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振宇

双月刊

1004-6216

hjbhkx@yahoo.com.cn

024-24520909;24520881

110016

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39号

环境保护科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亦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反映环保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宗旨,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各个领域,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壳生物质修复废弃煤矿酸性矿坑水研究进展

    贾郁菲陈宏坪张文影艾雨露...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弃高硫煤矿酸性矿坑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污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研发低成本、可持续环境功能材料对AMD进行绿色低碳修复已成为重大科技需求。甲壳生物质富含碳酸钙、甲壳素和蛋白质,且来源广泛,利用率低。利用甲壳生物质制备修复材料治理AMD体现了"以废治废"的理念。文章综述了虾蟹壳作为修复材料治理AMD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虾壳既可作为碱性材料中和AMD的酸度,也可作为有机基质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此外,虾壳提取物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具有丰富的羟基、氨基等官能团,可与AMD中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络合物。虾壳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废弃煤矿AMD多功能修复材料。虾壳中甲壳素的绿色提取技术及其在矿区实际条件下的修复应用将是今后研究的前沿和重点。

    酸性矿坑水甲壳生物质甲壳素壳聚糖

    1989-2022 年生态环境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黄明祥张健钦杨毅赵世新...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基于 1989-2022年间 CNKI收录的 6 732篇中文文献和 WOS核心合集中 5 012篇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传统文献梳理与计量方法,对生态环境中人工智能的知识基础、前沿热点、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发展脉络、研究前沿、路径演化和最新进展。结果表明:国外在环境风险评估方面研究较多,关注空气污染、水质量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层面;国内对环境监管的研究居于前列,研究内容多是人工智能在城市街区空气质量、交通噪声、水质、土地覆盖等方面的应用。国内研究方法涵盖水质预测模型、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土壤污染算法预测等应用方法,迁移学习、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理论方法,国外重点关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方法的应用。国外近 6年一贯延续用机器学习研究水与空气质量这两类对象,国内近 3年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研究方法的关注热度逐渐凸显。

    生态环境人工智能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大气中微塑料的采集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苑春莉李秀芹鲁长昊付明明...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是粒径小于 5 mm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其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很容易被直接吸入造成毒害作用。微塑料污染已经引起了全球高度重视,而对于大气微塑料的研究不够完善,其样品处理和检测方法不成熟。目前应用于大气中微塑料样品的采集方法有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前处理主要有消解和分离 2个步骤,识别和量化微塑料的主要方法有目视法、FTIR、SEM、Pyr-GC/MS和拉曼光谱法。通过对检测空气中微塑料的方法进行总结,讨论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建立采样及检测的标准化方法。

    微塑料大气样品处理量化识别检测方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雷春妮王波王新潮漆珍珍...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具有宽pH耐受性、强氧化性以及方便操作性等优势而受到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优势、层板组成可调控性、结构记忆效应和阴离子可交换性等特性,在活化过硫酸盐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催化优势。本论文重点综述了LDHs及其复合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在水污染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LDHs催化体系持续改进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制备方法高级氧化技术有机污染物

    规范错觉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苏园竟刘萍萍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垃圾围城问题,促进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通过 2项实证研究论证了规范错觉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降低规范错觉的路径和变量。研究 1通过两年纵向调研发现: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居民普遍存在规范错觉,即低估他人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且规范错觉负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研究 2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型,采用大样本调研(N =1 043)。结果表明:环境知识在规范错觉与垃圾分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类宣传信息可以降低规范错觉,并正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

    规范错觉垃圾分类行为环境知识宣传信息

    上海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浅析

    杨静仁王振旗沈根祥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期间,在上海市水环境容量不足、恶臭污染防治要求迫切的背景下,上海市组织编制、修订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1098-2018》。文章围绕上海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基本概况、上海市企业达标率、标准发布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了上海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实意义和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畜禽养殖场提出更高要求,可以有效引导上海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制定上海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减少畜禽场恶臭扰民状况发生,降低投诉信访频次、有效缓解场群矛盾;同时,标准对畜禽场主要恶臭排放环节(棚舍养殖、粪便堆肥、污水贮存)的管理要求做出了规定,有利于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限值长效管理

    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两单融合"发展分析与建议——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刘兆香唐艳冬赵敬敏张晓岚...
    49-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文章研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协同融合管理(简称"两单融合")的必要性和协同增效意义及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国际上先进做法。英国国家大气排放清单由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两部分统一组成,涵盖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由统一机构按统一体系编制和维护,并集成到一个信息平台,德国也类似英国。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两单融合"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和技术指南体系,统筹规划、一次性信息采集、统一计算分析和清单编制,开始试点示范,将有助于节省人力物力,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两单融合政策分析

    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与借鉴

    朱源姚荣于晓龙周意林...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国家通过明确法律基础、开展应用实践,制修订技术导则和方法程序等方式,积累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通过分析相关导则、方法、技术流程和案例,文章总结了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做法和特点,并提出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基础,完善技术导则、方法和数据资料库,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机制,统筹开展试点工作等建议。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影响评价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欧洲经验

    中国环境保护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模式创新

    冯茜杨健全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环境保护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模式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显著,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市场激励型环境保护税影响系数由负转正,转换速度为12。015 3;对于绿色经济,命令控制型环境保护税和市场激励型环境保护税影响系数由负转正。在市场激励型规制强度低于门限值低区制,随环境保护税强度增加,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建议要将环境保护税强度适度提高,推行市场激励型环境保护税政策。在短期内,提高环境保护税强度会对企业盈利有不利影响,需政府将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推行绿色技术研发补贴、返还排污费、对环境税等激励性政策。以此为基础,对公司进行产品的生产技术创新,从而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

    环境保护税经济绿色转型模式创新

    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

    陈佳张玲玲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研究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对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汉江流域 2008-2021年时空尺度下的粮食生产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2008-2021年碳排放总量年际间虽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产要素中土地翻耕和化肥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比重较大;汉江流域整体呈现弱脱钩状态,上游以强脱钩状态为主,下游为弱脱钩状态;汉江流域各县区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碳排放脱钩状态存在时空差异,2014-2017年多地呈负脱钩状态。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减排效果显著,粮食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

    粮食生产碳排放Tapio脱钩模型汉江流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