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出版社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出版社

半月刊

0253-9705

enprmag@126.com

010-67114404

100062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楼环境大厦

环境保护/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环保科技刊物。宣传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制与管理,报道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内容涉及污染防治技术、监测与评价、环境标准、环境经济、环境与健康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交流各地环保先进工作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保护与中国行动

    《环境保护》编辑部
    2页

    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应当注意什么?

    梁文静曾智群
    5页

    资讯

    6-7页

    强化流域海域协同治理绘就人海和谐美丽画卷

    8页

    流域和海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合规机制研究

    范辰星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和海域环境协同治理工作亟须探索新的路径与机制,而企业环境合规制度的构建能够率先推动政企协同治理.现有研究与实践多聚焦于刑事合规,忽视了行政合规在环境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为了推动流域与海域环境协同治理,需要构建完善的环境合规机制,并强化行刑衔接的配套机制,将环境行政优惠政策与规制措施纳入合规"激励约束"的框架之中,实现合规制度在环境领域的有效应用.为防范"权力寻租"并确保合规计划的科学性及落实效果,必须引入社会公众及组织的监督,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

    环境协同治理环境合规激励约束多元参与

    空间视角下流域与海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司法因应

    胡攀刘莉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作为推进流域与海域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环节,应以流域与海域空间的差异性与一体性的辩证关系为事理依据,探寻其在治理理念、制度体系与体制机制等层面变革的法理逻辑及因应路径.本文就环境司法救济路径、司法专门化建设及司法协作机制构建3个层面,对司法保障流域与海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规范路径作出探讨.

    陆海统筹司法协同治理司法救济司法专门化司法协作机制

    协同治理视角下流域海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实践反思与规范重塑——以长江口—杭州湾为例

    刘志仁杨子月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通过财政调控手段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激发区域协同环境保护动力的重要制度.建立流域海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实现"陆海统筹"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回顾了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构建历程,根据长江口—杭州湾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法治实践,指出了流域海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存在法制空白、标准体系有待统一、体制难以产生动力等问题.为完善我国流域海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应把握立法时机,通过开展实践试点提供法治经验;缓解跨行政区合作的阻力,在"生态目标"导向下衔接流域海域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利用制度价值转化功能,通过构建海洋区域发展平台激发市场活性,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保护补偿流域海域协同治理长江口杭州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规制路径

    张隽李永宁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多元化主体以维护生态利益为目的所产生的主体行动的协同,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益的整体提升.因各地区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差异,沿黄9省(区)的整体协作性不强,缺乏内生合作意愿和外在协同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涉及上下级政府的纵向规制、沿黄9省(区)的横向协同、政府与公众的外部协同.纵向规制应推进沿黄9省(区)协同立法,完善黄河流域管理体制;横向协同应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平衡主体利益;外部协同应优化社会协同治理模式,促进政府和公众的双向沟通.

    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利益平衡整体性

    以生态警务发展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邢捷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警务发展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高度契合.生态警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在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加强生态警务制度建设、创新生态警务工作模式与机制、提升生态警务工作效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本文围绕生态警务的内涵与核心理念、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探析生态警务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路径,并结合具体实践,针对法律与制度、技术与人才、公众参与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挑战提出建议.

    生态警务美丽中国生态安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

    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新实践——以济宁市为例

    贾传兴高志伟李峰潘蕾...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整合产生固体废物的全产业链生产要素,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手段.本文系统梳理了山东省济宁市成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稳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5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循环利用和无害化规范处置等污染防治信息化管控的工作举措和亮点成效,总结了济宁市以信息化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相关经验,并就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展望.

    "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信息化危险废物"无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