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科研部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科研部

钟阳春

双月刊

hjhyxb@sina.com

0535-6635441,6635480

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二马路188号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报道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学术工作和对外学术交流,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主要为军内外高校师生、部队科技人员、科技院所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样本标签污染条件下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

    段可欣闫文君凌青王艳艳...
    189-19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辐射源个体识别(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SEI)中由于数据集存在错误标签导致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1种有监督和无监督融合的错误标签识别和纠正方法.首先采用无监督密度峰值聚类方法将数据集中出现的标签错误样本找出,再使用K折交叉实验对这些标签异常的样本进行预测投票,将得票数多的标签作为错误标签纠正的结果.经过清洗的数据集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1个较为理想的辐射源个体识别的网络模型,保证了在样本污染条件下,辐射源个体识别网络仍能具有较好的识别率.文章所提方法的识别率相比未经处理的数据集的识别率在标签错误率小于30%时平均提高3.3%;在标签错误率大于30%时,也能使个体识别率达到90%左右,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在对错误标签的识别和纠正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辐射源个体识别错误标签密度峰值聚类K折交叉实验卷积神经网络

    海上目标雷达与AIS航迹时空匹配方法

    杨诗曼王中训李珊韩孟孟...
    199-204,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目标的雷达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中,航迹之间存在的时空不匹配现象,提出了在空间对准之后结合海上航迹运动特点,对AIS航迹数据进行插值对准雷达目标航迹的方法,在解决雷达与AIS航迹之间时空不匹配问题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插值误差.该方法根据船舶航向变化率,结合航速航向法和内插外推法的优势,针对不同航迹特点自动选择最佳的插值配准方法,实现海上目标的雷达与AIS航迹点的自动插值和时空对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针对海上目标复杂运动,可以自动匹配选择最佳插值方法,有效降低误差,实现雷达与AIS航迹之间的时空匹配.

    时间配准空间配准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基于反射型超表面的超宽带涡旋波生成

    王水宁史超周远国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轨道角动量的模态正交性,涡旋波的应用已成为提升信道容量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涡旋波产生装置存在带宽窄、效率低、结构复杂等缺点,不利于无线通信系统信号的高效传输.文章利用Pancharatnam-Berry相位原理,提出了1种用于产生涡旋波的反射型超表面,能覆盖8.6~19.3 GHz(相对带宽76.7%)的频率范围,且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入射平面波转换为反射涡旋波的效率达80%以上.为验证所提超表面结构的性能,模拟了由不同旋转角的单元结构组成的超表面反射阵列,在右旋圆极化波的激励下,产生了期望模式数l=2的轨道角动量涡旋波,其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相符.提出的超表面具有工作频带宽、模式纯度较高、低剖面、易于制作等优点,为超宽带涡旋波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参考.

    轨道角动量超表面Pancharatnam-Berry相位涡旋波

    基于双边截断的双参数海上风电站SAR图像CFAR检测

    余佳恒艾加秋史骏张勇...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了1种基于双边截断的双参数海上风电站SAR图像CFAR检测器DTCS-TPCFAR,目的是提高在具有多个目标海上区域和石油泄漏区域等环境下对海上风电站的检测性能.DTCS-TPCFAR所提出的双边截断杂波的方法,能够同时消除高强度和低强度异常值的干扰,同时保留真实的杂波样本.通过使用最大似然估计计算双边截断后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通过这2个参数估计值计算出截断阈值,最后再结合指定的虚警率(Probability of False Alarm,PFA)来对测试单元(Test Cell,TC)进行判断,完成最终的目标检测.这也是首次将CFAR检测器用于检测海上风电站.文章通过Sentinel-1数据集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算法在相同指定虚警率下,具有更高的检测率(Detection Rate,DR)和更低的误报率(False Alarm Rate,FAR).

    SAR图像海上风电站检测恒虚警率检测复杂环境双边截断杂波统计特性

    子空间干扰加高斯杂波背景下基于GLRT的斜对称方向检测器设计

    田华飞魏广芬简涛周战...
    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背景为子空间干扰加高斯杂波的距离扩展目标方向检测问题.杂波是均值为零协方差矩阵未知但具有斜对称特性的高斯杂波,目标与干扰分别通过具备斜对称特性的目标子空间和干扰子空间描述.针对方向检测问题,利用上述斜对称性,根据广义似然比检验(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准则的一步与两步设计方法,设计了基于GLRT的一步法与两步法的距离扩展目标方向检测器.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这2种检测器相对于未知杂波协方差矩阵都具有恒虚警率.对比相同背景下已有检测器,特别是在辅助数据有限的场景下,文章提出的2个检测器表现出了优越的检测性能.

    广义似然比检验距离扩展目标方向检测器斜对称恒虚警率

    FSO链路中基于平均信噪比的自适应功率传输技术

    吕鹏飞洪燕青荆千纹刘文尧...
    235-24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了1种基于平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自适应功率传输技术,旨在补偿大气湍流引起的闪烁效应,以提升自由空间光(Free-Space Optical,FSO)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无需大气湍流状态信息估计的情况下,根据接收信号的平均SNR来调整发射信号的发射功率,实现基于自适应功率传输技术的大气湍流效应补偿.建立了不同湍流强度下具有不同噪声水平的信道模型,并将所提出的技术与固定阈值判决(Fixed Threshold Deci-sion,FTD)和自适应阈值判决(Adaptive Threshold Decision,ATD)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湍流强度下,该技术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相较于FTD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接近于ATD.因此,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FSO链路的通信能力.

    自由空间光通信自适应传输技术平均信噪比误码率

    自适应融合RGB图像特征的稀疏深度修复

    周恒李滔孙明明武丹丹...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修复的目的是从稀疏深度图像中恢复出稠密的深度图像.现有方法通常是以稀疏深度图像及其对应的RGB图像为输入,通过1个卷积神经网络恢复出密集深度图像.然而,普通的卷积层在处理稀疏且不规则的深度信息时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RGB图像特征和深度图像特征属于不同的模态.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自适应稀疏不变模块,根据输入像素的有效性来处理稀疏深度,并提出了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在关注有效特征的同时,抑制不必要的特征,进一步提高深度修复性能.文章在NYUv2数据集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算法和模块的有效性.

    深度图像修复特征融合室内场景注意力机制

    基于平行压气机模型的发动机整机性能计算方法

    史永运宋汉强张赟邵仁...
    249-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型号设计、适航审定等阶段所采用的仿真模型能够快速有效计算进气畸变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需要,开展了基于平行压气机模型的发动机整机性能计算方法研究.在发动机整机性能通用仿真系统基础上,通过继承、关联等方法,构建平行压气机部件类;以发动机整机性能仿真模型迭代计算参数作为子压气机出口边界约束,进行子压气机工作点迭代计算,从而获得压气机、发动机工作点及发动机整机性能;以某型混合排气加力式双转子涡扇发动机为仿真对象,分别计算了设计点性能和进气畸变条件下的非设计点性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进气畸变对压气机及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影响.

    平行压气机模型进气畸变性能仿真航空发动机

    基于机体当量化的滑橇式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

    吴靖刘湘一宋山松
    26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滑橇式直升机不便于建立空间模型进行地面共振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将机体参数当量至桨毂中心,当量结果可通过扫频激振试验验证,再采用平面模型进行地面共振分析的方法.采用所计算的当量参数对某型滑橇式直升机地面共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型机机体一阶模态与旋翼摆振后退型模态的共振转速在旋翼启动加速过程中可能达到,但系统具有足够的阻尼确保不发生地面共振;机体二阶以上模态与旋翼摆振后退型模态的共振转速远大于额定转速,不会引发地面共振.

    机体当量化滑橇式直升机地面共振

    两种直升机多舱油箱惰化系统代偿损失比较

    王俊杰范菊莉郭晨阳刘宇萌...
    26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型直升机多舱油箱,设计了冷却空气控温和燃油热沉控温的2种多舱油箱惰化系统.基于AMESim平台搭建了这2种系统模型,研究了这2种系统的控温效果和各舱油箱参数变化规律,并且引入代偿损失指标对这2种系统性能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2种惰化系统均能控制膜前温度维持在90℃;燃油热沉控温的多舱油箱惰化系统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各舱油箱中最高燃油温度小于32℃,没有超过许用限制;对于直升机而言,由于油箱相比大型客机而言体积较小,通过计算可得,冷却空气控温的多舱油箱惰化系统的燃油代偿损失小于燃油热沉控温的多舱油箱惰化系统的燃油代偿损失.仿真结果为多舱油箱惰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空纤维膜惰化多舱油箱液体冷却系统AMESim仿真燃油代偿损失