鲜明.《霓裳羽衣》作为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我国舞蹈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商调曲霓裳羽衣审美特征

    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

    李晓莹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根植于现实主义沃土,故事围绕一名出身县城的知识女青年展开,先是为追寻爱情与恋人步入山村,后成为一名教师并默默耕耘多年,最后为挽救学生生命而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唱段,本文先对其创作背景进行解读,深入剖析其音乐特征,并以此全面领略这部歌剧的深厚内涵,最后探索该咏叹调演唱技巧的精妙之处.

    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音乐特征演唱技巧

    系统论视域下音乐编舞法特质的分析

    马家欣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编舞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编创技法,其核心理念在于舞蹈与音乐的深度融合.这种方法不仅强调舞蹈动作的和谐统一,更注重音乐与舞蹈情感的相互呼应,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在系统论的视角下,音乐编舞法被视为一个由多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视角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编舞法的内在结构和特质.本研究将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音乐编舞法的特质进行分析,以期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在系统论的视域下,对音乐编舞法的特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系统论作为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一般规律的科学,为理解音乐编舞法这一复杂艺术系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

    系统论音乐编舞法舞蹈编创

    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的音乐结构及演唱技巧分析

    孟庆田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而作,改编自军旅作家李英儒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剧以冀中古城保定的抗战岁月为背景,细致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杨晓冬"在敌后战场的英勇事迹.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是他的经典唱段,此唱段脍炙人口,融入了丰富的戏曲元素,跌宕的旋律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层次展现了精巧的构词.通过深入分析这一咏叹调,可探索此歌剧的精髓,进而在舞台上更好地塑造"杨晓冬"人物形象并展现出他的艺术魅力.

    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音乐结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