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白云

双月刊

1000-8942

hjgctg@163.com

010-82227638;82227678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环境工程/Journ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环保技术刊物.读者对象是从事环境保护科研、设计、生产、教学的广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技术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六价铬胁迫对李氏禾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曹栢枫刘子昕韦翠屿唐雨菲...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Cr(Ⅵ)与李氏禾根系分泌物组分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找出与Cr(Ⅵ)还原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研究了 6个Cr(Ⅵ)处理浓度(0,40,60,80,100,120 mg/L)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中李氏禾根系分泌的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对照和最优铬处理浓度下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1)铬胁迫对李氏禾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r(Ⅵ)处理浓度为80 mg/L时,根系分泌物的化合物最多.2)根系分泌物以脂类、烷类、酚类、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其中烷类物质居多.3)六价铬胁迫显著增加了 Geobacter在CW-MFC系统中的丰度,这可能是李氏禾中参与铬还原和富集相关的关键微生物.

    李氏禾六价铬胁迫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

    聚吡咯改性电极强化MFC驱动铀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研究

    王永东袁野刘欣媛李梦婷...
    18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聚吡咯(PPy)改性电极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驱动铀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研究,利用PPy对碳毡电极进行改性,研究不同比例PPy改性电极对MFC的产电性能及其驱动铀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Py改性电极增强了 MFC的产电性能,CP100最大电压164 mV,最大功率密度18.92 mW/m2,比原始碳毡电极分别提升了 29.13%和43.12%;PPy作为MFC阴极增强了 土壤中铀的去除效果,其中CP50相较于原始碳毡电极铀的吸附率提升了约13倍;以MFC作为电源能够有效驱动土壤中的铀从阳极向阴极的迁移,其中CP50实验组近阳极区域土壤中铀的最大去除率高达56.42%.综上所述,PPy改性电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能力和铀的去除均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电动修复微生物燃料电池聚吡咯土壤污染

    新型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六价铬污染物的原位修复效果

    韩建均柴陆军王国金张瑜...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微生物将六价铬[Cr(Ⅵ)]还原为三价铬[Cr(Ⅲ)]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从新型的分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着手,通过含铬溶液和铬污染土壤试验探讨了菌株对Cr(Ⅵ)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能够还原Cr(Ⅵ)的硫酸盐还原菌S-7,其16S rDNA全长序列与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SM 642T存在98.89%相似度,属于新型脱硫弧菌种,命名为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S-7.D.desulfuricans S-7生长繁殖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最适合pH值是7.0,耐NaCl浓度范围为0~10%.D.desulfuricans S-7修复铬溶液的结果表明:对25 mg/L的Cr(Ⅵ)去除率为79.74%,在100 mg/L的Cr(Ⅵ)条件下D.desulfuricans S-7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Cr(Ⅵ)污染土壤实验的结果表明:土壤中Cr(Ⅵ)含量50.0 mg/kg降到3.1 mg/kg,去除率达到93.8%,修复后的土地质量符合GB 36600-2018 一类建设用地的标准.研究表明:D.desulfuricans S-7能够高效地原位修复厌氧环境下Cr(Ⅵ)污染土壤,为原位修复深层Cr(Ⅵ)污染土壤提供一种新的替代方案.

    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desulfuricans六价铬污染土壤原位修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质量影响的定量解析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许积层穆晓东马字伟胡小飞...
    19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生态系统变化中产生协同影响,难以区分.以海南岛为案例,使用残差趋势法,测量生态质量实际和潜在趋势的残差,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2002-2020年海南岛生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54.09%区域生态质量呈显著改善趋势,而4.33%区域生态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人类活动对海南岛生态质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5.93%(P<0.05),而气候变化对海南岛生态质量变化的贡献率为14.07%(P<0.05).人类活动在海南岛生态质量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生态质量改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减少,主要人类活动为先后实施海防林建设、人工商品林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生态保护措施,如临高县等;而生态质量下降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增加,主要人为活动为开垦开发建设活动,如海口市等.研究成果对于科学管理生态系统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质量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海南岛

    基于混合生命周期评价的小型灌溉泵站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张婉君陈丹胡乐孙浩...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型灌溉泵站是农田灌溉的重要基础设施,单座规模较小但数量庞大,从"双碳"角度对其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分析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促进高效供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足迹理论,采用混合生命周期分析法,将灌溉泵站全生命周期分为材料设备生产、材料设备运输、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报废5个阶段,分析了灌溉泵站在建设、运行、管理整个过程中的碳排放规律,构建了小型灌溉泵站碳排放模型核算方法,包括核算原理、研究思路、计算流程和核算公式等.选择了 6处不同地区小型灌溉泵站开展了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实例分析,结果显示:6处灌溉泵站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402.87,34.30,849.37,140.93,1645.56,312.89 t CO2e,年单位灌溉面积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331,147,681,144,202,126 kg CO2e/(hm2·a);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具有较大差异,总体来看运行维护阶段(62.57%)和材料设备生产阶段(26.64%)排放量最大,建设施工阶段(5.32%)、拆除报废阶段(4.78%)、材料设备运阶段输(0.69%)的排放量相对较小;碳排放受地域提水灌溉特点、泵站规模、灌溉面积、灌溉作物及其用水量、抽水扬程、供电方式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供电方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相比之下单独太阳能光伏供电比统一电网供电的碳排放量更低,且前者是在建设施工阶段(56.67%)排放量最大,其次是运行维护阶段(19.04%);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构筑物寿命年限取值对碳排放核算的敏感性最强,在测算时应结合实际和规范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取值;针对不同类型灌溉泵站在不同阶段的碳排放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减碳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科学核算灌溉泵站碳足迹、建设绿色节约型水利基础设施、促进农村水利低碳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灌溉泵站碳排放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欧盟垃圾焚烧厂能源效率评价体系及其对我国行业发展启示

    邹昕龙吉生黄一茹焦学军...
    22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效率是欧盟垃圾焚烧厂建设和运营的关键评价指标之一,欧盟垃圾焚烧行业在能源效率评价体系、配套政策及相应技术方面较为完善.欧盟《废弃物框架指令》(2008/98/EC)提出了固废处理金字塔的概念并规定了各方法的优先级,此外规定了能效评价指标R1计算公式及最低值用以评估欧盟垃圾焚烧厂是否达到固废处理金字塔中的再生利用等级.数据显示:大部分欧盟垃圾焚烧厂具备较完善的供热系统及热电联产的条件,整体能效利用水平较高,超85%的生活垃圾焚烧达到再生利用等级.采用欧盟垃圾焚烧能效评价指标R1方法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能效情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参数机组和炉排大型化等技术的应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但我国垃圾焚烧以纯发电为主,能源利用效率较欧盟整体偏低,因此可借鉴欧盟经验,合理采用热电联产等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逐步完善垃圾焚烧能源效率评价体系.

    欧盟垃圾焚烧能源效率再生利用最佳可行技术

    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段华波周继姣赵娜娜兰孝峰...
    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湖州市为例,系统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功能板块设计与优化,特别是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化运维与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并基于湖州市近5年的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等清单数据及演变趋势,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初步定量评估了平台支撑下的减废降碳协同效益.湖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数字化措施的应用和推广,可为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智慧化管理提供参考.

    "无废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碳排放湖州市

    一种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及其实施方案

    钤旭陈鹏鹏谢鹏程葛春玲...
    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4月24 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居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场域,能否实现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准确分类处理是影响生态环境友好"无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故有必要推动社区环卫一体化,建立智慧、科学、精细、清洁的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垃圾分类政策法规文件逐步落实,各类生活垃圾占比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占比逐渐提高,其他垃圾的占比逐渐降低,同时厨余垃圾纯净度的提升也为其焚烧发电之外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奠定了基础.分析典型居民社区特点及其内部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理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智能垃圾分类集成装备,与AI分类智慧大脑智能管理、调度、维护平台,提出了典型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配置原则,并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居民社区开展了布置案例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为推动京津冀及全国城市社区垃圾智能分类与清洁收集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城市社区集成装备智能平台布置案例

    基于3D-QSAR的多氟烷基磷酸二酯对斑马鱼的脂毒性预测

    陈朋宇胡宇熙陈庚赵娜...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氟烷基磷酸二酯(DiPAPs)对斑马鱼的脂毒性作用,构建15种全氟化合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结合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3D-QSAR),分别对6∶2和8∶2的DiPAPs与PPARβ结合亲和力进行预测;基于分子对接分别研究6∶2和8∶2 DiPAPs与PPARβ的相互作用;分别考察6∶2和8∶2 DiPAPs暴露对斑马鱼Pparβ表达的影响,对3D-QSAR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2和8∶2 DiPAPs的半数竞争效应浓度(pIC50)的预测值分别为3.73,3.63 mol/L,说明二者可能均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性;6∶2和8∶2 DiPAPs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PPARβ结合,且6∶2 DiPAP结合活性更强;二者分别暴露后,PPARβ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50 ng/L6∶2 DiPAP组比50 ng/L 8∶2 DiPAP组的表达量更高,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综上,6∶2和8∶2 DiPAPs可通过影响斑马鱼PPARβ的表达,产生脂毒性.研究结果可为评估DiPAPs这类新型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多氟烷基磷酸二酯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子对接脂毒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